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漫谈雅张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张胜群 2011年04月27日16:52:20 

  长乐镇雅张村为嵊西大村。1950年410户1437人,户均3.5人。解放前,历千年的私有制,农民均为一家一户跟着牛尾巴单干种田,多数为租田、稍田种植,有已田的甚少,无抗灾能力。即使年成好的经交田租后养家糊口都难。由于农民经济薄弱,一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只能听天由命,有的只剩对半收成,甚至棵粒无收。加上肥料、生产农具不足,历常年亩产仅在三百市斤上下,收入甚微。(附民谣一首)

  相传有个西高坂,筲箕带谷箩带饭。

  四人割来两人掼,掼介还好带晏饭。

  注:“带”指肩挑、“介”指个,均系方言。

  解放后的1951年,据土地改革统计资料:全村有水田1807.1亩,旱地502.6亩,合计2309.7亩,其中地主、富农10户,48人,占土地185.3亩,户均18.5亩,人均3.86亩。贫雇、中农399户,占总户数97.3%,1384人,占总人口96.3%,土地697.5亩,占全村土地总数的30.2%,户均占土地1.75亩,人均占土地0.50亩。全村有公茔产土地956.9亩,占全村总土地数41.4%,大部分系张氏宗族与各房派所有的茔田,其属合族公茔产土地158.2亩,各房派茔产556.2亩,由裔孙轮流种植或族房出租,大部分作四时八节祭祀或轮流值祭分胙。设书田49.3亩,学堂田117.8,为兴学与办学经费。桥渡田20.2亩,茶会田31.7亩,用以摆渡、造桥、烧路廊茶之资。庵、庙田22.9亩,作佛事、僧尼生活之用。

  其时,全村贫雇农和部分中农的租入田有466.6亩(不包括茔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0.6%,其中大多数土地属外村业主,种租入田农户约占贫雇中农总户数的70%,其租种形式为长租田、现租田、稍田、探稍田等。如数年欠租作借债,按高利贷剥削;或由于天灾人祸、债台高筑,将仅有点己田给对方归并。

  一、 土地改革

  1950年冬始至1951年春,进行土地改革,分田废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生产关系大变革。土改遵照“团结互让,大公无私,有利生产,民主协商,公平合理,大家满意”的六项原则,按人均分配。雅张村按原耕户每人1.55亩、分入户每人1.40亩的标准计分,分给无田少地的贫雇中农共计716.6亩(指除在耕种以外的尚少部分)。经过土改,租入田变已田,尚少部分再分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当年即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高潮。

  土改前土地、房屋占有情况统计表

  名称

  成份 户数 人口 土地 山 房屋

   户 % 人 % 亩 % 亩 % 间 %

  贫雇中农 399 97.3 1384 96.3 697.5 30.2 3 1.8 855 91.9

  小土地 1 0.3 5 0.4 3.4 0.2

  富 农 5 1.2 23 1.6 99.3 4.3 28 3

  地 主 5 1.2 25 1.7 86 3.7 47 5.1

  公茔产 956.9 41.4 166 98.2

  外村租入 466.6 20.2

  合 计 410 100 1437 100 2309.7 100 169 100 930 100

  土改后土地、房屋占有情况统计表

  名称

  成份 户数 人口 土地 房屋 其中无房户

   户 % 人 % 亩 % 间 % 户 %

  贫雇农 298 72.7 918 63.9 1494.1 64.7 553.5 59.5 63 15.4

  中 农 101 24.6 466 32.3 672.0 29.1 333 35.8 3 0.7

  小土地 1 0.3 5 0.4 3.4 0.2

  富 农 5 1.2 23 1.6 54.1 2.3 28 3.0

  地 主 5 1.2 25 1.7 33.4 1.4 15.5 1.7

  公产田(学茶桥) 52.7 2.3

  合 计 410 100 1437 100 2309.7 100 930 100 66 16.1

  二、 农业互助合作

  1953年春,响应党的号召,逐步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先从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有伴工组,由于各户宽闲与劳力强弱不一,要延误季节,影响生产,从而以先忙先帮,等量伴工的形式组之。1954年春,由230户组成15个互助组,设组长、记工员,其中常年互助组98户,临时互助组132户,后逐一转为常年。互助组根据各户种植情况,处理忙闲劳力调剂,实行记工,等量交换,年终余缺以钱找补。其时,党和人民政府推行一化三改造(工业化、改造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其中包括信用社、供销社),实施三面合作化,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

  1955年初,在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组建起有14户58人参加的第一个初级社;“雅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有管理委员会,设社主任、会计,入社田71.7亩、地30.2亩,以土地入股分红,评工记分,定额计酬,建账核算,大型农具、耕牛付租金,产品按入股土地占40%和劳动工分占60%的比例分配。同年秋,又有9个初级社相继成立,入社农户达290户。从而达到了大型农具、耕牛统一调剂使用,劳动力得以进一步发挥,解决了互助组难以实现的问题。

