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王羲之为官时的俸禄、隐剡后的生活状况及其它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周乃光 2009年02月19日10:35:39 

    书圣王羲之在隐剡之前,担任会稽内史。这个职务相当于什么级别,管辖范围几何,俸禄多少以及他隐剡后的生活状况怎样,现为你一一解读。

    【王羲之的官位】会稽内史,其职级为太守,系会稽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是东晋永和年间。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这个皇帝名叫司马聃,当皇帝时才两岁,是个整天要人手抱的小孩子。当时朝政为会稽王司马昱所掌控。司马昱十分信任中军将军殷浩,除了让他领兵以外,还任他为扬州刺史。殷浩十分器重王羲之,想邀请他出任自己帐中的护军将军,但王羲之要求去宣州做地方官,因当时宣州为殷浩的政敌桓温所控制去不成,所以命他以右军将军的职级(非实际领兵之官),到扬州所属的会稽任内史。

  晋时,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应称太守,如其稍后任过同级职位的谢灵运就任过永嘉太守。那么王羲之的职务为什么称内史呢?从史料中,我们查到,内史这个官名是从西周开始设置的,或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掌管著作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以及爵禄废置,其权相当于宰相。西汉初分封了许多诸侯王国,对王国内掌民政的主官,便借用了内史这个名称。晋时亦沿用。因咸和元年(326)司马昱从瑯玡王改封为会稽王,其时会稽不称郡而称会稽国。所以,王羲之名为内史,其职级仍为太守,会稽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王羲之的管辖范围】山阴、诸暨、上虞、剡、余姚、句章、永兴、鄞、贸阝、始宁等10县。

    会稽郡(国)当时的地域范围,经过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的重新调整,已经划小。到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其地域为山阴(今绍兴)、诸暨、上虞、剡、余姚、句章(今宁波)、永兴(今萧山)、鄞(今鄞州区)、贸阝(原鄞县东)、始宁等10县。相当于今绍兴市、宁波市加上萧山这么一块地盘。 

    【王羲之辞官的直接导火线】与扬州刺史王述有隔阂。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开始,郡(国)统县制演变为州、郡(国)、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其时会稽郡(国)属扬州,所以扬州刺史是会稽内史的顶头上司,他有权监督、检察和考核王羲之的履职情况。

  导致王羲之辞官的客观原因,就是原扬州刺史殷浩,不听王羲之苦劝,一意孤行,北伐失利,于永和十年(354)正月,被政敌桓温上疏,废为庶人。

  直接的导火线则是此时扬州刺史已换上了与王羲之“不协”的王述,他曾派人到会稽,“辨其刑政”、“求其得失”,估计也给王羲之穿了些小鞋,使王羲之疲于检查应对,因此他甚耻,深知时事不可为,遂“称病去郡”,誓不为官。

    【王羲之为官的俸禄】田3500亩,每月3200斤大米。

    王羲之有7个儿子,家里还有乳母、役工等一大帮子人。要维持这么一大家子人的生计,而且辞官后要携家筑馆于剡之金庭,他有这个经济能力吗?这就要考证一下他为官时的收入了。

  据史料载,晋时官员的俸禄低于东汉,仅为汉朝的三分之一。东晋时,彭泽县令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缓去职。这“五斗米”就是他的俸禄,但这只是一天的俸禄,而不是一个月的收入。彭泽在今江西北部,想必是个小县,他领取的是汉朝低级县令俸禄的一半,每月米15斛。其时一斛为十斗,每天就是五斗,一斗合12斤。不过那时候的1斤,只合现在的0.4455市斤,所以陶渊明的这“五斗米”相当于今天的26.73市斤。他这个县令每月俸禄为801.9市斤米(数据参见翁礼华《财政·赋税·俸禄》一书)。参照这一标准,便可大体推算出王羲之的收入了。

  汉时,郡太守(内史)的官秩为“二千石”,月俸为米120斛,到东晋时为汉时的一半,60斛,是县令的4倍。这就是说,王羲之每月的俸禄可达3200斤大米,每天有100多斤。王羲之从永和六年到十一年在会稽内史任上约5年左右,总收入可达白米20来万斤。当然并非全部发给实物,除米外,还有钱、绢、菜田、杂役等。此外,从西晋开始实行官吏占田制。规定一品官可占田50顷,每降一品减5顷。王羲之的官品按当时的职级应为四品,他可占田35顷(合3500亩),还有一批不需纳税的“荫户”为他种田。这些田里的出产相当一部分也是他的收入。另外尚有朝廷恩赏。住房由官府拨给,在今绍兴城南秦望山麓,晋太元年间,会稽郡守王荟以上右军故宅建嘉祥寺。根据当时的生活水准,王羲之的这些俸禄和待遇,除供他一家人日常开支外,即使再负担兰亭集会的费用,还是绰绰有余的。当时他还建有别业(这在当时是要经朝廷恩准的),地址在今绍兴蕺山南麓戒珠寺。就说明他的积蓄足以维持他归隐金庭后的生活。

    【王羲之隐剡后的生活状况】书帖作画、放鹅弋钓、多元种植、食粥。

  王羲之隐剡后,是否营建了庄园,史书无载。但他除了书帖作画、放鹅弋钓、访友采石、课训子弟外,还要修植桑果,种竹育茶,这说明他还是有种植基地的。这块基地可能也属于占田之列,估计面积不会太小。

  至于饮食,南方是稻作农耕区,主食当然以稻米为主,王羲之一家自不例外。但由于其时稻谷产量很低,一亩田亩产可能不到一石米(据史料载,宋代江南粮食亩产量才到一石米左右),所以那时上至士族高门、下至庶民百姓都经常食粥,除白粥外,还掺以杂粮,有豆粥、粟粥、麦屑粥等。东晋时郗超三伏天到谢安家中,就见谢安正在吃白粥。就是非常有钱的、有“敌国之富”的石崇与王恺,也常常以豆粥待客。《语林》 还记下了一个王恺探听到石崇家能在很短时间内煮出豆粥的秘诀,而被石崇杀掉泄密的都督的故事。王羲之与家人经常以粥为主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王羲之饮食上的两大喜好】胡饼和林檎。

  据史料载,王羲之在饮食上有两大喜好。一是他喜食胡饼。《太平御览》载:东晋初,太尉郗鉴派使者到瑯玡王氏家中挑选女婿,王氏诸子都修饰整齐,只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神态自若地大吃胡饼,遂被郗鉴选中,胡饼是什么样的食品呢?据考证,胡饼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放牧时所带的干粮,做法同今天的烧饼相似,是放在炉子上烤出来的,饼面上放芝麻,所以胡饼就是芝麻烧饼。那么王羲之到剡地后,还能不能吃上胡饼呢?让我们用王羲之自己的话来回答吧!在《王羲之书澄清堂帖》中,有两处言“停谷啖面”之说。从当时运输条件看,这个面似不可能从北方调运过来,可推测当时剡地已有小麦种植,王羲之平日里要食面、吃胡饼还是可以满足的。

  二是王羲之喜好吃林檎。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右军好佳果,墨帖求林檎”(《剡录》)。说的是王羲之为求得“林檎”,愿以书法作品去换。想必梅尧臣写诗时也从资料或传说中有所见闻,不会是信口开河。林檎是什么?就是花红,又称沙果,其状其味近似小苹果。王羲之祖籍山东,那里是出林檎的地方。他在远离故居之地还不忘老家的水果,也算是不忘祖籍吧!

  王羲之所以成为书圣,固然与他的家学、交往、当时的社会风尚以及个人的努力等有关,但也离不开他的经济收入与生活环境,故作一点考证,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