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嵊州市艺术村 >> 艺术动态
  艺术动态
  输入关键字
艺术展望


嵊州根雕

来源: 作者:徐华铛 2008年07月21日16:27:36 

  根雕,是在树根上施以雕刻的一种工艺。它是嵊州民间造型艺术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门类。

  明清时期,嵊州已出现过零星的根雕,但真正起步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之快,作品之精,花色之多,令人瞩目。

  一

  嵊州根雕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清时期。每到秋冬之际,山农们采伐了木材后,留下了树根残枝,人们称其为“柴枝”,一些有头脑的木雕艺人从中找到生财之道,他们发挥自己雕刻造型的长处,在柴枝上施艺雕刻,“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创作了不少柴枝作品,有人物,也有动物。这些柴枝作品便是嵊州根雕的前身。它们除供大户人家作案头陈设外,还销往外地,有的还辗转销到海外。然而,这种柴枝根雕当时被人们视为“雕虽小技”,登不上大雅之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嵊州根雕真正走上了发展之路。1980年,嵊州市工艺美术厂木雕车间出现了发展之路。1980年,嵊州市工艺美术厂木雕车间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根雕开发的艺人,领头者是年过八旬的木雕高手周喜老,跟随他从事根雕艺术的袁水法、郑剑夫、吴筱阳、周永成、王汉营、徐亚良、史华苗、支生棠等一批年轻人,生产的根雕作品有“八仙”、“观音”、“弥勒佛”及历史人物,多销往上海、杭州。这些年轻人就是嵊州根雕的带头人。

  1981年,吴筱阳创作的根雕“太白醉酒”被上海著名画家华三川收藏。同年,他创作的根雕作品“听琴”,发表在《浙江工艺美术》刊物上。

  1982年,嵊州根雕作品走出国门,送往意大利展销,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工艺美术厂转制解体,部分艺人便把根雕作为自己的谋生之道。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合适的残枝枯根,施展自己的刀功和智慧,创作根雕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郑剑夫,他以自己的清湛刀功,在树根上应材施艺,创作了“达摩”、“罗汉”、“八仙”、“寿星”、“仕女”等根雕作品,在杭州、上海等宾馆小卖部打开了销售市场,形势很好,从而增强了他开拓根雕产业的信心。还有一些艺人就地取材,用枯根制作花架、家具等实用工艺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市场的认可,逐渐在市区打开销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朱仲贤,他是教师出身,有一定的造型基础,生活在南山地区,利用当地的枯枝残根,以自然加人工镶接的工艺,创作了大量的花盆架子、案几等根艺作品,形成了产业。

  嵊州根雕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嵊州有一支技艺高超的木雕队伍,他们把自己的精湛雕艺运有到各种残根朽木上,使嵊州根雕异花独秀;另一方面是领导的重视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关注,使嵊州根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2001年初,时任嵊州市人大副主任的吕柏汀见嵊州搞根雕的人越来越多,作品越来越精,便因势利导,组织40余位根雕艺人,成立了“嵊州市根艺美术协会”,推选郑剑夫为会长,聘请高级工艺美术师宓风光、徐华铛、张立人为顾问,使根雕艺人有了自己的家。从此,根雕艺人们筹办展览会,观摩作品,进行学术技艺的探讨,并邀请大专院校的教授来评点、指导,去象山、乐清等地考察,使嵊州根雕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2005年11月,嵊州艺术村在原市工艺竹编厂厂址内落成,根雕艺人们纷纷落户艺术村:郑剑夫的“剑夫根艺研究所”,吴筱阳的“筱阳博艺馆”、周扬的“三弘根雕馆”,郑兴国的“兴国根石苑”,谭荣初的“大拙轩”等先后进入艺术村。他们在艺术村内均有自己的根雕陈列室和生产场所,裘中平、周林峰等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每人都有自己的徒弟或助手,多有十五、六人,少的三、四人。中共嵊州市委宣传部对艺术村的落成十分重视,部长何国英亲自为艺术村筹划谋策,并委托市文联具体经管,根雕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二

  嵊州根雕的材料并不限于树根,只要材料长得奇特,能悟出个形态来,都是根雕的材料,如树块、树桩、树瘤及古沉木、柏树朽木等。其中柏树朽木大多来自土地贫瘠的西北地区,肌理流畅,伸屈有度,刚韧挺健,适合雕刻动势大的人物。而运用最多的则是深埋在水底泥沙中的“古沉木”,目前,嵊州百分之八十的作品来自古沉木。古沉木又称阴沉木、乌木、炭化木、石化木,是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随着年代的久远,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压,形成了古朴凝重、铜打铁铸般的效果。时间长的古沉木,则明显“碳化”,显现出煤样的黑色,而且它们不变形、份量重、密度强,是根雕的好材料。2006年秋天,嵊州市曹娥江江底挖出了大量的古沉木,据当地的采沙工介绍,这些古沉木是采砂船从江底砂层里挖出来的,小的直径为30—40厘米,大的在80厘米以上,长度在3—10米之间。沉睡在江底的古沉木重见天日,吸引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前来考察。

  嵊州大量古沉木的发现,为嵊州的根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该地的根雕作品大部分来自古沉木。古沉木的色泽大多近似于黑色,用这种色调雕就的作品深沉厚重,具有高古气韵和深奥的精神内涵。如根雕艺术家吴筱阳创作的古沉木雕“遨游人间五千年”,使那位站立在老龟上遨游的老僧凭添几分神秘和玄机;又如根雕艺术家郑兴国创作的古沉木雕“包公夜审”,通过木质的自然墨味,一方面表现了包公面对贪官污吏疾恶如仇的浩然正气,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夜间堂审的环境气氛。其他如“寿星”、“呐喊”、“福缘”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嵊州根雕已形成了三大工艺特色:

