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读崇仁裘氏宗谱 说崇仁古迹古事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裘 正 森 2011年04月02日15:35:24 

  崇仁裘氏宗谱是崇仁裘氏始迁祖裘永昂出生至今九百八十八年间的一部崇仁裘氏宗族史。它翔实地记载了在崇仁这块土地上裘氏家族的生息繁衍,以及记载了裘氏家族经历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等近千年的历史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工程建设、文化、教育、宗教、灾疫错误!链接无效。宗族事务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裘氏宗谱记载的主要是裘氏宗族史,但也不乏崇仁地方史的内容。宗谱内容丰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 十大遗迹(址)

  人们都说崇仁是千年古镇,其实何至千年。

  崇仁是嵊州西部重镇,联络绍兴、诸暨、嵊州的交通枢纽,南邻9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的小黄山遗址。崇仁依山傍水,有山丘平地,水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生态条件丰富多样,适合人们劳作生息。崇仁历史悠久,这块土地上早有古人生活。

  崇仁有许多千年前的遗迹(址),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传奇,可惜被遗忘淡漠的多了。翻阅裘氏宗谱,参考其它历史资料,这里掇拾整理了十处遗迹(址)的古事。

  长善畈遗址 长善畈遗址,两个神秘的谜。长善畈在崇仁江西畔,有一座古墓。墓前有供百官祭祀、休息的建筑。墓主人可能是位王公贵族或山越酋长。南宋前,古墓地面部分已消失,其它祭祀建筑也毁灭。幸好清代还能见到百官祭祀时休息场所残留的一堵矮墻,人称“官墻”。联想附近有“官庄”(官葬的谐音),这一片地方可能有古代高官的墓葬群。也是在清代的长善畈,农民开垦土地时发现离地面一米深以下,是一大片瓦砾堆。有人还掘出一块石板,石板下面的地窖有数坛古钱币。古钱币深受铜绿腐蚀,稍触摸,即毁形成粉末。按此推测,这里曾经是一个古村落。

  崇仁历来井多,庙多。说些古井古庙的事吧。

  葛翁井 裘氏老家庙东侧屋有一口古井,叫葛翁井。三国吴时,著名道士、炼丹家葛玄,人称葛仙翁(164——244年)。他在收集研究各种药方,为民治病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实验,开创了矿石入药的先河。他是我国炼丹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葛玄曾在此井汲水炼丹,因此这井叫葛翁井。葛翁井离后来名叫涤巾涧的小溪很近。涤巾涧源头五龙山龙潭,有晋代高僧帛道猷道场。龙潭水流经峡谷,溪水潺错误!链接无效。泛起白色浪花,犹似当年帛道猷洗涤丝巾留下的景象,因此得名涤巾涧。在四柱桥埠头的石方墩上刻铭“涧名涤巾,义取洗心”八字。前人从唐代诗人徐浩“洗心听经论”之句,道出了涧名的真正用意。葛玄在天台修炼后遨游山川,路经涤巾涧,正好雨过天晴。一个奇特的景象吸引了他。溪涧的两条上游在这里会合。北水混浊,奔腾湍急在溪西半边。东水清沏,缓缓流淌在溪东半边。葛玄顺着小溪走了一百多公尺。溪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浊分明,互不混淆。到了葛翁井的近点,小溪拐了个九十度弯,两股水汇合一体,混然一色。顿时,葛玄萌生灵感,认为这水非同寻常。浊水为黄龙,清水为青龙。葛翁井靠近涤巾涧滩涂,井、溪之水相通。葛翁井就是青龙黄龙合一的水.道教讲究对立统一。于是,葛玄在这里结庐搭灶,取葛翁井水炼丹。百姓闻知这井水奇妙,葛玄走后,竞相汲水酿酒。酿的酒芳香甘洌,因此这井又名醴泉井。

  上方井 镇西北有一口上方井,是三国时期赤乌二年(239)的古井。清嘉庆年间修浚时,发现井中一块石碑,镌刻“吴赤乌二年凿”六个字。这一发现,引起当时社会轰动一时,人们争相观看,先睹为快。石碑被杜煦录入《越中金石志》。杜煦(1780——1850),山阴(绍兴)人,金石家,官至内阁中书。善文章诗画,有《苏甘郎诗集》、《越中金石志》等著作。崇仁多数的饮水井枯水期与盈水期水位差较大,有好几米。这些井都是井圈园形的吊水井。上方井离崇仁江近,常年地下水位浅。井水清彻,从不枯竭。水清如镜,可鉴须眉。煮茗品茶当为第一井泉。方形的挑水井,供村民生活用水,特方便。

