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01年春夏之交,我们嵊州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办公地点移至官河路138号,会议室很大。张继舜(第一至三届民协主席)打电话于我,热情询问《嵊州故事》办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召开座谈会商量商量。我当即回答,《嵊州故事》怎么办至今没有思路,召开座谈会我这里有良好条件。新任四届民协主席徐华铛也专门来到我办公室说,一年一度的理事会议暨《嵊州故事》创刊座谈会就在你会议室召开,吸收你为理事兼付秘书长,并担任《嵊州故事》主编职务。同时规定国家级民协会员为顾问,所有理事为编委,钱宁儿为责任编辑,每个会员每季必须拿出三篇有质量的故事供你选用。这次谈话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表示接受。于是徐在我办公室抓起电话一一通知相关人员。
我总以为到会人员不会很多。谁知下午两点一到,会议室座无虚席。一些久闻大名的老前辈如尹文欣,周乃光,张继舜,徐华铛,如约赴会。没有参加的老前辈吕柏汀和一些中年骨干等因事缺席外,其余后起之秀全部到位。大家说些什么话我记不住了,因为我忙着接待来客,递茶倒水,增加座位。最后我听得周乃光的讲话时,天已经渐渐黑了。
从这天起,我的办公室热闹非凡,新老作者纷至沓来。徐干脆来我办公室办公了。然而我毕竟是新手,一切从头学起。徐凭着他一年出一本书的经验做起了我的师父。
正当我信心十足地沉浸在组稿阅稿改稿审稿写稿定稿的欢乐之时,一件显而易见却从来无人提及的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这就是印刷《嵊州故事》的经费问题。因为稿件送往印刷厂后,就要决定印数,印数决定后就要付款。我不懂这行,答应印数一万册。经计算,印刷费要七千多元。这是一笔巨款,无法支付。我只好将印数改为一千册,然而印刷费也要三千元。
我把这事向徐请教,徐答复说,印数越多越好,《嵊州故事》可以卖二元五一本,印一万册可赚一万八千元,印五千册可赚六千多元。印刷费你先垫上,赚钱后一定全部归还你。说说容易做做难。我垫垫一期二期可以,但是谁能保证一销而空呢。如果卖不掉,《嵊州故事》不就办不下去了么。
本来我想在2002年春节前印刷好第一期,可是徐没有再说下去,我就把印刷《嵊州故事》的任务搁置了下来。
一晃春节过去,三月份张继舜打电话于我,说他身体不好住在中医院看病,如果有空前去座谈一会。我前往看望,只见他粗壮结实的身体明显消瘦了许多,但精神很好,说今道古,仍然谈笑风生。他说,有几个故事杂志编辑向他约稿,叫我寄几篇写好的故事,一定能刊出。我说还没写出自己满意的故事,有的正在修改之中。张就立即叫我赶快回去,尽快修改好故事后拿给他一阅,然后决定寄哪家最为适用。
四月下旬,我正在买力地写故事,突然接到市政协付主席吕柏汀的电话,说是张继舜身患绝症,从杭州看病回来一直靠药物维持,如今危在旦夕,住在市人民医院治疗。张有病在身我是知道的,可是中医院一见仅一月有余,怎么会一下子变成绝症。我立即丢下手中的故事,直奔人民医院。
到得人民医院,推开张的病房。张黑白分明的眼睛变得黄了,他一见到我就满脸堆笑,挣扎着坐起来,第一句话就问,小商同志,《嵊州故事》第一期编出来了吗?
