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 乡镇网闻  > > 剡湖  > > 新农村建设专栏
新农村建设专栏

新北新农村课堂:荸荠大粒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喻绩敏 2010年05月17日 

荸荠又称马蹄,地粟,既为鲜食水果,亦作美味佳肴。以营养丰富,味甜清口,利尿通便,降血压、血糖而著称。我地种植荸荠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约500亩)。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存在着产量低,果粒小,商品性差,种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对荸荠在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料配施、水浆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3460公斤,比对照区的3047公斤增产413公斤,增幅13.56%。平均粒重15.7g,比对照增重2.46g,增副15.67%。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好田块,防止连作。
  荸荠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都能适应生长,但若要产品商品性好,高产稳产,最好选择在PH值中性偏酸土壤肥沃、排灌畅通、耕层深厚的乌泥田或青紫泥田。绝对不能连作种植,实行2—3年间隔轮作,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为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栽培技术到位率,宜提倡连片种植,划片轮作,创造最大管理效益。
  二、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育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定植后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对根系、分蘖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高产、大粒的目的,培育适龄壮秧是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
  (一)播种时间。根据试验,一般从615—20日为最佳时间,秧龄以40—45天为最适宜。
  (二)育秧方式。河底淤泥方格育苗为佳。
  具体方法:1.精选河底淤泥,每吨拌入40%三元复合肥5公斤,铺成7—10cm厚的土层。待沥干清水,泥层形成后,再划成6—7cm见方的小方格。2.选好种子。选择球茎大,主侧芽健壮的荸荠作为种子。准备每亩2500—3500枚为宜。在播种前用1000倍浸种灵水溶液浸种10—24小时。沥干后,每粒荸荠种子,按实于方格淤泥中。播种深度以淤泥盖除荸荠露出顶侧芽为标准。上覆盖凉帘,保持营养土湿润,以利于出苗。
  ()、秧苗管理。关键措施是光照强度管理和水分管理。播种后由于温度较高,光照强度较大。因此,在前期注意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腾,利于出苗:出苗后,着重加强水分管理,以灌溉湿润为主,既能保持土壤的一定通透性,促进根系健壮发育,又能保证秧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基腐病、枯萎病、叶枯病等病虫发生。
  三、提前移栽,合理密植。由于我地前茬作物为早稻,因此725日前移栽为最好。移栽密度与移栽时间相关。725日前移栽密度为50×50为主,725—30日前移栽密度为50×40为宜。过迟移栽不利于生长发育。移栽深度为3—4cm为宜。以早晨、傍晚移栽。
  四、科学管理、肥水协调。
  1.平衡施肥,稳健生长。大田基肥,在土壤肥力较强田块。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1.5吨。碳胺40kg14%过磷酸钙30公斤。移栽活棵后,结合中耕除草,施入尿素12公斤,氯化钾7.5公斤,保持水分3—5天。825—31日,撒施40%三元复合肥25公斤+尿素5—10公斤。开花结籽时,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2.早除、勤除杂草。在夏季杂草生长速度快,而荸荠种植密度又稀,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杂草防治亦很重要。荸荠对绝大多数除草剂敏感,所以只能人工除草。在活棵后到分蘖前期,行间实行耘田除草2—3次,结合施肥,既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3.科学灌水。为保证高产稳产,灌溉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大田移栽时正是高温季节。缺水使地表温度高而灼伤幼苗。故应及时灌水,以5—6cm为宜。活棵后至825日,始终保持水层2—3cm。选择阴天或气温较低时抢时歇田,825—920日,以干湿交替、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纵横生长及分蘖生长。9月底后,要注意寒潮的来临。寒潮来时要灌水,过后及时排水。球茎膨大期,保持4—5cm水层,促进球茎膨大。收获前20天(霜降左右)停止灌水。使叶片开始转黄,促进光合物质向球茎传输,提高甜味。
  五、病虫综合防治。荸荠主要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纹枯病、螟虫等。枯萎病、茎腐病立足于防:一是不能连作生产,田块要间隔2—3年轮作;二是种处理:用1000—1500浸种灵浸12—24小时。当发病症状出现后,可选用M大生、70%
  代森锰锌、三酮等交替使用。纹枯病及菌核病:用5%井岗霉素2000倍喷施。防治螟虫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5%锐劲特30克,加水150斤喷施。
 


编辑:乡镇网闻


嵊州新闻网主办 http://sznews.zjol.com.cn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