  显应庙 崇仁中街西有座显应庙,建于赤乌二年(239年)。显应庙后来又称西镇庙,是崇仁的乡主庙。北宋末期,重修显应庙,供奉神灵改为北宋初剡令陈求古。另一种说法,原先供的就是陈求古,不过与宋剡令同名同姓不同人。可是在东吴或东吴之前,没有人能对上号的。宋高宗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起义。十一月,裘日新(号仇道人)率剡(嵊)县农民和明教徒响应。次年二月,裘日新攻克剡县县城,杀死知县。起义军节节胜利,势力几乎遍及剡县、上虞、新昌等三县。五月初的一个傍晚,起义军进入崇仁,准备夜宿显应庙。突然一个晴天霹雳,庙里的起义军毕竟是农民和教徒,迷信,面对神灵前的电光响雷吓得毛骨悚然。另外,起义军巳得悉方腊本部失败,七万兵马壮烈牺牲,心理倍受压抑。紧接着又一个惊心霹雳,胆怯的人连声惊呼“天兵天将来了”,纷纷夺门而逃。庙内经不住这一闹,顿时乱成一团。众人挤在门口,踩踏死伤多人。起义军连夜撒回县城。随后,宋军姚平仲的队伍攻陷县城,裘日新被杀于桃源。不久,传言那晚显应庙上方云端旌旗招展,一队天兵神将向庙内起义军杀来。起义军死伤无数,狼狈败离崇仁。是神灵保住了崇仁错误!链接无效。永富两乡平安,免遭战争之灾。为此,人们感恩戴德,重修庙宇,圮毁的殿堂焕然一新。宋绍兴十一年(1141),有人将显应庙神灵十分灵验,有求必应,以及神灵搬来天兵神将杀退裘日新队伍的故事,逐级上报至朝廷。于是皇上赐给御笔题书“显应”的匾额一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四月,皇帝封显应庙供奉的神灵为“灵佑侯”。明崇祯十年(1639),在庙前置铁鼎。清嘉庆年间又将铁鼎铸铁增至丈高,重千斤,下载石台,为村之重器。铁鼎有铭文:“维神赫奕,屹然镇西一乡,佑庇百福,是司众虔告,报口鼎于兹,不逢不若怙,冒惟时世世焚守口口之期。 崇祯己卯六月初八吉旦 里人裘圣启盥手铭”。

  戒德寺 南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建佛教寺院戒德寺,原名光德院。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登基后一直对佛教发难。最终在会昌五年(845年)八月,唐武宗下令全国4600所佛教寺院限期拆毁,26万僧尼还俗,没收寺院财产良田。佛教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光德院在这场“会昌灭法”时拆毁。晋天福七年(942年)重建。宋治平三年(1066年)改名戒德寺。嵊州最早的地方志——宋《剡录》说戒德寺“依火炉尖山,山甚秀拔,如星子峰前有松林,左右皆松竹,二池澄洁”。戒德寺来过好多有道高僧,如天童寺名僧。戒德寺是我国越剧发源地之一。1930年夏,裘光贤受人之托,聘请了四位教师,招收了23名10岁左右的小姑娘,开办了第三个越剧女子科班--“高升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基本功扎实的越剧红伶,像筱丹桂、周宝奎、商芳臣、裘大官等。1934年,又开办“小高升舞台”,继续培养了近30名越剧演员。

  三女庙、三女墓 南北朝有位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生陶弘景(456——536年)。492年归隐茅山,经营四十多年,开创茅山宗。有三位女子慕名陶弘景高超医术,上茅山拜陶弘景为师。陶弘景对女子心存偏见,不收女徒。三女子留在茅山自行潜心研究陶弘景的医学著作。陶弘景得悉,十分感动,改变初衷,常从旁指点。三女子深得陶弘景真传,十分精通医学。后来三女子学成南下,循师父陶弘景493年东行浙越踪迹,游历会稽、上虞等地,路过崇仁。正好赶上这里旱魃为虐,瘟疫横肆,村民罹难,垂危病人成千。三人商量了一下,安顿下来,为民治病。她们制药疗病很有奇效,挽救了不少生命。由于垂危病人太多,三位女医生又是采药,又是制药,又要辨症施治,不分昼夜紧张抡救,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536年,得悉师父陶弘景去世,万分悲痛。三人犹是雪上加霜。不久,在梁大同年间(537——545年),也先后离开人间。人们沉痛地将她们安葬于乌石弄边,坟砖都印有大同年号。为缅怀并祭祀三位救民疾苦的女神医,在三座大塚前建“三女庙”。