几个月前还是身强力壮的乐天派,怎么一下子变成皮包骨头的绝症。我无力拒绝他的渴望。瞬间决定马上付印刷费,尽快将《嵊州故事》第一期送交付梓。
回来后,我立即打电话给印刷厂,讲明原因,叫他们尽快出书,先拿十几册于我。印刷厂非常重视,加班加点在一星期内如约完成任务。我即交给印刷厂五千元人民币。
当我约徐华铛怀抱十多本《嵊州故事》一同走进张的病房时,但见张眼睛一亮,居然站起身来,双手握着封面印有王羲之根雕像的《嵊州故事》第一期,在病房内走了一圈。连声说:“感谢小商同志,是你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等我病好了后,马上写一篇最精彩的故事给您刊登。”
想不到的是没几天,张溘然长辞。
《嵊州故事》第一期印出后,在一片叫好声中明显出现了营销问题。为什么呢,据有关专家称没有书号的书禁止在市场上卖买,被文化稽查大队查获的话既要罚款又要查封,得不偿失。那我垫付的五千元钱无法返本。
我把这个问题向徐作了汇报,徐十分重视,叫来印刷厂老板共同商量,询问其他没书号的刊物如何操作。印刷厂老板陆贤申回答,他只管印刷,从来没接触过销售,如要帮忙,尽力而为。
徐就说:“不能到书摊公开发售,我们就到学校里拉赞助,一本三元。这么多学生一分配,不要说五千册,一万册也不够销。到时侯小商的印刷费全部报销,利润三七开四六开也行,陆厂长认识很多校长,这事拜托陆厂长问问看。”
然后对我说:“小商继续第二期编印,有什么为难事尽管说出来,《嵊州故事》是你创办的,文联记事中已经写着浓重一笔,2002年4月《嵊州故事》第一期创刊,主编商华水,你功在千秋,所以现在没有经费,暂由你垫着,到时民间协会有钱了一定让你全部报销。”
陆厂长连连说好。我也被徐说得精神大振。
自此之后,徐经常到我办公室。因为张已谢世,我把张叫我写的故事交于他修改,他写出的故事让我学习。我第一次发现徐多才多艺,他的《墨宝纷争三百年》这中篇传奇有声有色、环环入扣。我自已认为,从张那里学到的是民间传说写法,从徐那里学到的是民间传奇写法。
按理《嵊州故事》是季刊,每三个月就要出书。2002年4月出第一期,那么七月份该出第二期了。徐华铛来催问第二期编得怎么样。我问他陆厂长的第一期销光没。我的意思是印刷费是关键,只有把第一期销光才不耽心第二期或第三期的出书。徐说,你再垫一期吧,今年出二期够了,陆厂长还在销,销光了再出第三期。我表示不出了,当时出第一期是为了实现张老师的遗愿。现在他死了,我可以紧急刹车干我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徐诚恳地告诉我道,现在真正敢负责任能办好事的人只有你,没有你的支持,我寸步难行。你就再垫一期吧,到时民协有钱一定保证全部让你报销。
我性格豪爽,作为我认可的忘年交朋友,说到这个份上,而且不无道理,再垫一期就再垫一期。同时在徐耐心催促下,我很快编好了第二期《嵊州故事》,并且要求文联刊物《剡溪》杂志向德高望重的尹文欣、陈华艺、周乃光及马炜约稿刊登纪念张的文章,我也写了一篇《良师与益友》的短文寄托对张的哀思。正当我准备激流勇退的时侯,谁也没想到读者的赞美信如雪花般飘入我躁热的心房。最为令我感动的是三巨头来信表扬。
一是上海文学报总编刘金老乡,八十多岁离休在家,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也十分中肯的长信,并题写了第三期《嵊州故事》书名。
二是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德来,他是《三海经》杂志的创办人,一直做着主编。陈应我之邀特别题写了一联:通俗而不媚俗。
我知道这句话既是对《嵊州故事》的高度评价,又是对《嵊州故事》今后工作的严格要求。
三是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传来,他约我和徐合写王羲之的故事多篇。
我把这些信交给徐看,他无比高兴地作出安排。道:
你不负众望,说明了你的实力,我报请文联批准你担任协会秘书长,全权负责《嵊州故事》主编。以后有什么文字上的事找钱宁儿商量,不要通过我转交稿子。
同时深为感叹,赚钱不容易,他要到东阳横店工作一段时间,不外出赚钱的话,单位工资每月只有一百多元,怎能养家糊口。
我理解华铛老师的苦衷,一口答应《嵊州故事》第三期的印刷费由我负责。事实上希望陆厂长营销《嵊州故事》赚钱的理想,已经昙花一现,成为泡影。因为我向陆厂长打过电话,他回答说,送送很多人要,买买一个人不要。所以,只有靠我自已去朋友老板要钱办《嵊州故事》了。
与此同时,作者群又有异议。辛辛苦苦的写稿得不到一分钱。本来很努力创作的作者不愿提供故事,本来不愿创作的作者就更拿不出象样的作品。《嵊州故事》面临着不但拿不出质量更重要的连数量也拿不出了。如再无印刷费和稿费来源,后果只有停刊。
