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表现思想,文化叙述生活。新的一年,你有怎样的文化生活? 生活的情绪写在他们的脸上,表情诉说着又一年的希望。或许他们的技巧并不十分高超,或许他们并不那么极有艺术性 ——但,世界其实由这些千千万万的平常人组成,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着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连缀成地球村最真实的2008年。 他们就在你我的身边。 ——编者
十几年来,汪老一刻都没停歇过。书法,成了每天的必修课,鸟鸣啁啾的早晨,或阳光灿烂的午后,他都会持一管墨笔,摊开宣纸,置身于行云流水之中,其乐融融——
汪夏法:为充实晚年生活,醉心笔墨十几年
尹畅晨 冬日的阴雨连绵不绝。绕过曲折的小巷里弄,转过碧清的池塘绿水,我们敲开了崇仁镇富一村汪夏法老人的家门。 对着院墙外一方天空,72岁的汪夏法正背着手欣赏着满墙的书法作品。“喏,这些是我近几年的习作。”一见我们,老人便饶有兴致地介绍开了。在这间老式的楼房里,到处充满了文化韵味和丰厚的人文艺术,一张张作品或悬挂于墙上,或摆放在桌上,或定格于相片中,记录着老人十几年沉浸于书法艺术的全部语言。 说起与书法的曾经往事,汪老不禁喜上眉梢。那时候,他还在一家供销社上班,遇到要写个海报、标语什么的,汪老便“刷刷刷”大笔一挥,几行龙飞凤舞的字便立马展现在大伙儿面前。同事们都敬佩地拍着他的肩膀,说,“老汪,你可真有两下子啊。” 退休了,便意味着远离忙碌。想到每天需要打发大量的时间,老人一时慌了手脚。后来,他在朋友的鼓励下,加入了嵊州市书法家协会,开始静下心来研习书法。颜体,楷书,草书;生涩的,娴熟的,流畅的;一张张,一幅幅,在他手下源源不断地产生。写完后,他便将作品摊于书法朋友面前,自己则像个虔诚的学生,拱手立于一边,等待他们的批评。 时光在指尖穿梭,技艺在日益提高。慢慢地,老人在方圆一带已小有名气,遇到乡邻有个吉日什么的,他便帮着写副对联。当看着自己的文字被到处悬挂,老人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 老人不仅喜欢别人“评”自己,也喜欢去“评”别人。特别是每月一次的书法交流会,那天,他通常早早地乘车赶到西站,然后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城西菜场”……这些由知名书法家撰写的文字经常让老人忘了脚下的路。他觉得自己深受启发,便径直站到前面,一边细细揣摩,一边用手顺着字体的节奏,一笔一笔地描摹着。就这样,他走走停停,停停划划,走到交流会时,大都已近晌午。时间宝贵!在那里,他又忙着和学友们一起交流开了…… 十几年来,汪老一刻都没停歇过。书法,成了每天的必修课,鸟鸣啁啾的早晨,或阳光灿烂的午后,他都会持一管墨笔,摊开宣纸,置身于行云流水之中,其乐融融。 一位名家曾说过:书道之妙,妙在字外。一个人的书法风格需要几十年甚至终生不断学习、锤炼才能形成笔力的成熟、老练、华美和准确。对于这些理论,老人很有体会,他说他正在努力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而近些年来,老人的书法成绩,已足以自慰:获“东方100名优秀书画家”称号,“四方杯”全国老年书画赛二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作品银奖等;作品入编《精品珍藏典集》、《中国书法名家大展》、《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传世名典》等。 尽管书法作品获奖的次数多、档次也不低,但汪老很是平淡。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求名不求利,练习书法,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别无他求。
当吉隆坡的音乐大厅上,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王孙雯觉得学古筝所有的苦和累,她都云淡风清地走过了——
王孙雯:为求师,在黑暗中徘徊两个多小时
裘冬梅 茂密的椰树、高大的棕榈、艳丽的扶桑……冬天的吉隆坡,繁花似锦,风光绮丽。在马来西亚热情的天气里,着唐装的王孙雯纤细的十指跳跃在古筝的二十一弦上,大珠小珠,铮铮淙淙。一曲中国古典乐曲《姜女泪》缓缓地流淌着,场下掌声雷动——这是在几天前举行的二十一世纪国际华乐节上,王孙雯在众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古筝独奏成人组银奖。 回首十多年的求筝路,在飞天艺术幼儿园任教的王孙雯笑曰,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去杭城求艺的情景。 艺术达到一个层次,总是渴求自己能够突破。当弹了8年古筝的王孙雯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的技艺长时间停滞不前时,她感到有些痛苦,她觉得必须为自己寻访一位名师。几经周折,她联系上了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顾晓燕。可是,也许是上天要考验她的诚心,准备去杭州的那天大清早开始,她就开始拉肚子。一上午拉了七次,拉得脸色苍白,腿肚子打颤。母亲心疼女儿,叫女儿不要去杭州算了。但王孙雯却摇了摇头。 她去诊所配了六七种治泻的药,可肚子还是翻江倒海一刻不停地折腾着她。等她空着肚子赶到杭州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钟了。暮色下,王孙雯心急如焚。约定的时间是七点半,地点是顾老师家。然而,杭州那么大,她只知道顾老师家在“孩儿巷”的某某号。孩儿巷的楼房有些陈旧,门牌号码看不清楚。昏暗的路灯下,王孙雯抱着自己的身体一次次地来回走着,可就是找不到顾老师的家。问路人,路人也说不清。几次想打老师的手机,可是此刻老师一定在教学生弹古筝,王孙雯觉得不妥。 她就在那个叫“孩儿巷”的地方,来来回回地走着寻着。直到九点多钟,她才摸到了顾老师的家。而老师以为她有事不来了,所以另外又约了个学生。 陌生的城市,第一次谋面的老师。王孙雯坐在陌生的地方,静静地等到另外一个学生完成她的课时。那天,王孙雯练完古筝,时间已是晚上11点半…… 一路上,她就这样走来。夏天,地上滚烫的热气,天上蒸腾的暑气都阻挡不了她天天步行几公里去学校弹古筝;冬天,冰冷的琴弦也无法让她放弃指尖上的舞蹈,手指麻木,就呵一口热气,摩擦一下双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诗到底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王孙雯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她却无端地喜欢上了那些琴弦。 当吉隆坡的音乐大厅上,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王孙雯觉得学古筝所有的苦和累,她都云淡风清地走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