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张小君:一朵梅花回家来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裘冬梅 2008年11月17日11:45:12 

    英国大作家哈代说:呼唤的和被呼唤的人很少能互相应答。但张小君却是个呼唤者。

  在舞台上,她就是贾宝玉、吕布、阿育王……她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部赋予了剧中的角色,又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亦步亦趋。

人物名片

  张小君,女,1974年6月生于嵊州,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1992年进入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工作至今。1993年在《北地王》中饰演刘谌,获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赛一等奖;2004年在《荣华梦》中饰演董文伯、董文仲,获得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在《阿育王》中饰演阿育王,获中国第9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常回娘家的“小媳妇”

  嵊州是越剧的故乡,更是张小君的故乡,回到嵊州就是回到自己的娘家。

  在宁波的日子,只要一空下来,张小君就赶着往嵊州跑。她儿时的玩伴,她的那些同学、哥们,每每看见她在嵊州的街头轻舞飞扬,总是笑谑:嘿,小君,又回娘家啦?而张小君总是会心一笑。

  关于张小君哥们的那一声“又回娘家啦”,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时间还得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天,学校举行国庆文艺会演。张小君既是一班之长,又是文体委员,所以义不容辞地准备了表演节目。

  当“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的张小君一边唱着“风吹着杨柳……”,一边风摆杨柳地走上台时,全场顿时震住了。虽然没有“左手一只鸡”,没有“右手一只鸭”,没有“身上背着个胖娃娃”,但台上的张小君却活脱脱一个“回娘家”的小媳妇。

  此后,放学回家的路上,只要“逮”着了张小君的身影,同学们总是朝她喊:回娘家啦!回娘家啦!喊声里仿佛有着无限的乐趣,而他们也真心喜欢张小君扮演的小媳妇形象。

  张小君初中毕业,离开嵊州去宁波艺校上学后,她的那些玩伴、同学、哥们,在嵊州见了她,第一句还是“又回娘家啦”。即使她获得了戏剧梅花奖,即使她成了越剧界的大明星,见面了,他们依旧那样戏谑她。

  这一喊,就喊了20年。

    不过,这次回娘家与以往不同。这次,张小君因眼疾在家休养;这次,她应邀参加第九届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

给“文强叔叔”写信

  “我从小喜欢表演,那时,我们老玩一种叫‘捉特务’的游戏。都是我一人策划编排的,当然,我是女解放军。”没有军帽,张小君就教唆男孩子去折一些杨柳枝下来;没有束腰的牛皮带,张小君偷偷翻出父亲的那根已经起皱的塑料皮带,往腰上一拦。大人们看了,总忍俊不禁连笑带骂,而他们自己却觉得特别得意,尤其是张小君。当她指挥“部下”拐进弄堂捉“特务”的时候,她总不由自主地用手扶扶头上的杨柳帽,那可是张小君心目中的“解放军军帽”呀。

  也许,张小君特别富有文艺天赋。读初三时,看电视剧《上海滩》,张小君看得特来劲,整整25集,她一集不漏,一个镜头都不错过。她喜欢跌宕起伏的剧情,喜欢悠扬深沉的主题歌,更喜欢那个风流倜傥的许文强。

  25集电视看完后,张小君的心中不可遏止地冒出想要从影的念头。

  她于是给周润发写信,希望他能引她走入影视圈。

  在信中,她称周润发为“文强叔叔”。她说,文强叔叔,《上海滩》真好看,你的戏演得真棒,我特别崇拜你。她说,我很喜欢唱歌跳舞演戏,特别特别想从事演艺事业,能引导一下我吗?

  一封信,一千多个字,张小君写了又改,改了又涂,涂了又抄,足足弄了几个晚上,报废了厚厚一叠信纸。一个字错了,重新换张信纸;一个标点错了,撕了重新写过。她希望她写给“文强叔叔”的信没有一点瑕疵,“文强叔叔”看了能立即引荐她。

  信写好,但往哪寄呢?张小君写上从电视剧片尾处看来的摄影制片组名称,小心地贴上邮票,直接往那寄过去。

  当然,张小君的“文强叔叔”不可能看到这封寄托了她无限希望的书信。

戏苑又添一朵梅花

  给文强叔叔的信石沉大海,张小君只好望峰息心。

  1989年,宁波市艺校面向全国招生。张小君从5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从此,她步入了戏剧艺苑。