  师姑寺 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李德裕(787--850),壮年得志,锐于改革,凡害民旧俗,悉除革弊。唐朝时,淫祠巫鬼祭祀泛滥,严重祸害百姓。长庆三年(823年),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奏毁淫祠1015所。淫祠不是淫乱的寺祠,是因为供奉不是国家规定许可的神灵。李德裕后来两度任宰相,发动著名的“会昌法难”,这与他早年对淫祠的态度不无关系。他上奏“越州自古多淫祠”,影响所及,把整个绍兴十之七八的寺庙除去。当时崇仁规模最大的的一座庙宇师姑寺也在淫祠之列,强行拆毁,僧尼强行还俗。几个无家可归的尼姑姐妹,凑合在一起,就近住在如今叫师姑巷的地方。师姑寺拆毁后没有再重建,没有留下关于这座庙的其它文字资料。师姑寺供奉何方女子,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们为她建庙塑像,都无从了解。先前,师姑寺范围南至前塘墩,北至后门塘、鼓楼。庙宇常种植芭蕉,如今的蕉园台门就是当年师姑寺西边的一大片芭蕉园,直到清乾隆时芭蕉才斩伐干净.。现在的“佛楼下”、“鼓楼”,就是当年师姑寺佛楼、鼓楼的遗址。庙宇占地面积约三百亩,师姑寺还拥有后门地、前庄园大片土地。

  五庙 北宋时,崇仁地区连年遭遇水、旱灾害,数年农田颗粒无收,百姓饿死无数。宝元二年(1039)三月,五十一岁的范仲淹以吏部员外郎任越州(绍兴)知府。范仲淹从参知政事(副宰相),三次被贬,仕途进入低谷,仍不忘民生。他亲自给崇仁督运赈灾粮,分发给百姓。村民领取了救命粮,熬熬省省度过荒年。第二年,范仲淹官复天章阁待制离开越州,领命征战西夏。当时村子里住着张错误!链接无效。黄、李、段、白五姓人。五姓族长商议,这位赈灾官员是全村百姓重生的救命恩人,决定尊为五姓太祖。建“五庙”,塑太祖金身,受人们永世顶礼膜拜。后来裘氏家族接收五庙。祭太祖时,以裘氏南迁始祖裘睿配享。崇祯十四年(1641)在庙前置东鼎。清嘉庆年间又将铁鼎铸铁增至丈高,重千斤,下载石台,为村之重器。铁鼎有铭文。1945年重建五庙,由裘向华﹙曾任塘沽新港总工程师﹚设计,仿北京太庙格式,气势雄伟。庙内神像照旧,太祖塑像朝南端坐,两旁有八尊身材魁梧的立神。清嘉庆年间又将铁鼎铸铁增至丈高,重千斤,下载石台,为村之重器。铁鼎有铭文:“维神赫奕,屹然镇西一乡,佑庇百福,是司众虔告,报口鼎于兹,不逢不若怙,冒惟时世世焚守口口之期。 崇祯己卯六月初八吉旦 里人裘圣启盥手铭”。

  上述二井五庙宇布遍崇仁的东西南北中,说明千年前在崇仁这块土地上,早有人们生活。有遗迹可查,并能确切知道年代的,目前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国东吴。三女墓的存在进一步说明南北朝梁时这里巳是人口较多的大村庄。至于东吴前的状况,尚待深入研究和发掘。说了十个遗迹,可惜除了两口井外,其它都在地面上消失了。

  二. 一份难得的村镇气象疫情资料

  崇仁的自然条件优越,但历史上生产科学技术落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这里的人们饱受水旱、瘟疫的肆虐。在长期与自然灾害抗御中,也养成了抗灾互救的优良传统。灾荒期间,百姓一方面积极生产自救,一方面自发救灾赈灾。有钱的倾囷倒廪,慷慨解囊,没钱的出工出力,共渡难关。表现了炎黄子孙高贵的慈善互助精神。

