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关键字
艺术精品
越乡文化的精华浓缩--走进嵊州艺术村·嵊州民间工艺介绍

    红柱、白墙、黑瓦,嵊州市区的鹿山脚下,北直街299号,一个古朴典雅的村落轮廓逐渐显现,它的名字叫嵊州艺术村,民间工艺大师们相继汇聚其中。这个艺术村类似国外的LOFT(即艺术家仓库),使曾经边缘化的民间艺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发展、创新的艺术新平台。
    嵊州地处古越中心地带,盆地环境构成了剡中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底蕴,为孕育民间工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嵊州民间工艺自古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这里的竹编、泥塑、紫砂、盆景艺术造型、雕刻、戏曲服饰、字画古玩等都在全国有一定名气,其中竹编工艺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嵊州泥塑与天津、无锡三足鼎立,嵊州根雕执全省之牛耳。    目前,全市从事民间工艺的共有4000多人,获得工艺美术技术职称的达180多人,其中工艺美术师90多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另有5人分别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数量之多,在绍兴市高居首位,在全省也名列前茅。民间工艺作品近年来在各级工艺美术展中屡获大奖,仅根雕一项在国家级、省市级作品展览中获金、银奖100余次;在民间工艺学术研究上,相继有《工艺变形人物》、《中国龙凤艺术》、《中国狮子艺术》、《中国戏曲装饰艺术》、《中国造型艺术》、《中国根雕艺术》等40多部民间工艺专著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
    要使文化产业真正走上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舞台,需要政府着眼整体和长远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使产业实现提升和扩张。去年,嵊州市将位于市中心、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为22622平方米、市场出让价达1亿元的老厂区无偿划拨,改建成嵊州艺术村,使之成为嵊州民间工艺的一个中心。艺术村以挖掘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推进发展文化事业,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为目的,集窗口展示、市场交易、艺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改变原来工艺企业低、散、小的经营状况,形成嵊州民间工艺的整体合力。    去年11月9日,嵊州市艺术村正式开村,分别设有美术馆、竹编馆、民间工艺馆、古玩馆、奇石馆、茶艺馆及根雕、泥塑、竹编、紫砂等大师工作室,集窗口展示、创作交流、产品交易、娱乐休闲于一体,现有100余位嵊州民间艺人在艺术村“聚居”,是嵊州推进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全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典型亮点。    9幢高低错落的老厂房,如今分割成了大小不一的房间。如果认真走一遍,仿佛是对古越之地民间文化源流的一次回溯。这一间,从水中打捞出来的古沉木被磨出了黑黝黝的光泽,光怪陆离的树根摊了一地,那是根雕大师在工作;那一间,不起眼的泥块转眼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戏剧百脸谱”,那是泥塑大师在工作;又一间,竹片削成了薄丝,抽拉编织,竟成了昂首报晓的金鸡,那是竹编大师在工作;再一间,一块黑黑的土坯在经过特殊的烧制工艺后,没多久便变成精美的紫砂茶壶,那是紫砂大师在工作。    嵊州市艺术村的诞生,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前卫和时尚,而是为了延续古越之地的文脉。近年来,嵊州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如“十一五”期间民间工艺产业发展规划、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徎实施方案等,并对各类优秀的民间工艺人才设立奖项进行分类奖励,对各类艺术产品参加展览展销实行展位补贴等。
    建成以来,艺术村不仅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而且经济、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市内外慕名前来参观并购买工艺产品的市内外游客络绎不绝,2005年全市民间工艺产业实现总产值在1.5亿元以上。
    如果说,嵊州是一幅风光秀丽的山水长卷,那么,民间工艺便是镶嵌在其中的一颗明珠。政府牵起了民间艺术的手,必将引向一条大有可为的回家之路。



    竹编,是嵊州民间工艺的重要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艺精湛。嵊州竹编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漂白”、“花筋”、“蓝胎漆”等工艺特色,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实用品”、“艺术欣赏品”、“家庭装饰品”、“蓝胎漆品”四大类7000多个花色品种,享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美誉。

    1984年大型竹编立屏“昭陵六骏”荣获中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和创新设计一等奖。1999年受省政府委托,嵊州市20余位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历时一年,创制了一件上世纪90年代最精美的竹编珍品——《沧海还珠》,省政府将它作为澳门回归的礼物赠送给澳门特区。《昭陵六骏》、《沧海还珠》等一系列竹编艺术珍品,充分展示着嵊州竹编的精妙工艺。2006年6月10日,嵊州竹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编

    嵊州泥塑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泥塑的设计者们用夸张变形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泥人小巧精致,神态生动,最小的微型泥塑只有黄豆那么大,大的也不过二三十厘米。

????    嵊州泥塑的代表人物是工艺大师宓风光。他致力于打响嵊州泥人的品牌,以造型简洁洗练,着意夸张、写意、设色精当、艳而不俗,力图使泥人艺术从“俗”走向“雅”,创出了“泥人宓”的独特风格,作为浙江泥人的代表,浙江泥人宓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山呈三立鼎立之势。其漫塑作品针对泥人易碎易裂的弱点,在造型上追求团心结构,在追求泥人敦厚、结实的同时,放开手脚,加强人物形象的夸饰,运用漫画式的手法,开创了一条泥人漫塑创作的新路。代表作主要有《戏剧百脸谱》、《世界首脑人物漫雕》。
泥塑
 

    嵊州根雕的前身是嵊州木雕,目前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嵊州民间工艺中的强项,形成了“浙江根雕看嵊州”的喜人势头。

    嵊州根雕注重根材的自然形态,又强调雕刻的造型技巧,让自然造型和人工雕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妙趣。嵊州根雕大多采用深埋水底泥沙中多年的古沉木为原料,这是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中的枯木残枝,随着年代的久远,枯木残枝改变了原来的物理性能,形成了古朴凝重、铜打铁铸般的效果,不变形,分量重,堪称木中之魂。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嵊州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根雕艺术家,如郑剑夫、吴筱阳、周扬等,他们的作品,经常在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工艺精品大赛中脱颖而出。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根雕艺术》一书中,嵊州根雕作者占全书入选作者的40%,作品数量占60%,足见嵊州根雕的雄厚实力。
根雕
 

    嵊州的仿古木雕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传统工艺日益受到海内外市场的重视,仿古门窗、隔扇、花板、挂落及牛腿等古雅的木雕装饰构件纷纷进入各种高档的建筑,并出现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趋势。于是,仿古木雕在我市应运而生,主要生产仿古窗格、仿古花板和仿古家具三大类。。广大木雕艺人在仿古工艺的基础上出其新意,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
    目前,全市共有百数家仿古木雕的个私企业,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年产值达1亿元左右,其中黄泽镇湖头村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仿古木雕专业村。目前,黄泽镇正在规划建造仿古木雕一条街,以进一步做强做大该产业。

????
仿古木雕
 

    嵊州紫砂面世于1973年,目前已有花盆、茶具、酒具、艺术品等12个大类600余个花色品种,以品种多、造型新、色泽雅、制作精而冠居全省。嵊州紫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辉煌一时,目前许多艺人自办企业,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先行者。现在,嵊州紫砂的代表人物是金祖稠,以他自行开发研制的冷瓷工艺著称。

????
紫砂
 
嵊州艺术村网站由嵊州艺术村主办    嵊州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嵊州市艺术村主办 | 嵊州新闻网技术支持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