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环村,钟灵毓秀,风景绮丽。北枕雷龙岗,亦称龙山,古木参天,大树华盖;村东有龟岫,杂木茂密;村西有虎山包,松茂竹苞。整个村子形似一把“太师椅”,术家看后认为这里颇有风水。村下东有小乌槠山,山不高,有古坟、古树,且也风光;西有老家大树棚,大乌槠树比比皆是,古枫、古松竞相参天。山下还有池塘,游鱼可数。村南小溪环抱,颇有诗情画意。村口有古松林,成了一道屏障,特别是那棵“迎客松”,更添了几分文明和气派。村下有个“三王庙”,雕梁画栋,建筑考究,也算古迹,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山村人杰地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读书之风日盛,当时大、中专生之多,可谓山乡之冠。村貌气象万千。建有小水电站,照明、可碾米;有制茶厂,制茶机械化;自来水通至各户,饮食洗涤更方便;还修了祠堂即社屋等。
诱人的奇山秀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民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虽是偏僻的山区小村,但照样有热闹的文艺活动,特别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其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趣味之浓厚,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村里有个三王庙,庙里有三个菩萨,有一张精制的石供桌,香火常年不断。两边有廊屋,前面有前厅,中间有个万年台。台柱上有副对联,上联是“金榜题名虚富贵”;下联是“洞房花烛假风流”。因为这里有个古老的戏台,村里许多人又都喜欢看戏,所以村里演戏经常不断,从正月做起到农忙停一下,八月中秋又开始做戏了。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庙内的墙壁上,用毛笔写着做戏的情况,如,“绍剧团于8月13日至8月20日演出《高平关借头》、《龙虎斗》”等,写得密密麻麻。有个有心人计算了一下,有一年竟做了200多场戏,山村里的农民真是过足了戏瘾。好在做戏不卖票,给剧团的包场费,由堂众支付的。
我们村有副坐唱班,唱的是绍剧。班里有十多人,我二叔松林便是一个。平时务农,需要时凑在一起去演出。一伙人既是乐队又兼演员,说乐队,每人负责一样乐器,如鼓板、锣钹、板胡、二胡、三弦、斗子、唢呐等;说演员,每人唱一个角色,有的还要唱二个角色,即用大口、小口唱。演出时不用台,在祠堂庙宇的大堂里围坐成小圆圈。观众坐在圈外听。演出开始,先闹一番锣鼓。锣鼓毕,齐唱“鲜花朵朵开,福寿万万年”,接着正式唱戏。剧目有《龙虎斗》、《高平关借头》、《武家坡》等。演唱时,由乐队伴奏,有唱也有道白,只是没有动作罢了。常常唱到深夜,观众还不肯离去。
遇到本村或邻村有丧事,他们就成了道士班,穿上道袍,做起道场,以超度亡灵。遇上谁家有喜事,他们就成了吹鼓手,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如此可谓多能。
中秋节前一天八月十四日,是我们村里的庙会日期,那天,各家各户的亲友都来作客,也是村里集中娱乐的日子。那天村里可热闹了,戏文班子有好几副,这里演《碧玉簪》,那里演《双玉蝉》,还有木头戏《水满金山》。有舞狮、有舞龙,还有高跷队。他们穿上戏衣,有扮白娘子的,扮小青的,扮许仙的,还有扮接生婆……,滑稽的动作使人不易忘怀。小商小贩也赶来做点生意,卖凉食花的、卖汤包的,喊声不绝。到后半夜还做起鬼戏,大家对《无常骂狗》最感兴趣。其实是以借骂狗,来抨击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大快人心。
平时的娱乐活动也忙里偷闲开展。山村的夏夜,实在热闹,不大的晒场上坐满了纳凉的人,其中有拉胡琴的、唱戏的、唱小调的,好像开联欢晚会。三、五人用自制的胡琴、笛子演奏一曲《梅花三弄》,便拉开了晚会的序幕。随着琴、笛伴奏,这边唱越剧开始了,唱段有《盘夫》、《马寡妇开店》、《借红灯》等;也唱一点现代戏,如《日本鬼子恶心肠》、《两头门有个赵队长》等,唱声悦耳,鼓掌阵阵。那边有人打着竹板,唱起小调,如:“懒妇嫂,头发好象松丝毛,眉毛好像弯洞桥;眼睛好像紫葡萄,眼屙可比绿豆糕,鼻子好像烟囱灶,嘴唇翘起半天高,嘴巴好像破荷包,头颈像块煨年糕,双手好像烧炭佬。劝大家,不可去学懒妇嫂,要做勤劳俭朴的女当家。”通俗有趣,笑声不断。
每到农闲或者寒冬腊月,台门里好多青年人就集在堂前画起图画来。他们不懂得素描、写生、透视,主要是画些越剧人物,如《穆桂英挂帅》、《双枪陆文龙》、《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贴在堂前两边。还有一部分人喜欢练字,他们认为字是出面相,所以学得很起劲。有学颜体,也有学柳体,在大京方纸上,先写小字,再写大字,写得密密麻麻。过年时家家贴春联,能写的都自己写。最后,请村里文化人,去全村看一看,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最好,也算是检阅练字的成果。
村里还开展一些适合青少年的活动: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已经很爱看书了。但是我就读的“里南乡中心国民学校”,地处山区,学校也很穷,没有图书室,其他地方也很难借到书,因此我们一道读书的20来个人都有同感,认为精神食粮实在太贫乏了。
还是我们台门里的青年人周其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建立一个图书角。他主张爱看书的人,每人从家里拿一、二本书来入角,由其祥登记,集中保管。还订出了几条规矩:①入角的人可以借其他人拿来的书;②一般借书在一星期内归还;③要爱护图书,不能弄脏,更不能遗失,否则,按价赔偿;④退角的人可拿回图书等。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成,纷纷拿书来入角,仅二十多人就集中了三十多本书,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包公案》、《施公案》,还有抗日新书如《娟娟加入游击队》等等。这个图书角,互通有无,扩大了图书的交流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书可看的困难,得到儿童和家长的好评。后来还更换图书、补充图书,图书角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讲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而周其祥他很会看书,又记性好,口才好,故事讲得非常动人。所以我们这些小孩,经常围在他的身边,要求他讲故事。开始时我们坐在他家里听他讲故事,故事的内容主要讲《西游记》,一回、一回讲下去,听得很有味道。后来因听故事的人太多,他家房子小,坐不下,就移到五屏风的大堂前,但要听者自带小凳。听故事的人除儿童外,还有老人、妇女,故事的内容除古典小说外,还有哪吒的故事、孝子的故事、儿童故事,还有抗日英雄的故事等。不但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还进行社会传统教育,乐得我们儿童迟迟不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