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绍兴地区已累计有36家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上市。”绍兴市政府金融办上市处陈富根告诉记者,目前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绍兴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额在浙江省地级市中居首位,在全国同类城市也能排上第二。
绍兴板块风生水起
今年7月,绍兴县杨汛桥镇的绅花纺织在澳大利亚证交所上市,这是绍兴市的第36家上市公司。从绍兴市金融办了解到的信息是,绍兴36家上市企业中,绍兴县就占了11家。
资本市场“绍兴板块”的说法由来已久。资本市场对绍兴企业的青睐和绍兴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竟是如此默契,这里有中小企业板第一股——新和成(002001),诞生了国内淡水养殖第一股——山下湖(002173),还出现了集中到香港上市的经济强镇——绍兴县杨汛桥镇;在IPO重启和创业启动的进程中,也都有绍兴企业的身影,目前已有5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排队等待,另有数家企业则欲登陆创业板。业内人士用“风生水起”来形容绍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优秀表现。
今年上半年,绍兴上市公司出现了再融资热潮,共计有5家企业总计40亿元规模的再融资项目取得了进展。8月4日,盾安环境(002011)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其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的新股,预计融资5亿元。卧龙电气则以公司债的形式进行了再融资。浙江龙盛的可转债也获监管层审核。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立证券市场到新世纪伊始,国有企业数量偏少的浙江,始终处在第一轮上市热潮的边缘,上市公司数量仅列全国第12位。浙江企业上市真正发韧于2001年3月。中国证监会取消股票的计划额度,推出了作为核准制主要内容之一的通道制。通道制有一个“鼓励券商选好的企业推荐”的大前提,这实际上解除了民企上市的壁垒,为浙江品质优良、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赢得了广阔空间。到2003年,浙江新增10家上市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随后,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不断被清除,绍兴、杭州等地民营企业形成上市热潮。
据2008年统计,绍兴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1.93亿元、净利润46.77亿元、每股收益0.52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2.18%、50.51%和59.02%。
产业依托至为关键
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绍兴企业,为何能在资本市场的大海中游刃有余,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因为有稳健的产业依托。
“绍兴上市公司群体多为区域经济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其自身优秀的业绩,正在发挥辐射功能和示范效应,对于带动本地块状产业发展不无裨益。”绍兴市政府金融办主任夏九英认为,借助资本市场的催化作用,绍兴的一些中小企业正快速成长为大企业、大集团。在量变的同时,很多公司因为在资本市场打开的视野,已经发生了质变,使他们抵御住了经济寒流的袭击。
稍早时候,古越龙山(600059)发布公告,非公开方式增发股票,资金将用于收购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收购后,还将着手建立女儿红的区域营销中心和拓展营销网络,初步安排募集资金5000万元投资五大区域营销中心,形成完整的营销管理系统,并增开直营专卖店、店中店和专柜,拓展公司在黄酒市场营销终端渠道范围、提升直销比例、控制营销成本。此外,古越龙山在收购后还打算将扩建2万吨/年黄酒及2万吨/年优质瓶装酒生产线,以及补充女儿红流动资金,该项目拟安排募集资金规模为6.20亿元。其中扩建2万吨/年黄酒及2万吨/年优质瓶装酒生产线,包括拟建生产线规模为年产机械化黄酒2万吨,传统黄酒2千吨,糟烧酒510吨;并建设2万吨/年的瓶装酒车间及可存放5万吨黄酒的陈化车间。
事实上,上市公司正在成为绍兴产业结构优化的榜样型公司。绍兴当地的一个调研材料显示,这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般用于企业产业技改升级;二是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他们会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投向代表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兴行业。
治理结构意识超前
或许和与生俱来的低调有所差别,绍兴企业在资本的重视显得有些高调;但似乎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低调相一致,绍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表现良好的同时又显得不那么张扬。一家已上市企业高管表示,绍兴企业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上市途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资本市场中“绍兴板块”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而在此之前,他们的运作方式大多是由老板掌舵的家族式企业。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治理,使家族式老板向现代企业家方向转化,投融资和管理理念得到提升。
查阅绍兴上市公司的高管名单,不难发现不少是公司引进的职业经理人。而从个私起家的不少民企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早年起身江湖草莽的过程中,由亲朋好友组成的创业元老团队阻碍了公司的成长。上市公司通过规范化的股份激励方式,为公司发展获得了必须的人才,并留住了人才,降低了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任成本,从而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治理结构是民企下一阶段必做的功课,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朱柏铭教授认为,企业上市应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内部治理的规范化。
“自己公司的收益是多少,花了哪些钱,如果大家都可以通过权威部门了解到,交易各方和竞争对手也都能了解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鞭策,这样没有暗想操作,没有偷税漏税嫌疑。”正在准备上市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绍兴企业家告诉导报记者,上市公司都要公开信息,“这样反而让各种传言都不攻自破,尤其在当下这个时候”
编辑:周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