  其一是“天人合一”好,雕刻技艺精。

  嵊州根雕的创制者们十分强调根材的天生自然形态,在雕刻技能上追求“以少胜多”,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在此基础上,依材施艺,发挥自己的雕刻技艺,大致形成“七八分天成,二三分雕工”的格局。如作品《一行观天》便是一件用黄楝树根块创作的艺术精品,创制者在保持根材整体材质美感的前提下,对人物内在精神和脸部表情作了恰如其分的刻划,那圆瞪的双目,那张开的阔口,那垂肩的双耳,将唐代高僧夜观天象,探究天地奥妙的神态刻划得惟妙惟肖。其他部分则一概顺其自然,使黄楝树根块固有的起伏形体及肌理、疤痕转化为高僧一行举手观天的动态及身上披着的袈裟衣,并让天然的形态和人为的雕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敦厚庄重,舒展大度,达到“天人合一”的妙趣。

  嵊州雕刻人才济济,不仅刀功技艺高、造型能力强,而且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和选材能力,这为嵊州根雕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目前,嵊州根雕队伍已形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创作群体。根雕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树立了一定的声誉,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获得国家级金、银奖杯的作品,这与嵊州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分不开的。

  其二是创作题材广,作品种类多。

  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嵊州根雕形成了创作题材广,作品种类多的特色。创作题材以人物为主,兼顾动物和植物。人物类有传统历史人物,如苏东坡、李太白、屈原、王羲之、貂婵、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等;有佛道神话人物,如弥勒、观音、罗汉、达摩、财神、八仙、钟馗等;有现代人物,如渔家女、运动员、老渔翁、汤圆妹等。这种种题材,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精神愿望,显示着人们的爱憎情感。其中创作数量最多的是“弥勒佛”,这喜笑颜开,不事烦闹的大肚和尚,深得人们的喜爱,把他当成中国的吉祥物,对外的需求量很大。艺术村内的郑剑夫、吴筱阳、周扬、郑兴国、谭荣初等都批量生产,其中,裘仲平专门雕刻弥勒佛,成了雕刻弥勒佛的专业户。

  嵊州根雕作品种类除了室内陈列欣赏品以外,还有实用的花架和家具。这众多的作品,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它们大小不一,高的达3米以上,如陈列于金庭观的古沉木雕“书圣王羲之”;矮的不足5厘米,如群雕“竹林七贤”。

  其三是题材开掘深,艺术品位高。

  嵊州根雕艺人既着眼于作品形象刻划的准确,更考虑作品丰富的内涵,给人以遐思和启迪。如作品“完璧归赵”刻划了手捧和氏璧的赵国大夫蔺相如,他那为国护宝、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令人怦然心动。作品“风韵”,让一段残破的古沉枯木与妩媚动人的唐代贵妃连在一起,折射出中国盛唐时期那种丰满、圆满、健康、大气的韵律。佛道神话人物是嵊州根雕常见的题材,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开创新意,如达摩重点刻划了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弥勒则以中国吉祥物的形态来刻划,其喜笑颜开的神态,给人带来欢乐与喜庆。财神是人们财源滚滚,企业经济效益兴旺的象征,艺术们刻划了他气势奔放,春风满面的神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四

  嵊州根雕在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是与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的。市委市府的领导把根雕艺术作为推进当地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落实经费,提供舞台,为根雕艺术在当代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举办各类展览,提高嵊州根雕档次。从2004年以来,嵊州共举办根雕精品展、民间工艺展等六次。在市内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嵊州市委市府又制订了《嵊州市加快文化人才培育和文化精品创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对评上“大师”和获得奖励的作品给予奖励,积极鼓励和组织市内根雕艺术家到各地参展。一年来,由市委宣传部出面组织参与的各类大型展览会达5次,包括西湖博览会、第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等,以根雕艺术家个人名义参加的展览次数更多。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进一步打响了嵊州根雕艺术的品牌。从2007年起,嵊州在继续做好各类展览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举办根雕展览展示活动的奖励补助:参加国内展销给予5000元左右的补助,参加国外展销给予10000元左右的补助,积极鼓励根雕艺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其次是为根雕艺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为了给根雕艺术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气氛,激发根雕艺人投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2003年开始,嵊州市针对根雕艺人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实际,着手解决他们的职称问题。在上级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有近20位根雕艺人拿到了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其中12位是“工艺美术师”。

  第三是加大技艺传承的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2004年开始,多次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和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专家来嵊州参观根雕,在现场举办根雕造型艺术讲座,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提高了根雕艺人们的学术理论水平。同时又多次组织外出参观活动,根雕艺人先后去广东、福建、云南、甘肃及省内的宁波、乐清、温州等地考察,并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逐步发展根雕艺术骨干队伍。2006年12月,市委宣传部带领根雕艺术家们组团参加了在广东省中山市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并在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黄金位置定下展厅,向海内外代表展示嵊州根雕的魅力,受到各界的好评,有力地推介了嵊州根雕。

  第四是编著出版根雕专集,推出嵊州根雕。200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精装书《中国根雕艺术》,以古沉木雕为主创对象的嵊州根雕艺人占全书入选作者的40%,作品数量占60%,2007年,又出版了《浙江根雕》,在这本彩印画册中,嵊州根雕艺人占全书八选作者的60%,作品数量占75%,形成了“中国根雕看浙江,浙江根雕看嵊州”的势头。

编辑:艺术村
  相关文章
嵊州艺术村网站由嵊州艺术村主办    嵊州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嵊州市艺术村主办 | 嵊州新闻网技术支持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