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我们嵊州市按照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和绍兴市委建设文化强市的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越乡文化名市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嵊州山水秀美,人文荟萃,文化昌明,独具内涵的山水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名人文化赋予了嵊州丰富的文化资源,造就了嵊州多彩的文化个性,也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依托独特的人文优势,近年来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1、产业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嵊州是越剧之乡,改革开放以来,以民间职业剧团为主的民间演艺业得到迅速发展,构成了嵊州文化产业的第一大板块,也形成了嵊州文化产业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嵊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嵊州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以根雕、竹编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产业是嵊州文化产业的第二大板块,也是嵊州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
2、产业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我市的文化产业在注册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产值总量上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06年最新统计,全市共有民间职业剧团112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全年演出35000场左右,演出收入4500万元,相关产业总收入8000万元;共有民间吹打乐队35支,从业人员500余人,年收入500多万元;共有登记在册的民间工艺美术生产企业75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包括竹编、根雕、木雕、紫砂、泥塑、仿古家具等,总注册资金850万元,年产值1.5亿元。此外,还有影视传媒产业等其它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2500万元。2006年,嵊州文化产业总值为2.6亿元左右,约占全市GDP的5.46%。
3、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显现。我市文化产业集聚现象最明显的是民间吹打乐队,全市35支乐队有30支在长乐镇。另外,民间职业剧团的集聚现象也比较明显,如黄泽镇官园村,全村180多户人家,共组建了3个民间职业剧团,而且常年在外演出,每年演出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崇仁镇下安田村,全村收入呈“三足鼎立”之势——越剧演出100万元,农业收入100万元,其他副业收入100万元。同时,我市的文化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如民间职业剧团,其产业辐射范围包括整个浙江农村及周边省市;民间工艺产业辐射全国市场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农民吹打乐队辐射全市各地及周边县市的部分农村。
4、产业实力和品牌逐步提升。200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嵊州发展民间职业剧团产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大力支持发展民营职业剧团,壮大文化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嵊州民间职业剧团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典型,其品牌已经打响。嵊州民间工艺产业在创作实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竹编、泥塑等传统产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雕作为新兴的民间工艺产业代表,正在浙江乃至全国崛起,“浙江根雕看嵊州”的势头正在逐步形成。
二、近几年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注重探索,积极实践,从引导、扶持和推动入手,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共识促成合力。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文化产业首先需要冲破观念的壁垒。近几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共识,提出了“以事业来发展,以产业来开发”的具体部署,形成了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具体牵头部门一整套的工作班子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如民间职业剧团,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民营剧团代表汇报,具体研究和解决民营剧团发展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困难;如艺术村的建设发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次进行研究、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我市还加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和经验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和参与文化产业,为促使全社会形成共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出政策激发活力。如何培育文化产业,构建嵊州文化产业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2004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嵊州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嵊州市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既设定了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5年11月,我市又召开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期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促进民办民营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人才培育和文化精品创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不仅从宏观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证,更从资金扶持和人才培育,包括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对各类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创作作品和各级获奖作品、优秀的民营剧团分别设立奖项实施分类奖励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激励,充分调动了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做强做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打响品牌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
3、建平台扩大张力。要使文化产业真正走上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政府除了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外,更需要着眼整体和长远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使产业实现提升和扩张。为此,我市将位于市中心、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为22622平方米的原嵊州市竹编厂无偿划拨给市文联建艺术村,使之成为嵊州民间工艺的一个中心。艺术村以挖掘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推进发展文化事业,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为目的,集窗口展示、市场交易、艺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改变原来工艺企业低、散、小的经营状况,形成嵊州民间工艺的整体合力。建成以来,艺术村不仅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而且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仅根雕一项就直接创造经济效益450万元左右。
4、设载体开发潜力。挖掘文化商品的隐性价值,提升它的附加值,是我们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市精心设计载体,借助活动开展,来扩大我市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每年一届的民间越剧艺术节,在向外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向外推介越剧艺术、推介民间工艺、推介旅游资源、推介经济协作项目,已成为越剧的盛会、经济的盛会、发展的盛会。2004年越剧节期间,我市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根雕精品展示会,得到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此外,我市还不定期地举办文化产业发展“峰会”,邀请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同行来嵊,集中对我市的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评判和鉴赏,扩大了嵊州民间工艺产业的影响力。2005年7月,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根艺美术学会、嵊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由嵊州市文联和嵊州市民间工艺家协会承办的2005中国嵊州“根雕与市场”论坛在我市召开,进一步扩大了嵊州根雕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影响,为打响“嵊州根雕”品牌奠定了基础。2006年,我们又成功举办了全市民间工艺展暨第二届精品根雕展,充分展示了剡溪两岸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推动了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
三、下一步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打算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来看,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培育和引导的文章。因此,下一步我市将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整体品牌的推介和运作。加强整体品牌的策划推介和积极运作,不断提升嵊州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首先,要进一步挖掘整合越乡文化资源,力争利用3-5年时间真正把嵊州建设成为“民间工艺之乡”。其次,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文化产业企业或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展览评比活动,通过竞争亮相来展示自身实力,提升产品档次。第三,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创造名人、名厂、名品联动的良好局面。第四,要积极借助上级媒体开展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开拓消费市场。
二是要加快产业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文化的产业家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高层次的管理和经营队伍。发展文化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事业经营管理队伍的一次挑战。因此,要把尽快培养和建设一支市场经济条件下善于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的产业家队伍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创造优惠的条件,激励本地精英积极参加培训教育,努力吸引外地人才参与嵊州建设,最终服务于文化产业。
三是要加强运作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村是我市发展民间工艺产业的一个平台,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园区,同时也是我市积极探索和研究文化产业运作机制的一块试验田。因此,要加强艺术村运作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从艺术村管理机构的设置、单位性质的确定、管理人才的选拔、运行目标的设定等方面入手,对艺术村的运作机制进行专题研究,力争使艺术村成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
四是要不断培育产业的亮点和抓手。文化产业想要做强做大,不仅需要把原来的“果子”养熟养好,更需要不断“栽树”,丰富产业“品种”,努力形成“四季不断,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在我市民间职业剧团、根雕、竹编、泥塑等产业已经或正在茁壮成长的情况下,应该着手培育新的产业亮点和抓手。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实际情况,我市今年将规划在黄泽镇建造仿古木雕一条街和戏装戏具一条街,让这个前几年生产总值就近亿元的文化产业尽快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使嵊州的文化产业更具实力、更具潜力、更具活力。
编者按:为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团结广大文化机构、单位和个人,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越乡文化名市建设步伐,2006年8月,嵊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成立。这是一个由文化界代表人士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协作性社会团体。现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何国英在会上的讲话刊发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