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剧之乡
戏迷情结
来源:今日嵊州 作者:莫伯昌 2007年12月10日09:27:50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嵊州人,我从小就受越乡文化的熏陶。
    我奶奶是个越剧迷,在我孩提时,她就抱着我去看越剧,只要一看戏,我就不哭不闹,相当文静,所以大家都叫我小戏迷。等我个头越过戏院免费的横杆时,为了节省买戏票的钱,奶奶干脆背着我混进剧院看戏。当时我年纪小,虽然看不懂情节,但《珍珠塔》、《血手印》、《乔老爷上轿》等剧目都记得一清二楚。我还能从演员的扮相上分得清好人坏人、忠臣奸臣;在大结局时,我总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而欢呼。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越剧开始搬上了银幕,《追鱼》、《红楼梦》、《柳毅传书》等戏曲影片,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真理,常常令我回味良久。
    可是好景不长,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越剧受到了禁锢。那时,我在绍兴任教,在停课闹革命那段百无聊赖的时光,我看了不少的古典文学作品,才知道越剧的许多剧目实际是由古典文学作品改编过来的,如《白蛇传》、《血手印》、《柳毅传书》等;也有不少剧目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我回老家富润后的一天,听到广播里传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旋律,仔细一听,原来是越剧《红灯记》,虽然越剧的韵味不是很浓,但我的心里很高兴,我预感越剧也快“解放”了。过了一段时间,越剧《半篮花生》被拍成了电影。放电影那天,我们几位好友相约着早早吃罢晚饭,匆匆赶到放映场地——村边晒场上。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他们从家里扛来了长凳、椅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看,焦急地等待着。《半篮花生》正式放映了,全场鸦雀无声,那优美的唱腔、靓丽的装扮,把观众们都醉倒了,那种久违的幸福感使我久久难以平静……
    改革开放后,文艺界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今天,越剧艺术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越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代代艺人不懈的努力,经历了一遭又一遭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愿越剧青春永驻!

  相关文章
编辑:俞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