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抖落历史迷雾而闪亮的村庄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吕先义 2011年04月25日12:50:29 

  于2007年改名的贵门乡西溪村,村民大多数姓过,全村70多户,200多人口。这虽是个小山村,但历史不浅,人文传说掌故颇多。小村是嵊州过氏聚居地之一。剡西过氏最早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从江西建昌府南丰县迁来,最早的祖先过昱任剡县(今嵊州)县令,是居官之人。熙宁三年(1070)过昱调离剡县赴任衢州通判时,命继子过汤与大侄过滨计15口人在剡县安家,曾在长乐上市头卜筑而居,过汤、过滨乃是过氏迁剡始祖。过氏在长乐生活一段时期,后迁往南山江(古称西溪)边的宅前繁衍生息,遂形成互相邻近的宅前、厚仁坂、黄沙潭三个过氏聚居的村庄,过氏宗谱中曾将三个村庄统称为金潭析居(现三个村庄沉埋南山湖底)。传说西溪村过氏是从黄沙潭迁来,那就是与金潭过氏一脉相承的分支。

  村名与田坂名

  在剡西一带,以田坂名沿用村名的村庄有的是,“牢狱山”这个被人叫出来的村名,可能是依据地形山势特点取的田坂名。族人迁入田坂卜筑而居,未形成村庄规模时仍叫田坂名,因为那田坂名是叫惯了的、现成的,就是在田坂名之外重新取村名,往往也需要一段约定俗成的时间,还没有原有的田坂名叫得顺口叫得响。但“牢狱山”的田坂名改为“西溪”的村名也是有来头的,“西溪”与迁出之地黄沙潭渊源关系很明显,金潭析居之水都是西溪水,所以南山江古称西溪。而“牢狱山”田坂里的数支细流淙淙的溪坑水汇集到村口,则是西溪之源。还有一个能佐证“西溪”之名的,是宅前、黄沙潭、厚仁坂的古代文人画家撰文作画,往往以“西溪”署在姓名前,如清代以画蟹著称的过庭训在画作题款时每以“西溪”署名前。连文人画家都以“西溪”为荣,迁入“牢狱山”田坂的人又从西溪边迁来,取个“西溪”的村名不是有根有底么?

  古西溪村,传说曾出过十八匹跑马,十八双缎鞋,大概那时是村子繁盛发展的时期,出了不少有名有份颇显富贵气的人物,他们不是朝廷命官,也是出外公干之人。但因西溪村为地理环境局限,跑马必经过人家村庄,看着小山村的人跑马过来耀武扬威,免不了引人眼红妒忌,于是有人在跑马必经路上撒上牛粪柴刺之类,以阻挡你的进入,逼得你不得不改道而行。改道又谈何容易,只好开山辟路,开辟出来的必是山路,远看似蛇形,从村脚蜿蜒而上延伸,村底的蛇头直冲燕窝。风水先生说,西溪村像燕窝,这是白蛇冲毁了燕窝。真是借道不行,改道也不行,直叫你坐死“牢狱”,“牢狱山”这个村名就这样叫开了。这里需要说明,“十八匹马”等说也只是传说,并未文字记载,或许这传说也曲折地表达这个山村向外寻找出路的愿望。白蛇冲燕窝,更不是一种宿命,它只是向你表明寻找出路的艰难。

  民国21年(1932)6月,这个小山村归属嵊县第三区管辖,保存的门牌上有“西溪”字样,这是西溪的村名又一次被人记起,并且上了门牌,这也说明,从古到今,“西溪”才是正规村名。门牌上的“嵊县第三区”是大区,几乎包括了解放初的长乐区、南山区,当时行政设置大区小乡,西溪村属鹿门乡,鹿门乡之“鹿门”就是贵门,贵门是经南宋理学家朱熹点化而改称的,当时的鹿门乡大约就是现在的行政村那么大,“西溪”为一个自然村,但人们的习惯叫法仍然是“牢狱山”,这就是这个不好听的村名流传至今的原因。

  两次改名记

  封建社会迟滞僵化不能顺时而进的体制和小农生产方式,不但阻碍了山村经济的发展,叫惯了的不好听的村名还给村民带来了精神上名声上的伤痛,这种无形伤痛久埋村民心底,以致更改村名的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时表现出来。成立新山乡时,古村西溪的村干部灵机一动,就将“牢狱山”改成“劳玉山”,无奈这只是字形上的改变,用嵊县本地口音叫起来仍然是原来的。但毕竟是迈出了改名的第一步,这个用本地口音同音词改的村名看起来还是名正言顺了一些。但村民的心理上还是不满足于此。

  青山遮不住,毕竟时运来。

  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犹如春风化雨,吹润了这个山村周边漫山遍野的山花,也吹活了村民自由奔放的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当时担任村委主任的过荣樵,他最按捺不住那颗驿动的心,他又一次在村里策划了变更村名的活动,具体运作也逐渐展开:思想动员——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三委会讨论一致通过,要求变更(恢复)“西溪”村名;寻觅证据——那块残存的“嵊县第三区鹿门乡”标有“西溪”字样的门牌就是他寻找发现的,那是古村“西溪”的有力见证。于是,在2004年11月3日,以贵门乡劳玉山村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向嵊州市人民政府写了“关于要求变更(恢复)劳玉山村为西溪村的申请”。