  学艺的日子总是充满汗水与泪水,况且看似潇洒的表面,其实内心也很脆弱。

  第一次,宁波艺校排练折子戏《打金枝》,张小君和另外一个同学同时演一个角色,那位同学以前就在剧团呆过,很容易就把腿抬高过头,这样的基本功自然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很多时候,指导老师都会让那位同学示范动作。老师无意的举动,却大大挫伤了张小君的自尊。

  月光如水,夜阑人静。张小君将所有的伤心委屈化成了练功场上流淌的汗水。抬腿、翻筋斗、扎马步……累了,痛了,苦了,但还是咬紧牙关,她不允许自己永远被老师忽视。

  1991年下半年,张小君的嗓子忽然变得高亢、宏亮,很适合学唱徐派,她便从范派改学徐派。

  1992年,张小君进入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正式开始她越剧表演艺术的生涯。

  1993年,张小君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赛,在《北地王》中,凭借声情并茂的演唱,凭着扎实的舞台功底,获得大赛第一名。

  此后,她成功饰演了《招驸马》中的荣华、《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孟姜女》中的孟银、《小宴》中的吕布等多个角色,且每每在大赛中获奖。

  2004年,张小君在《荣华梦》一场戏中分別以徐派和范派饰演一对性格和命运各不相同的两兄弟。这两个半小时的戏,其实就像她包了演一样:她不停地换角色,换唱腔,换台词,就是不上场的10多分钟,也要紧张地换服装。就这样,张小君一个女人在台上演活了两个男人。她也因这出戏获得了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那次是徐玉兰老师亲自给张小君颁的奖。这位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握着张小君的手,眉眼里满是欣赏与欢喜。颁奖结束后,张小君敬茶献花恭恭敬敬行了拜师大礼。

演绎异国风情的王子

  徐玉兰老师对这位爱徒可谓宠爱有加。她把自己珍藏的碟片、唱片不时地送给张小君;张小君在上海学戏的时候,徐老师坚持让她住自己家里。在《红楼梦》“哭灵”的一折戏中,为给爱徒配戏,徐老师唱“紫娟”,张小君唱“贾宝玉”。

  老师的恩情让张小君感动。她一方面决心发扬光大老师的门派,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为此,她一直在寻觅、探索。

  2003年,又“回娘家了”的张小君和姐姐去越秀路吃完夜宵回来后,蜷缩在沙发上看电视。随着画面的跳跃,她的眼球渐渐被吸引了。那是一部印度电影,讲述了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从凶暴残忍的君王转变成佛教传播者的过程。似曾相识的剧情,似曾相识的故事,张小君一直看到凌晨两点钟。

  躺在床上,张小君久久不能入睡。刚才看的电影十有八九就是剧团编剧王晓菁想改编的那部。王晓菁曾经跟她说过,剧中的阿育王霸气,狂野,桀骜不驯,特别适合张小君扮演,与她的个性有着莫名的相似。张小君自己看了,也觉得阿育王颇合自己的个性,她的脑中甚至有了一个“立体”的阿育王形象。

  第二天,她就匆匆离开嵊州,赶回了宁波。当确认昨晚看的电影确是王晓菁想改编的《阿育王》时,她一下子被兴奋击倒了。她买来五六张《阿育王》的碟片,分别送给团领导和局领导,强烈要求他们仔细看看。

  领导被打动了!他们立即成立创作小组,没日没夜地进入剧本的创作中。半年以后,《阿育王》搬上舞台,张小君饰演阿育王。

  舞台上,阿育王赤脚,短袖;阿育王在奔跑、逃窜;阿育王在杀戮、征战。舞台上,张小君越演越过瘾,越演越轻松,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变成了阿育王;舞台上,越剧以火与水的悲歌豪情,以花与剑的壮烈情怀,演绎着炽烈的异国风情。

  舞台下,掌声如潮。观众说,这越剧经典、时尚、新潮;越剧姐妹们说,阿育王简直就是为张小君量身定做的,张小君就是阿育王,阿育王就是张小君,这角色演活了,演神了,演绝了;舞台下,评委说,继续努力,这是我们越剧的里程碑,张小君是我们越剧小生的骄傲。

  2005年,张小君凭着饰演阿育王一角荣获中国第9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我非常想把《阿育王》带回嵊州,带给父老乡亲们。其实越剧不一定总是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越剧也可以男儿气壮,阳刚之美,我觉得越剧要作一些新的尝试。”张小君说,只要越剧需要她,只要嵊州需要她,她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