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老街曾是谷来古镇繁荣的商业街,如今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夫第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系砖雕建筑,由此可见我市的砖雕工艺在明代已有较高的造诣。
■玉成桥位于砩头,是嵊州有名的古桥。
漫步于谷来镇上,我们的视线经常被那斑驳的苔鲜、曲折的弄堂所吸引,那记忆中的老街,湮没于岁月中的古桥、大夫第、古戏台……都在诉说着谷来的前世今生,于是一段充满着风雨的历史向我们缓缓走来……
老街里的曾经繁华
一条直街、一条横街、两条老街见证着谷来曾经的沧桑。即使它们走过了辉煌,走过了往昔,如今却依旧淡然伫立着,笑看偶尔的路人从身边掠过。
夏末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谷来镇上。当我在谷来文化站站长马岩木的陪同下,迈着悠闲的脚步行走在宽约3米、长约500米的直街上,那留存着一排排、一间间店铺的排门屋一一映入眼帘,那破残和冷落的一景一物令人触景生情。踏着破旧的水泥路面,我在寻觅着,寻觅着谷来老字号店铺“晋昌”杂货店。“晋昌”杂货店是谷来旧时直街上最大的商铺,以经营百货、南货、油盐酱醋等副食品为主,并兼邮政驿站,生意十分兴隆。另一家“乾昌”杂货店,店面虽不大,但小有名气,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至今仍铭记着“乾昌”杂货店的老字号,这些当年在这里买过生活用品的孩子,如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怀在心头的记忆却清新如昨。
此外,在这条直街上,还有“隆昌”豆腐店、“根堂”米行、“正祥”蜡烛店、“瑞和堂”中药店……
横街要比直街宽些,但街不长,开设着肉店、“陈小招”杂货店、“保和堂”中药店……这些店铺各有自己的营业范围,店面大同小异,都属砖木结构排门屋。
狭长的老街,迂回曲折的小巷,四方赶来的山民带来了家里的香榧、茶叶、木柴、条炭等农副产品在这里出售,回去前,还买回了油盐酱醋和扯上几尺花布……
老街曾是谷来古镇繁荣的商业街和村民的住宅区,可惜,如今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谷来老街(图)
大夫第的前尘往事
大夫第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系砖雕砌成的歇山顶建筑,是我市民间工艺的结晶,由此可见我市的砖雕工艺在明代已有较高的造诣。现存的大夫第门枋坐北朝南,青砖砌筑,面阔三间,面宽5.8米,高5.2米,小八角砖柱,下额枋正面刻“大夫第”三字,旁刻有“大明嘉靖四十二年”等字,上下额枋间有砖雕花鸟图案,背面砖雕上有“福、禄、寿”三个砖雕文字。只是岁月流逝,大夫第内的众多建筑均已遭毁。
大夫第内发生过多少则故事,谁也说不清楚。据该村74岁的黄金全老人回忆,每年正月,大夫第香火堂前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届时,堂前都会悬挂“基山公、良山公、守忠公”3位祖宗的画像,供村民朝拜,现画像均保存完好。
大夫第门枋(图)
古戏台的历史记录
谷来镇有不少山村宗祠和寺庙都建有古戏台,不是我亲眼所见,还不知有如此之多!如举坑宗祠古戏台、吕岙黄氏宗祠古戏台、潭石徐氏宗祠古戏台、三墩永兴庙古戏台和打石溪桥头庙古戏台。这些古戏台是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谷来的农村文化阵地。
举坑古戏台,位于谷来镇举坑马氏宗祠内。戏台坐东朝西,面朝正堂,系歇山顶建筑,歇山顶脊置有福字堆塑,藻井内置有24组水旋式斗拱至顶,藻井顶端二龙戏珠的木雕已经脱落,成了黑乎乎的空洞。戏台石柱上圆下方,前台柱镌刻着一副楹联:“刻羽引商果是人间雅奏;绘形图色自成天下奇观。”台前四只木雕雀替饰有栩栩如生的倒挂狮子。台宽5米,进深5米,台板离地高1.72米,台顶藻井四周置有船篷轩饰物,四周饰有寓意吉祥如意的蝙蝠浅浮雕图案,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举坑马氏古戏台曾是谷来民间工匠献艺才华、展示手艺的地方,也是谷来山村文化繁荣的活动场所之一,旧时,到此古戏台上演出的有调腔、乱弹、绍剧等演出剧团,亦是女子越剧演出较频繁的场所,现为嵊州市文物保护点。
举坑古戏台(图)
古桥上的沧桑岁月
谷来镇的村子大多开门见山,出门跨涧,为此,村民采石建桥之风十分盛行。据《市交通志》记载:谷来民间有14座古桥,分布在谷来各个乡村,有古平安桥、前王桥、天宝桥、永济桥、镇东桥、玉成桥、天成桥、吕济桥、长生桥、万年桥、楼家桥、永镇桥、品济桥、官桥。这14座古桥结构多为石拱形或石平板形,均构思精良,造型美观,经几百年风雨沧桑,风采依旧。
玉成桥建于砩头北面,是嵊州有名的古桥,曾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系谷来举坑村马正炫出资建造。马正炫家境不是很好,但为人乐善好施,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砩头是嵊州至绍兴古栈道的必经之地,由于溪中雨天经常有洪水,架设在江上的木桥常常被冲毁,给山民的交通带来诸多不便。马正炫见此心里十分焦急,企盼能在溪上建起一座石拱桥。山里人穷,造不起桥,但他连做梦都在想着建桥的事。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资,马正炫拿出全部积蓄,投资造桥。他的义举感动了不少村民,村民纷纷出力参与建设,终于建成这座石桥……
天成桥为南北距向的石拱桥,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桥全长22.80米,桥拱呈半月形,桥墩分水尖犹如山鹰的长嘴在水中吸水,双拱的桥面似鹰的翅膀,展现了飞扬之势。
万年桥高悬在打石溪上,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系红砂石拱桥,长28米,跨径均为11米,正中嵌有白石雕刻的“万年桥”桥名。
玉成桥、万年桥、西成桥均被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万年桥(图)
玉成桥(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