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 乡镇网闻  > > 【专题】仙岩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专页  > > 创先争优树模范
创先争优树模范

严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争创“五好”党支部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1年03月24日 

严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争创“五好”党支部

    严坑新村建设是绍兴市重点建设项目(嵊新污水处理厂)的后续配套工程。2003年12月,为配合污水处理厂建设,该村整村搬迁。2009年,新村全面落成。占地78亩,新建别墅式安置房92套、25000余平方米,老年公寓楼一幢、4000余平方米。严坑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为村民谋福祉为目标,把新村建设成为社区式美丽乡村。

    一、以人为本,村民利益始终放首位。严坑村党支部心系村民,从村民利益出发,把解决村民实际生活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四大实事工程。

    一是完成通电工程。村两委多次与电力公司协商相关事宜,制定村内通电工程方案,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已投资105万元完成通电工程。

    二是完成通水工程。投资10余万元,铺设1000多米水管,把清洁饮用水引到各家各户。

    三是完成绿化样板工程。投资1.5万元,经专家设计,完成安置房前400平方米绿化,建成村内户前绿化样板工程。

    四是完成公寓房分配。新村建成后,村民除有一户一宅的安置房外,还有一户一套的老年公寓。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三委会统一思想,制订合理分配方案,顺利完成71户公寓房分配。

    二、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根据群众诉求与新村实际,着重解决了三大难题。

    一是解决撤销村筹建办难题。因工作需要,在新村建设之初,通过村民选举,成立新村建设筹建办,由村每月支付工资。由于筹建工作已基本结束,广大村民认为应撤销筹建办。四月,通过村三委会讨论,决定撤消筹建办,并对相关人员做好安抚工作。

    二是解决拆迁奖励费支付难题。2003年为完成拆迁任务,村制定了拆迁奖励政策,由于一系列原因,一直没有兑现,村民多次向村两委进行了反映。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已全部付清了31户农户的拆迁奖励费。

    三是解决分配纠纷难题。因个别村民已在其他地方享受过安置房待遇,村就不把其纳入安置房分配范围,由此发生了一些纠纷。村通过多方教育疏导,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消除了矛盾,没有因此造成一起上访。

    三、立足长远,科学筹划新农村建设。为把新村建设成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党支部放眼长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以完善配套设施、健全运行机制为抓手,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建设村公共服务中心。村公共服务中心是村民议事决策、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新建的严坑新村公共服务中心设置百姓议事厅、老年活动室、农家书社、远程教育服务点、村两委办公室等。至8月底,中心配套设施已全部设置完毕,可投入正常运作。  

    二是建设第二期老年公寓。第一幢由40户联户筹建的老年公寓于去年7月5日动工,今年1月15日顺利交付。基于又有20多户要求建设老年公寓的情况,村召开了建造第二期老年公寓的户长目前正动工兴建。  

    三是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3月份完成安置房分配后,村民陆续搬进新房,解决有线电视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村多次与镇广电站协商,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已全部开  

    四是全新村运转与保障机制。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和新途径,健全完善村务、党务、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制定出一套适合新村的管理制度。为提高村民文明程度,该村在全市首先推行了“争做六好文明户,创建小康示范村”活动,村里划出专项资金,开设村级“文明奖”,制订“村级文明奖考核细则”,努力做到家庭和睦好、守法维稳好、计划生育好、村容整洁好、保护花木好、不养家禽好。

    四、砥砺精神,积极彰显党员先进性。全体党员干部把新村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  

    一是村党支部带头指挥。村支部书记王奕新,支委屠国洋、王俊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跑部门、访村民、督进度,看看工程建设情况,听听多方意见建议,指导新村建设工作。  

    二是村委干部加倍行动。村主任屠国江几乎是每天第一个到村,最后一个离村。他和村委竹明军、于国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村建设之中,遇到难题与村党支部一道磋商,寻求解决办法。  

    三是党员积极作出表率。“新村建设我能干什么,群众致富我能帮什么”,党员们在党员大会上纷纷发言。并根据本村实际,积极提出20余条建设性意见。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一贯退休在家的老党员也时常到新村义务担任管理员,为新村建设出谋划策。



编辑:乡镇网闻


嵊州新闻网主办 http://sznews.zjol.com.cn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