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高原”上的“摩托医疗队”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裘冬梅/文 通 讯员 张亮宗/摄 2008年06月20日08:53:45 
贵门,被称作嵊州的“青藏高原”。走在贵门的盘山公路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摩托车队。他们穿着白大褂,背着“十”字药箱,风驰电掣地从你身边一闪而过。

  他们是贵门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是奔驰在“高原”上的“摩托医疗队”。

  队长:竺洪文;队员:傅红斌,王宇,钱仲民,金海燕,郑宇飞,吕国寓,黄丽萍。

这个队长有点傻

队长竺洪文也即院长竺洪文,他生在山区,长在山区,工作在山区。35年的岁月,他一直守着山区。

  里南、贵门,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山沟,他都了如指掌。

  无论走到哪个村子,大人们一律喊他“洪文”,小孩子管他叫“竺叔叔”,没有人叫他竺医师或者竺院长。

  竺洪文的办公室在医院的二楼,我们去采访的时候,他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一边和我们打着招呼,一边用毛巾擦拭办公桌的灰尘。灰尘很厚,看起来这屋子被冷落很久了。

  医院坐堂门诊,跑责任村义诊,慢性病随访……摩托医疗队的工作内容,竺洪文一项不落。前两年,他是队长,他的摩托车总是冲在前面开路。这两年,竺洪文从摩托车升级到小轿车,队员们也跟着沾了光,竺洪文常常是驾车的司机。

  “别人是公车私用,他是私车公用。”队员们说他们的队长有点傻。

  可是不傻行吗?贵门乡幅员辽阔,下辖大大小小10个行政村,而医院实行24小时电话预约制。24小时内,无论哪个病人的电话打进来,医护人员都得风雨无阻,义无反顾。

  就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吧。已是凌晨一点多了,值班医生傅红斌接到了金溪坑村的一个电话,说是那边的一个脑瘤患者痛得在床上打滚。天下着大雨,金溪坑村又隔着五六公里的路程,骑摩托车去,竺洪文如何放心得下?一个骨碌,竺洪文就从床上跃了起来,二话没说,就载着傅红斌直奔金溪坑村。

  院长,队长,司机,或者“洪文”,或者“竺叔叔”,竺洪文在“嵊州青藏高原”的身份就不断地这样变化着。

冰天雪地夜行人

傅红斌是摩托医疗队的“老革命”了,从23岁那年到贵门乡卫生院,一呆就是8个年头。

  8个年头里,傅红斌难得有机会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今年算是例外,不过,初四那天他就返回医院值班了。

  正月,医院静,静得只能听见树上积雪抖落的声音和鸟雀从窗前飞过的声音;今年,天冷,柴垛和屋檐下到处悬挂镰刀柄粗的冰凌子。寂寞的冷中,傅红斌熬到晚上10点就睡下了。电话就在那个时候响起,是新茗村一户人家打来的,叫他快点赶去。电话那头人声嘈杂,脚步慌乱。

  初四的贵门,到处是积雪,到处是冰冻。骑摩托车根本不可能,傅红斌换上棉皮鞋,打着手电就孤身上阵。

  路滑,傅红斌就尽量靠路边积雪的地方走。积雪深,脚踩在上面,吱呀吱呀响;脚踩在上面,雪就往鞋里钻。没走几步,手电竟也熄灭了。

  到村子,已是晚上11点半了。

  病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小姑娘家盖了新房子,正月里众亲友都来道贺,大家围在一起喝喜酒。小姑娘开心,所以一杯接一杯地喝黄酒,喝到后来,大吐,开始满口胡言,而后又在院子里舞醉拳,几个男人都拉不住。

  傅红斌到她家的时候,众人早从酒意中惊醒,大家围着小姑娘团团转。

  打开十字药箱,取出听筒,心跳呼吸的常规检查后,傅红斌在众人的帮忙下,给小姑娘打了两瓶吊针。药下去,小姑娘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就这样,傅红斌一直忙到凌晨3点。

