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王羲之晚年择居金庭原因析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索直 2011年04月27日16:52:45 

  晋建武元年(317)十二月,司马睿立东晋,都建康(南京),以王敦为大将军,王导领中书监,录尚书事,人曰“王与马,共天下”。时王羲之15虚岁,与母亲卫氏、兄籍之居乌衣巷王导府邸,故王羲之事王导如父。约在太宁二年(324)前后,王羲之与郗鉴女璇结婚,并入仕为秘书郎,后为会稽王司马昱友,出为临川、永嘉太守,征西将军庾亮参军、长史,约于咸康六年(340)为江州刺史,永和四年(348)为殷浩护军将军。永和七年(351)为右将军、会稽内史。

  东晋初,朝廷鼓励北方士族在南方购置田产,王羲之来会稽前已置有“田一顷乌泽,田二顷吴兴”等多处田产,其中剡之金庭是按东晋占田制享有的一个庄园,分给六子操之经营。

  永和十一年(355)春,王羲之便称疾去郡,徙居会稽东足的剡县金庭,过晚年逸民生活。会稽多佳山水,王羲之为什么独选金庭为其归宿呢?鄙以为金庭与王羲之有缘,其理由如下:

  一、寻祖王乔,问道成仙。王氏奉王乔为始祖。王乔是周灵王泄心的太子,名子晋。周人奉黄帝之裔后稷为祖,帝居姬水,故而姓姬。王乔不愿继承王位,随浮丘公学仙。《列仙传》曰: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人于山上见之,告我家,于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头。

  昔传王乔羽化后,随浮丘公翔云天台山中,晋孙绰《天台山赋》曰“王乔控鹤以冲天”。从此在天台山华顶建道场,从姬姓分源王氏,为我国王氏之始祖。孙绰《丞相王导碑》曰:“公胄兴姬文,氏由王乔。玄圣陶化以起源,灵仙延祉以分流”。说的就是王乔从姬姓分流王氏的故事,所以王氏既源裔黄帝,又是神仙的后代。华顶道场后为道家二十七洞天,金庭为其东门,故又曰金庭洞天,《剡录》引《道经》曰:

  王子晋登仙,是天台山北门第二十七洞天。洞在桐柏山中,三十五里,见日月,下见金庭壁,四十里,又曰天台华顶之东门,曰金庭洞天。周王子晋善吹笙,为凤凰之声。从浮丘公登高而羽化缑山。去后主治天台华顶,号白云先生,往来金庭。风月之夕,山中有闻吹笙者。

  王羲之为会稽内史后,与居山阴的孙绰为友,听到了王乔和金庭洞天的故事,与金庭有了缘份。他笃信天师道,即五斗米道。信道者以服散长生和寻仙羽化为最高理想,认为长期服食如五石散一类丹药,就能长生不老;或遇到神仙,拜其为师,就能学就道术,成为自由自在永生不死的仙人。信仰的魔力是无穷的,能使人不可抗拒,达到不能自主的盲动,为之而死还以为从此“蜕化”为仙。既然金庭是王氏始祖王子晋的道场,自然就成了王羲之的首选之地。这也是他提前辞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在与友人书说:“方欲尽心此事,所以重增辞世之笃”。所谓王羲之与金庭有缘,就是期盼能够遇到王乔,将他点化成仙的那种裔亲关系。

  周灵王时,以石鼓文为代表的汉字书法“籀书”诞生。籀(音宙),也称籀文、大篆。晋卫恒《四体书势》曰:“篆书。昔周灵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史谓之籀书者也”。可见汉字书法艺术始于周灵王,这自然为王羲之所荣耀。金庭为王羲之后裔的世居地,不仅称周灵王泄心为先祖,而且奉为乡主,立庙祭祀,即今灵鹅石鼓庙。从周灵王诞生书法,王子晋主治金庭洞天,王羲之始居金庭,这就是金庭王氏定居前的内在规迹,印证了王羲之择地金庭的愿境。今金庭观西的山中有神仙洞,传为王乔吹笙处。洞下建白云祠,以祭祀王乔。

  但有一个问题必予以澄清:清乾隆五十九年山阴悔堂老人《越中杂说》竟将石鼓庙乡主周灵王泄心误为宣灵王王雄。雄为宋朝杭州新城人,以孝著称,敕封翊应正烈宣灵王,杭、衢等地民众立庙供奉,根本不是金庭石鼓庙乡主。后来,这一错误广为流传,清山阴俞公谷《湖北游记》、民国绍兴《越游便览》,乃至清道光、同治及民国《嵊县志》皆以讹传讹,盲目传抄。这是必须予以纠正的。

  二、金庭有优异的山水风光。王羲之性爱山水,为会稽内史时,《晋书》本传曰: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曾与谢安等遍游郡境,金庭美景自然在其掌握之中。金庭在黄泽江支流平溪,山青水秀,奇花异草,有石鼓山绝胜,又有瀑布岭、五老松、毛竹洞天。出则万顷良畴,入则石梁、华顶,为四明与天台间径道。唐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曰:

