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嵊州市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宗祠建筑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市志办 2011年05月04日11:47:05 

  马氏宗祠是一座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宗祠建筑。

  马家村为马姓聚居的传统村落,据《马氏宗谱》记载,晋朝时,马氏从由绍兴城南十里的马家埠迁徙至此,为祭祀先祖,马氏族人先后建过不少大小祠堂,如纳源庵等,但俱为匪患所毁。清道光年间,马氏子孙繁衍昌盛,经济厚实,遂重建马氏宗祠,命名为追远堂。民国十二年又遭土匪焚毁,民国十四年,马氏族人再建宗祠,并于民国十六年(1926)落成。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战时医院,宗祠门口挂上了“战时十八医院”的牌子,打退日本鬼,共享太平年;慰劳伤兵,救济难民。青灰色的马氏宗祠墙面上,两条淡红色的标语赫然入目。新中国建立后,马氏宗祠先后被利用为村办完小、城区成人扫盲速成学校校舍,现为马家村集体所有。近年斥资全面修缮后,较好地恢复了民国时期原貌。

  始建于明代的马氏宗祠坐落于马家村中央,属于中西结合式建筑,前为空地,座西朝东,共三进,通面阔26.60米,通进深42.30米,建筑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各进均设厢房或耳房,形成封闭式院落,戏台与正厅之间卵石弹砌的天井十分宽敞。门厅面阔三间,高两层,前檐墙青砖平砌,门窗装修具有西洋建筑风格。每间以薄壁砖柱分隔,底层明、次间各设石砌拱门,上、下楼层间以砖砌腰檐分界,二楼明间檐墙正中镶嵌“马氏宗祠”青石匾额,次间各设一窗,檐下装饰10幅人物故事、动物花草等题材的灰塑。明间后檐连建歇山顶戏台,戏台后方设梯可上通门厅二楼用作后台。藻井中心为八角形,四周施木格弯轩,四台柱施倒挂狮和力士牛腿,戏台木雕艺术精美。天井两旁各为面阔四间的厢房,厢房底层檐立面施整石槛墙,楼层设机制木栅栏内扣板壁,结构牢固。中厅与后厅面阔均为三开间,抬梁式梁架结构,用四柱九檩,地势逐层抬升,明间之间设过廊相连。中厅两侧各设耳房三间,侧厢与耳房均为二层楼房,楼面外挑,牛腿承托外挑楼面。正、侧屋均施封火山墙。

  马氏宗祠规模较大,布局严谨,用材较好,建造工整,整组建筑石雕、木雕及灰塑技艺精湛。宗祠前立面在传统建筑中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元素,令马氏宗祠别有一番韵味。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