  主人感激,搓着粗手掌一迭声说,正月里吃饭喝酒没想到你,生病才想到你,真是不该。

  主人要烧点心,傅红斌不让,他的双脚早冻成了冰砣子,再说明天还要上班,他只想早点回医院,洗个热面孔,然后一头扎在床上。

  深一脚,浅一脚,凌晨四点,他才回到医院。

  正月初五晚,又是出诊,这回是一位焦急的父亲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那男人吼着吼着就哭了:医生你快过来,快来救救我儿子,针打错了。

  小孩只有几个月大,感冒,在一家医院配了几支青霉素。乡村打针麻烦,要赶几里路到乡卫生院来,于是做父亲的拿了针剂央求本村的一个老赤脚医生帮忙。谁知半瓶的药剂用了一瓶,针打下不久,孩子就大哭,脸都涨成紫红色。

  那父亲急得冒出冷汗,嚷嚷着要老医生偿命。

  傅红斌风风火火赶到,一边安慰那父亲,一边检查、听诊、开药、用热毛巾敷小孩屁股。小孩渐渐止了哭声,做父亲的才舒了一口长气。

  “下大雨或下雪的日子,我们就不能骑摩托车了,要不院长开车送我们下乡,要不就步行。”傅红斌说,其实,摩托车队也不能称之为“队”,出去的时候最多就两辆,四个人,声势也不够“浩大”。

那些大山的留守人员

嵊州的最西边就是玠溪村,那里离贵门足足有15公里,周围零星着许多小山村。为方便群众就医,贵门乡卫生院在玠溪成立了一个医疗点。两个人驻守,钱仲民和金海燕。他们也是摩托医疗分队的成员。

  和乡卫生院一样,只要接到村子里打来的电话,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天气多恶劣,这支小分队就整装出发。

  摩托车,白大褂,十字药箱,队员钱仲民和金海燕的装备就是这些。

  山村的日子寂寞而单调,山村的日子平静而又充实。对钱仲民和金海燕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寂寞和单调,他们只感觉到日子的平静和充实。

  金海燕的家安置在城里,可是,一个月她最多回去两趟,有时甚至一次也不回。

  不仅是玠溪的两位,所有的队员都如此。城里的灯红酒绿,离他们是如此遥远。

  竺洪文每次回家,只知道带着儿子去国商超市看看,其它的场所,他就不知道了。你问他的责任村里有几个小孩,几个妇女,几个老人,几位外出打工者,抑或几条弄堂,他都如数家珍,可是你若问他城里有几家大酒店或者有几家茶楼,他就一问三不知了。

  王宇老家在三界,一月平均回去一次,他老婆说再这样下去,儿子都不认识他了。这家伙从2005年来贵门,几年来,竟然把它的摩托车路程表都开破了。

  一个队长,七个队员,他们个个是多面手,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骨伤科,科科都会,其中两位医生已经考取了全科医师证。

  下村慢性病随访的时候,队长一声令下,留下一人门诊,一人守药房,其余六位就兵分几路,各各奔赴目的地。

  这时,你若是行走在贵门的山路上,你就会看到他们白色的身影,一阵风地从你身边疾驰而过。

心有使命

为了身上的一分职责,他们长年守望在山村,山风为伴,寂寞为伍,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半点怨言。只要群众有需求,无论道路再远,交通再不方便,天气再恶劣,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上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一切为了群众”的使命。

  心中有了神圣的使命,才能守得住寂寞。山村地广人稀,工作条件艰苦,对于医院等服务性单位而言,个中辛劳不言而语。寂寞的守候,孤独的深夜,刺骨的寒冷,都无时无刻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但他们坚强地走过来了,并深入到群众身边,送上尽可能多的医疗卫生服务。几年如一日的相守,他们已融入了大山,走进了群众的心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心中有了神圣的使命,才能守得住清贫。为了群众的健康,他们将自己封进了大山,却疏远了在城里的小家。虽然城里的灯红酒绿,轻松的休闲时光,离他们如此遥远,而对大山里的妇孺老者,他们却能如数家珍。这种守得住清贫的勇气,让他们拥有了无数的尊重和荣耀。

  心有使命,勇往直前。生命的意义在他们的身上闪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们身上诠释,时代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日月)

  相关文章
编辑:俞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