  当然,这只是务虚,还有务实的行动。2006年上半年,村里投资70多万元,修通了通往贵门乡政府的3公里水泥路,以前翻山越岭需1个小时,现在缩短为10来分钟。2007年4月13日,成了这个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这一天,劳玉山村正式变更为西溪村,还了历史清白名声,村里举行了庆祝仪式,村民放起烟花爆竹,欢呼雀跃,喜形于色,比过年还热闹。嵊州市的媒体都派出记者采访报道。2007年4月30日,《绍兴晚报》报道的标题为:嵊州市有个“劳玉山村”,从前被戏称“牢狱山”,如今改名“西溪村”,只因路通了民富了景美了。可以说,新闻报道都抓住了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唯独欠缺历史的深度。一个小山村的更名,本无关大局,既不关国籍归属,也不涉领土分割。但这事放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就不是小事。就是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变化得把村名都改掉的么?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事例。以小事宏观,大事微观而论,这个小山村的变化,包括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么?

  闪亮的西溪村

  作为改名成功,成为既成事实的象征标志,是长乐通往贵门的山岭重丘公路上已赫然竖立起西溪村的路牌,村民办理的第二代身份证上,已注明出生地为西溪村。从此,西溪村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走向四面八方了,西溪村就可以与全国的自然村一样,名正言顺地走向市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了。这并不是说,改名比发展经济重要,而是说发展经济也要讲究名声、名气,名牌产品、著名品牌,不就是一种名声、名气么?何况我们的老祖宗历来讲名正言顺,我们开展一项工作也要有指导思想,这指导思想不就是便于名正言顺么?

  今日的西溪村,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之一,道路已经畅通了,村头上的水泥路可通乡政府,村脚的公路可通南山湖风景点和剡西重镇长乐。陪同我采访的过荣樵,当了多年的村干部,对西溪村如数家珍,向我们一一介绍情况。村口有支水流入南山湖,我们停下车去察看,过荣樵指点着水滩说,你看这多像鲤鱼,有点叉开的石壁,那是鲤鱼尾巴。滩中的一块大石头,那是鲤鱼眼睛。这就是鲤鱼滩,为村口第一景。路上听过荣樵说,鱼干为西溪村的特产,比市面上的千岛湖鱼干质优味美。当时我们心存疑惑,一个山村哪会产鱼干?原来西溪村之水连着南山湖,我们便释然了。进入村边,高峻的“又一桥”边,不远处就是三皇庙,那里香火正旺。村中的水泥路边,靠近崛起的别墅式房舍旁,停着一辆辆的小汽车,原来那天正逢庙会,有不少远近亲朋好友赶来赴会。我们在村中一路赏山景,一边拍照,真如古代过氏文人写诗所说:“山形物像真,自有一乾坤。”有一处山,山形极像狮子,村民们都叫狮子山。狮子山边,有一山山形状如眠牛,而山势坐姿又像如来佛,那是如来山。还有一处比较高的山岗,岗背状如龙形,那是旺龙岗。又有蝴蝶山,也以形状得名。走上村边天门岭,我们到了西石仓,看到一处石头堆成一面坡的石头山,真是名副其实的石仓库。这种石头大小不一,大的重以吨计,小的一般人都可移动,其形状都是不规则的样子,既没有一处平面,也没有像样的球面,不知是不是火山喷发岩浆坠落形成的火山弹,有待专家考证。奇怪的是,这种石头山里居然还长出了树,那树叫草栗树,它就是板栗树原生态的祖宗。怪不得过荣樵出席绍兴市一个专业会议,在会上发言说,绍兴市板栗的发展地在嵊州市西溪村。可为这种说法作注脚的是,我们看到了合抱粗,半边已枯死,半边则长出嫩枝的老祖宗级别的草栗树,树龄足有四五百年了。现在,西溪村的栗子也是一大特产,这种草栗没有改良后的板栗大,但粉质细腻,保存时间长,不易白糖化。其它西溪村的珍藏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们在西溪村边走边看。在不少山区出现冬旱的情况下,看到西溪村处处山湾形成的溪坑里还有流水,地里的鲜菜和过冬萝卜,也不用浇水,还长得青翠欲滴,一片生机,这就是西溪村的小气候给村民带来的好处。说到水,特别要提一提西溪村的自来水,现在村民免费享用的自来水是山泉水,没有污染又软硬适度,用这种水泡茶茶味正宗,用这种水酿酒,酒味纯正醇香,酒劲不上头不伤脑;可惜这种家酿佳酿还没有上市,若是上市,定会抢光家家户户酒缸的缸底。水好不怕路途远,已有人开着小车提着塑料桶来灌水的啦;酒好不怕村子深,已有人投亲靠友用饮料瓶来装白酒的啦!

  当然,西溪村人决不会坐享现成,坐享自然条件和现有条件的优势,他们还要发展,还要创新和创造。他们正准备拓宽硬化村底通往南山湖的公路,并且有了进一步整治村容村貌,改造泥墙屋和建造山庄,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规划和愿景。万事开头难,重要的是有了好的开头,基础交通条件已大为改观,村子改名的成功,促进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大家自尊自强的信心。今日的西溪村,已抖落了历史的尘雾,走进了阳光灿烂的天地中,被人贬低和自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的西溪村,必将闪亮出山村越来越多的魅力,闪亮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