  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洞在县东南,循山趾右去凡七十里,得小香炉峰,峰则洞天北门也。谷抱山阙,云重烟峦,回亘万变,清和一气。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此地何事,常闻异香;有时值人,从古不死。真天下绝景也。

  王羲之在给友人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可令必达,以副此志。且山川甚有形势,远想慨然。又出药,精要有验。

  这可能是他对金庭形胜的总体印象,与其任性自然,流连山水,赏心于自然美的道家审美观相合,故作出了顺其宿心“以副此志”的决定。

  三、金庭有建设庄园的良好条件。与一般隐士不同,在王羲之居金庭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忘了他享有的特权。东晋的占田法,为士族庄园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占田法规定,平民每个男丁占田七十亩,每个青壮女子和少老半丁占田三十亩。而官员和封爵则按官品占田,一品可占五十顷,如下减一品少五顷。王羲之为右将军、会稽内史,又任过江州剌吏,官三品,可占田四十顷(时一顷合今100亩)。按荫户制,王羲之还可享受朝廷赐予的荫食客三人,荫典计客二人,佃户客十户,负责庄园的生活、管理和劳作。金庭入则幽谷,出则平畴,今华堂、晋溪一带广有良田,依山傍山,自然资源丰富,又可发展手工业作坊和养殖业,是发展庄园经济的优选之处。

  我们研究王羲之的晚年逸民生活,应该把金庭作为他的一个土族庄园来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他和没有官职的隐士戴逵、释氏支遁不同,他俩居剡而不得占田,因此郗超为戴逵在剡山建宅,支遁居剡东沃洲小岭,要向竺道深买山。王羲之则享有一个庞大庄园。事实上,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已有退隐之计,早在金庭开发庄园了,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认为,王羲之“其欣赏自然界美景的能力甚高,而浙东山水佳胜,故于此区域作‘寻田问舍’之计。”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他在给友人信中说:

  吾前东,粗足,作甲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信中“吾前东”,剡在会稽东,世称“越东足”,说他前些日子去过金庭。“粗足”的意思是进行了初步的踏勘。“作甲观”,观,楼宇,甲,佳,意思是说,计划造一幢精良的楼房作为住宅。他还批评友人说,我早有逸民之志,你却好像刚刚知道似的像在说梦话,这叫我在信里又怎么说得清楚呢。关于“甲观”,或许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信道人家一般都有静室,供奉张天师,遇事即可祈祷,甲观就是这种性质的静室,后称金庭为观,或本于此。

  王羲之金庭庄园的范围大致在华堂、晋溪一带,但具体已不可考。只少可以认为,华堂王氏后裔的田产是以王羲之的庄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灵鹅竺氏的田产,则传说是王氏女儿的嫁田。华堂是王羲之的故居地,金庭观则是他的卒葬地。用“庄园”这样的观念来研究王羲之的晚年行踪,或许能拓展一个新的视野。

  四、剡县素称避地之乡。嵊州是一个独特的封闭式山间盆地,构成了特殊的地貌形态,遇有兵灾,人多来隐,故《水经注》云:“足为避地之乡矣”!《剡录》引《十道志》曰:

  谶曰:“两火一刀可以逃。自汉以来,扰乱不少,故剡为福地”。

  王羲之给妻弟郗愔信曰:“此地避,又节气佳,是以欣此来也。”指的就是避地之乡,而且气候适宜。王羲之时,有阮裕、戴逵、支遁、竺道深、于法开、谢敷、许询等居剡,这些人多为王羲之素交。

  阮裕道德高尚,为官清廉,从小就是王羲之的榜样。《世说新语》载大将军王敦对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薄”。时阮裕为王敦主薄。阮裕也把王羲之、王应、王悦赞为“王氏三少”。阮裕居剡,王羲之为会稽时常访之。有一次与谢安同来,安少时曾向阮裕求教《白马论》,亦特尊重。两人到阮家门口要先想好说什么话,《世说新语》曰:

  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谢曰:“推人正自难”。

  谢敷是山阴人,会稽名流,时隐于太平山,事佛精恳,与金庭相近。王羲之书信中二次提到的“谢生”或许指他。支遁是著名高僧,居剡县沃洲小岭,与金庭为邻,在会稽时,许询荐于王羲之,畅论《逍遥游》数千言,敬而结交。许询则是王羲之的至交,书信频繁,王羲之居金庭后,相召共居,传金庭观南二里的济渡村为其别业,并卒葬于此,又《剡录》引晋《中兴书》云:“入剡山,莫之所至,或以为升仙。”隐逸之乡,不同信仰的人咸集,相敬交友,推动了佛、道、儒、老的文化交流,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无疑对王羲之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