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目的、依据和原则
1.编制目的:
当水库发生超标准洪水和大坝出现严重渗漏、滑坡等重大工程险情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工程抢险、人员转移,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制定本抢险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水库大坝抢险管理暂行办法》。
3.编制原则:
水库出险应急处置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实行统一指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反应敏捷,运作高效,运用一切可调动的全社会力量,确保千库保安工程安全施工和水库安全。
二、工程概况
1.水库流域概况
沈家培水库位于雅璜乡下枝村,距雅璜乡政府以西约四公里,水库下游流域农户603户、人口约1666人,流域内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茶叶、香榧和花木等,对溪村工业集聚区面积1500平方米丝织户17户、57张织机。
2.水库基本概况
沈家培水库集雨面积0.75平方公里,初建于1957年10月,总库容为17.2万立方米,经过2007年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迎、背水坡的干砌块石加固,老涵洞的封堵,溢洪道的修建,新输水设施――隧洞的开挖,上坝道路的建设等,目前可以正常、安全蓄水并泄洪。
三、针对水库集雨面积、坝体承载力、下游人居等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防洪预案:
(一)监测汇报。沈家培水库安排专职巡查人员一人,根据小(二)型以上水库巡视检查制度,每天对大坝和溢洪道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同时根据国家、省、嵊州市三级气象预报,做好记录,及时预测防汛动态,并向乡三防办做好汇报,必要时向市三防办作好汇报。在雨期一天一汇报,必要时以小时为间隔单位汇报水库动态安全情况。
(二)防汛物资准备,水库坝脚储存撒沙石5吨,乡三防办储存编织袋300只,雨具25套,手电筒25只,洋锹20把。随时备用。
(三)水库抢险处置程序。
1.水库巡查员按照规定职责进行巡查,当发现水库发生险情(险情种类见五),立即向乡三防领导小组组长(雅璜乡乡长)或副组长(分管副乡长)报告。
2.乡三防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踏勘,并检查险情,确认后立即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同时组织险情突击队到现场实施抢险,随时听取市三防指挥部的指令。根据市防指确定的险情种类和处理方案组织实施。
(1)当确定为一类险情时,情况危急,有可能危及水库大坝安全时:
a.立即组织下游各村做好人员转移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b.组织当地力量参加抢险,并做好抢险的后勤保障和当地材料供应工作。
c.抢险进展顺利,抢险成功向市防指报告,宣布解除险情,通知转移群众返回,同时要求市防指对抢险工作和抢险预案进行评估。
d.抢险不成功,大坝失事应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全部撤离现场,转入救灾工作,部署灾后重建,进行恢复生产,安排生活,并请求市防指对抢险工作抢险预案和失事原因进行评估。
(2)当确定为二类险情,暂不会对水库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
a.组织通知下游各村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b.组织当地群众和抢险突击队参加应急抢险。并做好抢险的后勤保障和材料供应工作。
c.报告市防指要求做好抢险的技术指导。
d.及时掌握汛情、险情,做好水库的调度;负责上传下达,听取和服从市防指的指挥。
四、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
1.水库巡查员
按规定做好水库巡查工作,做好巡查和气象记录,发现险情立即向乡三防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报告。
2.乡三防领导小组
(1)做好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水库巡查人员,责任到人,并做好督查工作。
(2)接到巡查员报告后,应组织人员立即到现场,核查险情,确认后向市防指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3)参加抢险。
①当发生一类险情时,组织群众和抢险突击队自行采取应急措施控制险情;组织下游各村做好群众的转移工作。
②当发生二类险情时,通知下游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当市防指派专家分析判断为重大险情并继续发展时,立即组织实施人员转移。
五、群众转移方案
如遇二类险情,下游有关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当水库发生一类险情时,下游有关群众必须立即转移至安全地带:下游各村沿江农户在村支部,村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向本村高地势的农户家转移。沿江农户应转移的村分别有沿山、对溪、雅璜、后溪。
险情种类及判别标准
1.一类险情确定。①水库水位接近校核洪水位,洪水可能漫坝;②水库大坝坝坡大面积滑坡;③坝体形成漏水通道;④溢洪道边坡失稳,溢洪道堵塞,无法正常泄洪,情况危急,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时。
2.二类险情确定。①水库水位达到设计洪水位(水位离坝顶0.5m);②迎水坡出现跌窝,塌坑;③大坝局部纵向裂缝;④渗漏散浸,暂不会对水库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渗漏险情分为渗水、流土、管涌、漏洞等险情。
滑坡险情分迎水坡滑坡(崩塌)和背水坡滑坡二种。发生滑坡险情时,一般在坝顶或坝面上先出现圆弧形或纵向裂缝,随着裂缝发展,坝体下挫滑塌而成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