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过了厚厚一叠,当山上的茶树再一次绽放新芽时,八宿屋、丰摇坪村也跟上了改制的步伐,后来又渐渐蔓延,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整个里南乡迅速铺开。
至90年代,茶叶已成为里南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里南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里南乡被称为“龙井茶之乡”了!茶叶飘香的季节,一批又一批闻香而来的外地客商被深深吸引了。“我记得1990年时,在市区原老车站前有个名茶服务部,当时从外地赶来收购茶叶的客商得先报名,再住下来等。”说起往事,里南乡茶科员周锡钱不禁喜上眉梢,“每年到了春秋两季新茶上市时节,为了收购到最好的尖子茶,许多外地茶商还提前住到茶农家里‘抢茶’,等到凌晨时分好茶刚烘干制成,就争相抢购呢!”
一担担茶叶从山里运出时,一份份希望也在山里滋生。
茶农们尝到了改制的甜头。他们都说,现在的茶叶好卖了,茶价每斤长了十倍,茶值比原珠茶翻番。
数着拿在手里、掖在怀里的钞票,里南人笑弯了腰。
四
如何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如何在茶叶上创出更高的效益?明智的里南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们悟出了一点:茶叶采制越早,茶价便越高。为了这一个“早”字,经过几年时间的考察和试行后,大规模改良品种的序曲在里南山区奏响了……
菖蒲屋村。一大早,几位在村口晒日头的村民被一纸红色的告示吸引住了:“……改造老茶园,发展良种茶……不种名茶的农户,将收回原来土地。”一字一句,村民们感觉到了其中的分量。再读下去,笑容便写在脸上了:“对种植良种茶的农户,免费供应茶秧。”发展名茶生产容不得半点置疑。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当握着分送到户的一茬茬茶秧时,勤劳的双手开始叩响沉睡的土地……
大溪村。改良的号角同样吹响了。在农户家里,面对一张张犹豫的脸,亲自上门宣传政策的村书记周品元呵呵一笑,说道:“我们以前种一亩田,只能赚几百元钱;但如果换成种名茶,只要倒出藏在衣服口袋里的茶叶,我们就可以用拖拉机拖回一车的粮食!”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村民们生发出长长的思考和美美的憧憬。
趁热打铁,周品元又邀请乡茶科员连夜为村民们办起了名茶课堂,地点就在书记自家。几十平方米的房间,很快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们挤得严严实实。月光如水,除了茶科员铿锵有力的讲解声外,只听得“刷刷刷”的笔记声。
那一年,大溪村两委会主职干部个人贷款2.5万元,由村集体采购了20万棵无性系良种茶苗,采用补助的形式,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基地150亩。
……
一幕一幕,关于茶叶改良的镜头,怀在里南人的心头,全都是舒坦。
茶叶生产补助政策出台了,奖励办法出台了,随着市里、乡里一项一项措施的接踵而至,老品种被改造了,山湾、旱地被利用出来了,水田、耕地基本上也改种良种茶了,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格局。暖阳下,大片大片的山峦披上了新绿,漫山遍野,迎霜、龙井43、乌牛早等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着腰姿,迎风摇曳。
随之,各村又出台了购茶机补助政策:统一购置炒茶机,每台补贴500元。乡民们按捺不住了,纷纷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仅政策出台的当年,全乡便增添了70多台炒茶机。
从此,山乡的夜晚不再寂静,听着隆隆机声,乡民们觉得心里就像点亮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