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民间文化
【图文】深圳文博会:让世界看到嵊州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09年05月26日11:16:56 

——嵊州艺术村参加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亮点回眸

    5月15至18日,市委、市政府以艺术村的名义再次组织了全市相关民间工艺大师与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以往几次文博会相比,深圳文博会更具有国际性和综合性。本次文博会,我市艺术村选送的五件根雕作品获两金三铜的“百花奖”。民间工艺大师们在感慨收获颇丰的同时,深深感谢政府提供了又一次展示的机会。

向来宾介绍嵊州根雕

    亮点之一:金融危机下,民间工艺品反而逆势上扬

  “如果没有艺术村,那些散落在剡溪两岸的民间艺人,也许至今还藏在深闺无人识;如果没有政府组织的一次次参展,也许,艺术村的声名也仅止于嵊州。正因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艺术村才得以在文博会上频频亮相,才得以声名远播。所以,采购商收藏家纷至沓来,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民间工艺品反而逆势上扬。”采访郑剑夫的时候,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就一口气说了那么一大串。

  自从入住艺术村后,郑剑夫就从没为参展花过心思。每次参展,政府总是早早地为他们做好了打算。租摊位,布置展馆,安排工作人员等等,而他们只需带上自己的作品和宣传资料过去就行了。

  “每次参展,‘村长’竺荣总是亲自布展,而宣传部何部长总是抛忙过来看望我们。”郑剑夫说,这几年来,大大小小的参展也不下十几次,每次领导跑那么远的路过来看望他们,总让他们感动得难以言表。

  这次文博会,郑剑夫说,最大的收获在于通过展览,让港澳台的客商认识到了根雕的收藏价值,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才是有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

  在高科技发展的时期,在民间工艺走向衰败的时代,我市民间工艺却独树一帜,越来越令人耳目一新,越来越吸引了收藏家和采购商的青睐,这与政府的关怀与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么说,没有政府的引导,就没有今天的艺术村。郑剑夫最后如是说。  

艺术村展厅

  亮点之二:每次参展,都有的放矢

  “这几年,艺术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来邀请我们参展的博览会数不胜数。”被艺术村“村民”亲昵地称作“村长”的竺荣说,“不过,我们都是有选择地参加展会,不然的话,老是参展,会太浪费大师们的创作精力。

  目前,艺术村参展分三大块三条线。竺荣说,义乌的文博会,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义乌是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参加义乌之类的文博会,主要是让批发商了解嵊州艺术村的各类民间艺术品;北京方面的文博会,主要是提供民间艺术大师和名家名师交流的机会。北京文博会名家云集,名家的指点,对我市艺术作品的提档升级,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深圳方面的文博会,却是让港澳台客商以及国际友人了解嵊州艺术村的一个窗口,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民间手工艺却让他们眼前一亮,况且深圳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对于如何经营好我市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参展,竺荣感触很大。他说,我们的展位比邻 “台湾文化精品馆”,台湾的展馆布置得很有创意,他们不仅展出实体作品,而且展出虚拟文化。竺荣说,以前参展我们局限于艺术村的民间工艺,这次,虽然加了竹编企业和仿古木雕等艺术村外的民间艺术,但比起台湾展馆,声势还是不足。

  “以后,我们干脆将越剧、围棋、领带都一块带上,大造声势。艺术村不仅代表嵊州的民间工艺,而且还代表我们的越乡文化。”竺荣说,嵊州民间工艺特色鲜明,制作精良,品种丰富,可以说是云集了浙江省的艺术精品,嵊州艺术村出去了,整个浙江的民间工艺也就出去了。

  亮点之三:后起之秀,崭露头角

  本次文博会,不仅新添了艺术村外的仿古、竹编等企业,还涌现了一大帮后起之秀。

  今年32岁的郑金娜是我市艺术村去参展的唯一女将,初战告捷,她的根雕作品《邻家小妹》获得了百花奖铜奖,这让她对根雕重新迸发了浓厚的兴趣。10多年前,她就师从父亲郑剑夫,游刃有余地“把玩”着小小的雕刻刀。只是相夫教子后,渐渐冷落了根雕。

  这次的铜奖,仿佛唤醒了她身上沉睡的艺术细胞。

  “我也想成为艺术村的村民呢。”在郑剑夫的工作室里,郑金娜细细地打磨着一个作品。

  29岁的周义烽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会展,并且一鸣惊人,作品也获得了百花奖铜奖。在深圳的4天里,周义烽显得非常忙碌,常常有客人拿着名片找上门来,与他洽谈合作事宜,说让他为他们提供酒店及宾馆方面的工艺摆设品。

  另一位小伙子周林锋虽然没有获得大奖,可是在参展期间,也有来自河北、河南等地的文化产业园区负责人请他们以后有机会过去看看,希望他们去那边建立工作室。

  “去参展的每位大师都带了几大箱资料和名片过去,也带回几大箱资料和名片回来,这就是收获,这就是财富。”年轻人显然还沉醉在文博会带来的兴奋之中。

同祖同根

  亮点之四: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这次郑剑夫选送的《梦回唐朝》已是第三次获大奖。2008年6月,这件作品获浙江省民族民间手工艺博览会“天工奖”,同年12月,在中国根雕艺术精品展上又获金奖,这次文博会上又获百花奖金奖。

  许多参展的客人面对这件作品,总是由衷地感叹:这个唐代仕女太活了,太神了。那一低头的温柔,那一回眸的典雅,仿佛遥远时代的温香又弥漫过来。

  “嵊州根雕在郑剑夫的带动下,已形成了嵊州特色的浙派根雕体系,而嵊州特色的浙派根雕体系,推动和引领了中国根雕的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所照曾经如是说。

  有一种体态 叫雍容华贵/有一种姿势 叫千娇百媚/有一种笑容 叫倾国倾城/有一种情结 叫梦回唐朝……与《梦回唐朝》匹配的是这样一首诗,而更多的参观者却说,这件作品,本来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吴筱阳的金奖作品叫《半榻琴书》,也许是对诗仙李白情有独钟。吴筱阳创作了许多李白醉酒及吟诗的作品。当时看到那块甘肃香柏的时候,吴筱阳的脑海中就跳出了李白的神态、气质。

  这块香柏自然肌理比较苍劲,色彩斑驳。吴筱阳的脑中就有了这样一幅画:李白一边喝酒,一边长啸:天生我材必有用。酒至半酣,他睡意朦胧地侧卧床榻。床上似乎有书,似乎有琴……这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吴筱阳一气呵成,仅仅用了三四天时间。

  郑兴国的铜奖作品《同祖同根》,更是倾注了满腔创作热情。海峡两岸,隔海相望了多少年,可是,大陆台湾本就是一家人,是同祖同根、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这次展会上,很多客人想要买走大师们的根雕作品,可大家都舍不得卖。精品不可复制,千载难逢,他们要自己收藏了。

  “参展并不在于卖掉多少作品,而在于通过展会,又提高了多少知名度。能让嵊州艺术村和嵊州越剧一样扬名海内外,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梦回唐朝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