我把忧虑和盘托出,向老一辈周乃光、尹文欣、吕柏汀等顾问逐一请教。他们的答复总起来有六项基本原则;一是主编任免须经会员大会通过不能随便乱动,二是经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赞助,三是争取书号挂靠公开销售《嵊州故事》,四是封面宣传要收广告费。五是外出采风带动新老作者,多出精品。六是《嵊州故事》发表的作品应该原创。为此,我主动打电话给徐叫他过来,商量第五期《嵊州故事》如何操办的事情。我向他汇报几位顾问提出的六项基本原则。
华铛苦笑着告诉我,第一个问题实在是想让你安静一段时间,其他理事也承担一些责任,有几次来看你都去工地内心歉意,想不到读者一提醒你误解了我。第二个问题我们在做但不尽人意,心有余力不足。不当官号召力没有。第三个问题更难办,买书号要好几万,挂靠别的杂志没做过,要么你努力努力看。第四个问题时机不成熟,现在的广告基本上是免费的才愿登,你也知道。第五个问题我们也在做,但也没有活动经费难做。第六个问题我听得反应也多,第四期开始巳有明显改善。当然是你约稿会友花费不少精力和财力做的成绩。以后你说了算。第五期又要打屁股了。
面对徐的解释,我觉得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很受感动。毕竟是他向文联推荐我当秘书长的,我不出大力对不起华铛。民间组织的核心是奉献是热心是爱好,谁也不拿一分工资。至于商量出第五期《嵊州故事》,由于时间紧迫,我提议出一期浙东大龙谷专辑,华铛连连说好。
阳春三月,按照惯例,徐又要催我出刊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催我,路上遇见和办公室坐谈基本上讲些故事创作上的体会,避而不谈《嵊州故事》第六期稿件的事宜。其实稿件很充分,正因为徐没有主动提出要阅稿件,我认为他怕我又要提出经费问题,之所以内心十分期待但表面装作漠不关心。我了解了他,他也了解了我。
到了六月,我又自费出了《嵊州故事》第六期。这一期都是原创,质量很高,但是无人赞助。正是徐指出的:影响力不够条件尚没成熟,免费拉广告还要看关系给不给面子。为此,我仍然不用彩色封面。印刷费也便宜一千元。那么终究有什么办法能使《嵊州故事》正常运作呢。
2004年下半年,我出差去杭州办事,随便拜访《山海经》杂志创办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一直担任“山海经”主编的陈德来。陈热情地接待了我,肯定《嵊州故事》办得很好。我言词恳切地邀请他来嵊讲课,指导《嵊州故事》作者提高故事质量和数量,同时选择几篇在《山海经》上发表。
陈欣然答应。同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办刊物要有决心恒心信心,要有作者群,要有读者群。你提出《嵊州故事》要成为《山海经》创作基地和可不可以挂靠《山海经》刊号一事,我已同现任《山海经》总编陈惠芳同志讲了可以商量,关键是把好《嵊州故事》质量关和按期出刊。
我欣喜若狂,因为我在前些日子因公赴杭给他打电话时婉转地汇报了《嵊州故事》现状。
在陈的大力支持下,我回嵊后迅速向文联领导和华铛老师作了汇报,马上组织作者群通报了挂靠《山海经》的思路。不几天,陈德来主席和陈惠芳总编乘坐专车如约来嵊。
这次会议是在嵊州市同济房地产公司下属企业浙江广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会议室召开。《嵊州故事》老中青作者近三十位欢聚一堂。文联分管领导蔡人浩副主席主持会议。陈主席和陈总编分别作了如何办好刊物的经验介绍。
座谈会上,我向陈惠芳提出《嵊州故事》挂靠《山海经》的刊号,同时要求选择几篇登在《山海经》上,她点点头答应了我的要求。并要我把必须全部原创的作品拿给她看。我就把《嵊州故事》第一期至第六期的刊物及尚是打印稿的第七期和第八期的稿件送上一阅。她高兴地告诉我,大都写得不错。
但是她指出三个问题;一是已经在故事刊物发表过的作品,一概不能重复刊用,二是封面设计,一定要精致耐看吸引读者,三是成立故事沙龙,确保故事质量和数量。
临走时,她送我一本丰国需主编的“故事论坛”杂志,象《嵊州故事》一般大小。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大跳,原来是一本不可多得故事“密笈”,就象武林高手争相拼夺的秘诀,还有几位作者的真知灼见,令人叹服。
在这样的心态驱驶下,我迫不及待跑到杭州去见陈德来。陈立即打电话叫丰国需前来聚会。
大约十二时左右,丰国需赶到了杭城酒家。我热情地迎上去握住丰的大手。丰道:商总,《嵊州故事》办得有声有色,又将《山海经》新老掌门请去讲课,足见你功力浓厚。
我把《嵊州故事》挂靠《山海经》之事向丰说了,丰沉吟了一会透露我一个消息,《山海经》故事质量把关很严,一年到头发表不了几篇。实事求是讲《嵊州故事》质量从整体上跟不上《山海经》的要求,还不是挂靠到正在筹办的《都市故事》杂志去,主编是我最合得来的朋友。
