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下旬,从北京传来一个与嵊州艺术村有关的喜讯:嵊州已经顺利通过了“中国根艺之乡”的命名评审,而且所有的专家评委都对嵊州根雕予以高度评价,对嵊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建造艺术村推动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对嵊州艺术村运行两年来所取得的理想成效予以高度评价!
这一消息,与之前刚刚传来的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希望与嵊州艺术村长期合作,着力把嵊州艺术村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消息,以及嵊州市根雕艺术家协会主席郑剑夫被当选为浙江省根协主席,在最近举行的浙江省根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嵊州艺术村以五金一银的好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等一系列好消息汇聚在一起,谱写了一曲以“丰收和希望”为主题的动人乐章。这曲动人的乐章,再一次让所有艺术村的村民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让所有关心嵊州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人们感到兴奋和欣慰!从2005年11月到现在,短短两年的历程,嵊州艺术村从诞生到成长,走出了一条创新和探索的路,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路,走出了一条推动民间工艺产业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希望之路。尽管两年的行程还很短暂,但两年的努力已经足以让更多的人们相信,嵊州的民间工艺产业,正在迎接一个更为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到来。
民间艺术想要顺势而为发展成规模产业,应该把它们进行整合,为它们建一个共同的“家园”。嵊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创意,最终让嵊州艺术村幸运降生。
嵊州是一个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地方,民间工艺更是源远流长,不仅种类丰富,有竹编、泥塑、紫砂、玩具、盆景艺术造型、雕刻、戏曲服饰及字画古玩等等,而且特色鲜明,具有典型的江南灵秀、细腻、雅致风格,是吴越文化的物化载体,更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晶。这里的竹编工艺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泥塑与“天津无锡三足鼎立”,根雕执全省之牛耳……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嵊州不少与民间工艺相关的企业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的嵊县竹编厂、黄泽木雕厂、嵊县紫砂厂等不仅产品远销海内外,而且还培养出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这些企业纷纷解体,大量的民间艺人成为个体劳动者,经营着他们的家庭作坊,有的甚至被高薪聘请到了外地,成了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支柱。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了党委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现实课题。面对时代提供的良好机遇,面对当时嵊州民间工艺企业仍处于低、小、散、弱的基本现状,2004年底,嵊州市委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全市的民间工艺产业进行整合,集中搭建一个发展平台的设想,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即,市委市政府迅速形成共识,决定在市中心专门辟出一块土地建艺术村,并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专门负责此项工作。2005年11月,一个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为22622平方米,集窗口展示、市场交易、艺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产业基地和中心——嵊州市艺术村正式落成,开始了它着力推动全市民间工艺产业形成合力迅速发展的探索之旅。
不仅要栽树,更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不仅要给它一片天地,还要给它足够的营养,给它阳光和雨露。两年来,嵊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培育着艺术村这棵树苗。
艺术村的设立,吸引了根雕、紫砂、竹编、泥塑等众多原本散落在全市各地的民间艺人和部分工艺企业进场,形成了全市民间工艺产业的一个集中的基地。但集中不等于整合,重视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扶持,嵊州市委市政府深知其中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为此,两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嵊州市民间工艺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促进民办民营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人才培育和文化精品创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及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各类民间工艺人才进行分类奖励,对各类艺术产品参展实行展位补贴等,充分调动了入村艺人做优做强做大的积极性,为艺术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激励保障。这些扶持政策同时也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现在,嵊州市共有100多人获得了工艺美术类的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获得各级大师称号及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的就在10人以上。雄厚的技术力量,庞大的人才队伍,为嵊州艺术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吸引更多的力量关注和参与民间工艺产业,嵊州还积极通过举办各类展示交流活动来激发产业活力。两年来,先后举办了全市民间工艺展暨第二届精品根雕展、著名嵊籍画家张浩画展、著名画家裘沙作品成就展、甬嵊两地专家根艺研讨会、书画藏品展、藏石展等20多次活动,一方面展示了嵊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嵊州民间工艺创作的崭新风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先后两次邀请国内著名大师前来嵊州参加根雕论坛活动,促进了根雕艺术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要使艺术村真正成长起来,不仅要在嵊州枝繁叶茂,更要把它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广阔天地里,让它在那里有一席之地。为此,去年以来,在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激励下,艺术村以集团军的形式,多次赴全国各地参加展览活动,成功地进行了品牌运作。2006年10月中下旬,参加了作为杭州西博会重要部分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使嵊州艺术村在展会一炮走红。12月中旬,又组团赴广东省中山市,参加了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共设1000多平方米的展位,成功地将艺术村推向了国际舞台。之后,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大型民间工艺类展示展销活动中,嵊州艺术村都会受到隆重的邀请,并得到一系列的优惠待遇。此外,嵊州市委宣传部还经常组织艺术村的大师们到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和交流,不断扩大艺术村和嵊州工艺大师们的影响力。最近,搭乘着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这艘航船,嵊州艺术村的品牌正乘风破浪,驶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伴随着关注和期待,嵊州艺术村正在茁壮地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紫千红的春天应该就在不远的前方。
两年来,艺术村的集聚效应和平台效应直接促进了嵊州民间工艺产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赢得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还吸引了来自海外30多个国家的客商及游客的眼球,吸引了20多万人次的中外来宾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目前,嵊州根雕、竹编、泥塑、仿古木雕等都已经在省内乃至全国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尤其是根雕,不仅企业数量达到了6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3000以上,年产值近1000万元,而且作品呈现出了雕刻精到、天人合一,材质精良、格调高雅,题材丰富、品位脱俗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嵊州特色的浙派根雕体系。2005年和2006年,全市民间工艺产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达到1.5亿元以上,2007年,产业总值将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不及驻足观望,来不及徘徊犹豫,嵊州艺术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顺应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嵊州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做好艺术村提档升级的文章。一是成立嵊州艺术村文化发展公司,做好艺术村的整体包装推介文章,进一步推动艺术作品创作向商品生产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艺术村牵头组团,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民间工艺精品展览,同时寻找机会走出国门参展,进一步提升嵊州民间工艺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三是以嵊州成为“中国根艺之乡”为契机,在艺术村内筹建中国古沉木雕研究会、中国古沉木雕创作基地等各类民间工艺研究机构,通过请进来传授、送出去取经等手段,进一步加快研究和创作步伐,提升嵊州民间工艺的品位和档次。四是围绕艺术村管理机构的设置、单位性质的确定、管理人才的选拔、运行目标的设定等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以艺术村为试验田的文化产业机制,使艺术村成为嵊州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创意为王,相信嵊州艺术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绚烂多彩。
编者按: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发展氛围,嵊州根雕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同行的赞誉,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008年4月,另一个“中国根艺之乡”——丽水市根艺界组织当地各县市根艺从业人员共15人前来嵊州学习取经。尽管时间短暂,但他们感慨颇多,都觉得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