  1956年1月,全村10个初级社合而为一,全部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9个中队、27个生产队,入社农户达380户。按每户评定的劳动底分,每10分底分缴纳生产费股份基金30元,公有化股份基金(公积金)25元。其中公有化股金以入社农户将耕牛、农具折价归社抵缴,余缺分期找补。从此,大型农具、耕牛、土地由私有制转为全村农民集体所有制,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解放生产力,农业生产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是年粮食亩产达774市斤。

  三、 农村人民公社

  1958年9月,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县展开,以区建社,改乡为大队、改村为生产队。实行工农商学兵相结合、政社合一的制度。公社化后,大办食堂,大办钢铁,生产大呼隆,在分配上实行半工资和半供给制。生产生活军事化。以村称连队、生产队称排,下设班。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声中,经济上刮起了“一平二调”(即搞平均主义、调劳力、物资)的“共产风”。推行割个体私有制尾巴,收回自留地、饲料地,取缔个私小商贩,挫伤了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又由于生产上瞎指挥,工作上浮垮风,加上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连年欠收、粮食亩产均徘徊在五六百市斤上下,造成产粮区饭不自给,甚至吃得上餐无下餐,每天向山区小村借粮,每人每餐一两米,全村三个食堂一天就需约400市斤,有些时日遭挨饿。1961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实施“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制度,以及恢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并分给社员自留地、饲料地,生产始得恢复和发展。从1964年起,粮食亩产翻了番,产量均在900市斤以上。

  四、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制

  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十二中全会会议精神;拔乱反正、不允许一平二调,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方针,逐步实行各种形式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雅张村于1981年在部分生产队实行以专业组、生产队为单位进行专业承包(蚕桑、粮食)联产计酬,订立承包合同,为期三年。由于在计酬和组织形式上不够完善,承包年限短,未能发挥较好的积极性与效益。1983年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将使用权归农户,全部改为定期1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包括口粮在内的定量包干完成国家征购任务。1984年承包期延长至15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所有生产的粮食,各户完成订定的征购任务后,均归联产承包户已有。这样一来,生产户有责,产量着肉烧(切身利益),多少均归已,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是年农田粮食亩产达1897市斤,创历史就高。从而使农业面貌很快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1995年1月,全村800户,由于户多面广,各户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上出现差距,少完成和不完成的不断出现,水田改为两田制,即口粮田与余粮田(征购任务田)划片分开承包,重新调整分配,承包期为10年。

  征购任务田,在自愿招标由中标者种粮大户专业承包,结果有10户招中,计田328.5亩,最多的一户承包60.2亩,签订承包合同,包干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其经济收入全归承包者所有。村还补贴承包者每年每亩50元,完成任务后发给,但得在年前交纳保证金每人(户)3000元,从而促使征购任务的较好完成。但亦产生新问题。没有承包到余粮田的有790户,除去于1983年256户有承包专业蚕桑地700亩有经济收益外,尚有534户只是自己种起来吃吃的口粮田,零用钱怎么办?

  由于国家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使之合理化,加上人民政府对农业在政策上的扶持,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合理自主种植,由单一的种粮转为经营有经济效益的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在保障劳动群众个体经济的发展中放开手脚,促使众多农民去从事第三产业经商办厂,有的将分得的口粮田也转让给在村务农者。在搞活经济、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农户在农田上种花木、水果、养鱼虾、专业蔬菜,进厂打工等不断涌现,解决了新问题。

  第一轮两田制10年承包期满,又刚好是同年3月浙江省政府出台率先免征农民的农业税,单是本村就有14万市斤,从此,经历千年的皇粮国税得以全免。庆幸免税之时,于2004年10月启动第二轮承包,村将水田全部按人口2033人(农业户口)平均分配,人均0.7亩,自留地0.10计算。适当预留少量机动田,作更动用。

  承包田按大稳定、小调整为原则,以原承包田为基数不动,多抽少补。今后出生每六年更动一次,每人亦补给0.70亩。嫁娶、亡故的一律不予变动,承包期年限以国家统一界定之年执行,承包田全部收获归各户所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成为桑、果、工、副、养殖业、运输等专业户,部分农民远离家乡,经商、办厂于全国各地,这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又一新情况显现,全村户数、人口在逐年减少,除正常的出生与死亡率外,迁出外居者渐增,人口流向城镇。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极大部分均建造新房,与此同时,好多户添置有小轿车,建车库,为共创美好未来,勤奋努力,朝着奔向实现小康村目标继续前进。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