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姚宽与《西溪丛语》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童剑超 2011年05月04日11:47:06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人,我国南宋著名史学家、科学家。生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与民族英雄岳飞是同时代人。

  姚宽,是太师姚舜明的第二个儿子,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宋王朝国内外矛盾十分激烈的时期。十六岁那年,浙江爆发了方腊农民起义,剡县仇道人率众响应。第二年,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告平,朝庭改剡县为嵊县。姚宽是剡县改名嵊县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姚宽在年轻时就以父荫走上仕途,当时名流争相祝贺。后来秦桧专权,利用宋高宗的宠信,大肆培植党羽,打击和迫害不愿与他同流合污或曾经反对过他的官员,姚宽力主抗金,自然受秦桧的排斥。后在贺允中、徐林、张孝祥等一批名臣的举荐下,权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官至郎中。

  公元1127元,金兵攻陷开封,徽、钦二帝当了俘虏,姚宽亲身经历了这一靖康之变。建炎年间(1127—1130年),他的父亲姚舜明在反击金人的战斗中,立下战功。绍兴初年,宋高宗移跸建康(今江苏南京),以李光知宣州(今属安徽)为屏藩。李光修城池,聚兵甲,集粮储,金人不敢入境。李光也是越州人,坚决主张抗金,负有重望,姚宽应请在他的幕府。这些,在客观上培养和形成了姚宽强烈的爱国意识。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搜辑整理古代和当时的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撰写了《弩守书》,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造弩的技术,制造出三弓合弹弩这种有很强性能的武器。他突破了一般读书人狭隘的书本圈圈,走的是务实道路。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姚宽是一个饱学之士,除撰写了《西溪丛语》以外,还注释过《史记》、《五代史》、《韩文公集》,补注过《战国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而且有独到之处,即用画图作为文字注解的辅助。可惜,姚宽的著述完整地传到今天的,只有《西溪丛语》。《西溪丛语》是姚宽的笔记作品,他在自叙中说:“予以生平父兄师友,相与谈说履历见闻,疑误考证,积而渐富,有足采者。因缀辑篇目为丛语,不敢夸于多闻,聊以自怡而已。”《四库全书提要•西溪丛语》条称姚宽为考证家,这是对姚宽务实学风的赞扬。《西溪丛语》分上下两卷,共计269则,蕴藏的史料相当丰富。

  《卢秉盐法》是一则研究王安石熙宁新政的重要资料。两浙盐法,是新政的组成部分。在盐法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有的人有抵触情绪,只看到由于推行过急,而在某些环节中出现的毛病,如苏轼就有“迩来三月食无盐”之句,说推行盐法老百姓反而吃不到盐,用诗来讽刺,希望停止盐法。从姚宽的记载看来,卢秉的主张,是经过相当周密的调查研究之后提出来的,定出了不同的等次。实行的结果,“公私所便,大抵不易卢法”,效果是不错的。《嘉泰会稽志》卷十七(盐)转述了此则全文,对卢秉盐法做了有力的肯定。

  《会稽论海潮碑》记下了论海潮的全文。原已失去作者姓名,据南宋王明清《挥尘录》考证,为北宋燕肃所作。燕肃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观察,对潮汐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证,他的《海潮论》,是一篇有很高科学价值的论文。姚宽收入《西溪丛语》以后,王明清转载入《挥尘录》,《嘉泰会稽志》又据《挥尘录》转载。两书转载时文字脱去了一段,只有《西溪丛语》所载完整无缺。

  《试卤之法》中记录了两种比重计,一是浮莲比重计,一是鸡蛋桃仁浮沉比重计。均为制盐工人发明,今统称“姚宽记录比重计”。绍兴十五年(1145年)姚宽监台州杜渎盐场,“日以莲子试卤,择莲子重者用之。卤浮三莲、四莲,味重;五莲,尤重。莲子取其浮而直,若二莲直,或一直一横,即味差薄。若卤更薄,即莲沉于底,而煎盐不成。闽中之法,以鸡子、桃仁试之,卤味重,则正浮在上;咸淡相半,则二物俱沉。与此相类。”这两种比重计,与现代所用浮子式比重计原理相同,是世界上最早的比重计。

  《汤火药治天灾》是历史上有关球形闪电的最早描述。台州安圣院有僧师肇,端午那天,在寺院里打坐, “忽闻屋瓦有声,火光一线下至地,少顷遂大如车轮,先燎僧之左臂,次及右臂。忽入于背不见,久之复为一线,飞去出屋,即震雷一声。”其他和尚发现他已晕过去,但还有呼吸,看他的袈裟,背部“一圆孔如钱”,再看内衣,“圆孔如碗”,脊下皮肤烧一圆形创伤。他醒后感到创处很痛。姚宽亲手调以“汤火药”为僧师肇疗伤,于一个月后痊愈。姚宽认为这是“天火”,他虽然觉得“怪异如此”,却无夸大、神化之辞,其叙述平实可信。

  而《牧护词》记述的则是外来文化。中国古代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所信奉之神称为袄,袄教传入我国以后,对我国的音乐和文学有重要影响。《教坊记》里有《牧护子》,民间作牧护歌赛神,并且出现了这方面的专著——《牧护词》。在这则中,作者深入考察了这个事实,对于研究外来文化的关系,很有意义。姚宽博览群书,工词章,词风属婉约一派。宋周密编的《绝妙好词》收有其词《生查子•情景》:“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姚宽一家皆以博学知名,父舜明,字廷辉,仕至徽猷阁待制,卒赠太师,有诗文集《补楚辞》。兄宏,字令声,少有才名,为删定官,著有《宋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弟宪,字令则,参知政事,监修国史。玄孙镛,知赣州,能诗,有《雪逢集》。故宋南渡后剡川姚氏文学门第之盛,仿佛眉山苏氏。

  姚氏故里在永富乡(今崇仁镇廿八都村),至今尚有姚太师故居、太师岭遗址、马房塘。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