我欣然同意。随后,我又问丰和陈:要不要立个协议什么的。陈道,从长远来看还是有个协议为好,一方承诺挂靠免费使用刊号,另一方保证文责自负。必要时共同商量补充互惠互利的条款,提高故事质量和数量,达到双赢局面。丰表示马上同《都市故事》主编商量,商量好后立即告诉我。
我趁热打铁对丰道,现在通讯发达,交通方便,既然已经坐在一起,还不是赶快问清楚好,陈支持我的观点。丰就打手机给河南省南阳市文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躬耕》杂志社。原来《躬耕》杂志社出了近五十期一直经营效益欠佳,低价转让刊号给故事爱好者筹办《都市故事》。就是花开南阳果出浙江。《都市故事》的主编叫刘正义,同意《嵊州故事》挂靠《都市故事》,文责自负但不免费挂靠刊号,要一次性付挂靠费一万元。我满口答应,心想一万元钱换来《嵊州故事》的合法经营,这给嵊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带来多大好处。同时告知副主编则为丰国需,编委为:
二月河,丰国需,田中禾,行者,刘正义,杨清江,周景,黄西华,商华水。我告别陈和丰当日返回嵊州。第二天向文联分管领导蔡人浩副主席和民协主席徐华铛作了汇报。
不几天丰和刘来嵊回访,办了两件事:一是签订《嵊州故事》挂靠《都市故事》协议,我付清一万元钱后设立嵊州办事处,全权由我操作办事处工作。二是召开相关作者作品研讨会,建议七八合期去掉已经发表过的故事。
《嵊州故事》七八合期,初稿在2004年6月份编辑完成。约请《山海经》新老掌门人来嵊传经送宝后,总想提高质量和数量在《山海经》上优先发表。陈惠芳十分照顾我们《嵊州故事》作者的作品,经我多次推荐共有十五篇故事留用并络续刊登在《山海经》上。
同时经我推荐的还有嵊州画家杨冲霄在《嵊州故事》的插图,线条清晰别具一格,马上引起了陈的注意,陈当即在我办公室打电话给杨谈妥插图价格每幅一百元,至今还有好多《山海经》的插图出自杨的手笔。
就在这一年里,我还帮助嵊州的根艺作家推销十数件精品于省级单位作为见面礼物。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多久,我单位形势急转直下,一千三百万投资款周转不畅,工资待遇进入底层,思考再三我选择到苏北合股开发房地产。
临行之前,《嵊州故事》第九期,第十一期拜托周先柏代为主编。同时我也联系落实《剡溪》杂志广告部主任钱平秀女士兼任《嵊州故事》广告部主任,负责稿费和印刷费及外出采风的开支外,所有广告收入归她所有。
徐对我说,民协五届会员大会即将召开,由你担任常务付主席,宁儿为秘书长负责日常事务,《嵊州故事》的编印还是靠你费心些。
我把上述安排向徐作了详细汇报。
徐高兴地问我说,要不要签合同呢。我答,印章在你这里,合同由你签订。现在条件基本成熟。关键是调动大家积极性。钱平秀提出《嵊州故事》要象《剡溪》杂志一样大,才能方便拉广告赚钱。
说到这里,我把五届会费收支作一记录;收5850元,当天会餐花费2200元,加上第一次《山海经》故事创作座谈会及零星开支725元,《嵊州故事》第十期印刷费3000元,基本持平。外出采风的费用和第二次《山海经》故事创作座谈会费用及首次《都市故事》创作座谈会费用,第十二期《嵊州故事》的印刷费用还尚没计算在内。
2006年3月份,《山海经》陈总编来电话约稿,我即回嵊州组织故事作者写作,向大家通报陈要来嵊州召开06年《嵊州故事》创作座谈会,必须随带作品以备当场选用。
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又回嵊州主持举办《山海经》创作基地《嵊州故事》座谈会。陈还带来两名研究生毕业的美女编辑,陈爱(负责传说故事的把关)和洪晓静(负责人生纪实的把关)。同时告诉我她准备不再担任总编职务由毛晓青接替她的工作,今后有什么事就直接找她们好了。两位编辑十分敬业,现场选择,根握我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评注,特别是没有被录用的稿件必须指出不足之处以便修改。面对面的指教实实在在给与会人员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创作能力的提高。这次座谈会共提交三十六篇作品。参加人数二十一人。
我把这些作品编辑成为《嵊州故事》第十二期。然后传送至我联系好的江苏省新沂市兰天印刷厂印刷,时值2006年6月。就在这时接到徐打来电话,《嵊州故事》已经改版成大版本了,小版本暂停出刊。于是我创办的《嵊州故事》到此结束。
(本文作者:嵊州市同济房地产公司高级经济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