犹如一列列开往春天的地铁。在剡城,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不爱麻将,拒绝赌博,却辛勤耕耘在一块块与文化有关的土地上;他们虽已步入夕阳,却用自己的姿势在续写一个个不寻常的人生。 对于生活,他们有着不同的解读;但他们的内心,都因为文化的浸染而变得多元而生动。 他们在寻觅着生命的一个又一个春天,他们在行进的“车厢”里向这个世界微笑着。
走进央视的“腕级”摄影师
“我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创作的快乐,使我忘记了年龄,成了一个快活的老顽童……”这是“大腕”级摄影师汪爱源常挂在口头的话。 今年75岁的汪爱源,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经历:当过工艺设计员、乒乓球教练、编辑,也蹲过狱。生活的磨砺对他来说,恰如一道道调味品,在他的脸上刻下一道道沟壑的同时,又染上了层层笑意。只要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在剡城的角角落落,这个颇具几分时尚的老头,经常挂一抹微笑,着一件摄影背心,戴一顶略显幽默的鸭舌帽,骑着辆破旧的电动车满城地跑啊跑。 一遇到有“状况”,他便马上神色凝重起来。只见他迅速从车上跨下,像猴子一样灵活地钻到前面,支起那个“大炮”镜头,弓着个腰,眯起眼睛“咔嚓、咔嚓”地行动起来。几分钟后,笑容重又回到脸上,他像神探似的向四周扫视了一下,又乐滋滋地起程了…… 搞摄影,需要“火眼金睛”,更需要去发现。为了能创作出更好的摄影作品,那辆破旧的电动车还载着他走进了乡村,走入了冷山岙。一个冬日的傍晚,他去山里搞创作。刚行至山腰,突然耳畔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他抬起那双不大的眼朝山下一瞄。这一瞄,不禁热血沸腾。“快去,快去!”他催促着自己,脚步早已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山下冲去。原来,这是一场山乡的婚礼,一位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几十米外的小轿车,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新娘路过的一排水泥板上,齐刷刷地坐着一群老太太,她们望着新娘,眼里是欣赏,是羡慕,是回忆……顾不上气喘吁吁,汪爱源迅速端起相机不断地捕捉着,不断地记录着……这幅摄影作品后来被命名为《昨天看今天》,获得了省摄影比赛三等奖。 说起汪爱源的“腕级”,与其曾经走进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有关。那一年,中央电视台一帮记者扛着摄像机敲开了他的摄影店。面对摄像头,汪爱源将自己的创作心得讲得头头是道。待拍完片空下来,他便与记者们侃开了,“我年轻时很爱漂亮”,“为了想当电影演员,我特地开了双眼皮增高鼻梁呢……”他讲得津津有味,没想到,这一切被那似乎随意放在凳子上的摄像机一一录了下来。片子《小巷馆主》播出后,他那段眉飞色舞的表情也被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他愕然。但这一刻,他也悟到,搞创作就应该捕捉最真实的东西,最自然的东西。 多年来,汪爱源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他将镜头对准了最平凡的人、最常见的小事,以体现社会的和谐美与人性美。如今,他已经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并有13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大奖,作品《千人乒乓赛》刚刚在几日前获得2007年省摄影比赛一等奖,成为本市最“牛”的一位摄影师。 阳光普照,汪爱源又在到处寻找了。也许,此刻,正有一个镜头对准正在开怀大笑的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