  现代社会重视气象机构建设,气象台站、观察点布遍全国。各地气象资料全面完备,要一份某地的气象资料不是一椿难事。可是要一份村镇古代气象资料就困难了。裘氏宗谱记录了崇仁八百多年来发生的28次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和疫情,以及受灾期间救灾赈灾的状况。同时,揭示了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规律。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难得的村镇气象、疫情历史资料。

  南宋淳熙八年(1181)五月大水,田稼尽腐。次年大旱,浙东常平茶盐史朱熹来嵊赈灾。

  元大德十一年(1307),不雨三月。次年大饥。饿死者人随食之,族人罹难,疫病流行。

  明永乐十二年(1414),瘟疫蔓延,粮行闭市。裘惟中乐善好施,一面平籴平粜粮食,为乡里排忧解难,一面放粮赈灾。

  明景泰六年(1455),饥荒,道途饿殍藉藉。裘炯(行江十六)赈饥散粟万斤,济活人无数。载县志。同年,裘汪(行祥十九)也散粟千余斤。

  明正德三年(1508),瘟疫蔓延。裘芜(行兼七,号菊圃)捐粟八千斤,救济灾民。特授七品散官,事载县志。

  明万历元年至二十一年(1573——1593),第十三世孙裘世愍在灾年捐谷两万斤,赈济饥民。

  明崇祯十四年(1641),岁凶,粮价猛涨。裘文原出谷平抑粮价,让饥民买到平价粮食。

  清康熙四十九年(1720)、六十一年(1722),大旱闹饥荒。裘光选(号步青)出谷两万斤赈灾,载县志。裘伯龙也设厂煮粥赈济灾民。

  清雍正二年(1724),瘟疫肆虐,遗尸载道,数十家无人收尸买棺安葬。裘守望捐谷济贫。裘省园并不富裕,仅可支米盐另杂,也朝夕施粥,以拯救饥民。

  清乾隆十六、二十年(1751、1755),嵊县暴发瘟疫。裘克配、裘朴庵出谷近十万斤赈灾,事载县志。

  清乾隆十八年(1753),第十九世孙协礽(号慎斋)捐粟数十斛以饲饥者。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农业歉收。裘朴庵施米赈灾数百家。知县窦忻给匾:“任卹可风”。事载县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旱魃为虐,瘟疫横肆,哀鸿遍野。裘北轩倾囷倒廪赈灾。医生裘发琏出米数千斤赈灾,又免费为病人医治。错误!链接无效。

  清道光十二年(1832),饥荒,隆冬大雪经旬不霁,米价暴涨,穷人乞丐多冻僵。裘凤辉、裘发琏倡议合族同舟共济,捐款捐米,赈救灾民。裘岐生、裘晋生等人施舍棉衣无数,开设粥厂,救活人众。次年,又值班饥荒,族人出米周济。

  清道光二十六年、廿七年、三十年(1846、1847、1850),大旱,瘟疫蔓延。裘省成集长者发动赈灾自救。自己出谷两万六千斤,赈济灾民。裘棣园、裘济川等多次开仓赈灾。

  清咸丰二年(1852),全县饥荒。裘氏家族集捐赈卹,救活甚众。

  清同治二年(1863),瘟疫。家无宿粮,肤如菜色,垂殍者数千。贷粟赈灾,数旬不懈。

  清光绪十八年(1892),歉收,冬严寒大雪。岐生施棉衣无数,并与晋生等设粥厂施舍贫民。

  清光绪三十年(1904)大旱。裘焯廷集赈资不下巨万,设粥厂三月余。四方饥民纷至沓来,附近祠堂庙宇住满了吃赈灾粮的饥民。

  民国元年(1912),裘恺堂慷慨赈灾,获徐世昌大总统的“急公好义”匾额一块,及金色义赈奖章、银质褒章各一枚。浙江都督张夏委任命裘恺堂为省公署咨议。

  民国29年(1940)4月后,发生几十年少遇的奇热干旱。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昔日灾荒年间的凄惨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抗灾自救,慈善互助,一方有难错误!链接无效。八方救助的高尚品德,永久传承发扬广大。

  从三国东吴至今一千七百个春秋,古镇历经沧桑,给后人留下一部底蕴深厚、韵味无穷的史诗。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