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在金石收藏、鉴赏上也颇有成就,北京鲁迅博物馆现存鲁迅收藏的历代金石拓片数量多达6200余张,仅次于他的藏书数量。正因为鲁迅先生喜好金石,故与一方嵊州古砖砚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方源自嵊州的古砖砚
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宫门口西边的一个极普通的小四合院西三条21号,是鲁迅在北京生活14年中,最后两年的住所。在三间北房后面接出一间,由于是拖在后面的,活像一条尾巴,人们称它为“老虎尾巴”,鲁迅自己称它为“灰棚”,仅有8平方米的斗室,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就在这里。
室内各种陈设均保持了鲁迅生活时的原样,北窗在东壁下的书桌右角,放着一方砖砚,砖砚上下均镶有紫檀木板,上刻着“大同十一年”字样,另两边刻有纹饰(见图一),按纪年可知,该砚用砖系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之物,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鲁迅曾亲自将砖文和纹饰拓出,1918年7月14日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拓大同砖二分”,后收入他所编的《俟堂专文杂集》中,并在目录中注:“已制为砚,商契衡持来,盖剡中物。”文中所记载的商契衡,字颐芗,浙江嵊县人,是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时的学生(旧制第二届毕业生--1911年6月),后在北京大学理科读书,与鲁迅关系密切,在鲁迅日记里曾多处提及,受到鲁迅的关照和接济,毕业后留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可见鲁迅所记载的这方约得于1918年的古代砖砚来源于今嵊州地区。
紧急中,鲁迅携此砖砚出走
《俟堂专文杂集》写于1924年9月21日,是鲁迅所藏历代古砖拓本的辑集,生前编定但未印行。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在这本杂集的题记中记载了这样的细节:
“曩尝欲著《越中专录》,颇锐意蒐集乡邦专甓及拓本,而资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仅古专二十余及打本少许而已。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余悉委盗窟中。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甲子八月廿三日,宴之敖者手记。”当时鲁迅拟编写绍兴地区古砖拓本集《越中专录》,1924年因与周作人夫妇发生矛盾,被迫迁出八道湾时移居砖塔胡同61号。6月11日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物品时,受到周作人和其妻的骂詈殴打,紧急中随身抢带而出的古物只有这块大同十一年的剡中砖砚,可见鲁迅对这方剡中砖砚的重视和珍爱。
古砖出处新考
这方砖砚由剡县古砖制成,是鲁迅的嵊县籍学生商契衡从家乡所得并相赠的,然古砖究竟出土于嵊县何地,资料并无详细记载。笔者检索了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鲁迅砖拓等资料(见图二),砖砚长21.5厘米,宽17厘米,高约5.5厘米,除“大同十一年作”字样外,尚有龙纹等模印装饰。在近期出版的《古剡汉六朝画像砖》一书中亦有“大同十一年作”古砖拓片的著录(见图三),砖出甘霖镇独秀山。经过笔对,笔者发现,两者文字、图案、尺寸近乎一致,如出一辙。此可证鲁迅收藏的大同十一年古砖确出自今嵊州。
这方出自嵊州的古砖砚不仅具有历史考古价值,同时还见证了鲁迅的生活经历,具有特殊意义,于1962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被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本文作者:现任职于民航嵊州导航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