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嵊州竹氏宗谱载有《宋驸马淮宁伯文甫竺公行状》一文,有学者认为是朱熹重要佚文,堪补《宋史》、《嵊志》之缺。本文结合宗谱及正史资料等对此“佚文”作一考析,以辨正误。
关键词:朱熹“佚文” 竺简 竹氏宗谱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周洪才先生曾依据嵊州《禹山仁村竹氏宗谱》资料作有《新发现的王十朋、朱熹佚文及其文献价值》一文,认为《禹山仁村竹氏宗谱》记载的王十朋《东海竺氏家谱序》、朱熹《宋驸马淮宁伯文甫竺公行状》是不见于两人文集与年谱的重要佚文,堪补《宋史》、《嵊志》及两人文集、年谱之缺,对研究竺简生平大节、朱熹政治思想倾向,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然而,周洪才先生文章通篇未对此行状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便得出上述结论,值得商榷。
经笔者查访,嵊州市文物管理处今存有《東郭竹氏宗譜》一套,以竺简为迁剡竺氏之始祖,里面同样记载了《驸马公行状》一文。现原文转录如下:
《驸马公行状》
公讳简,字文傅,行曾七,世居河东竺家巷。曾大父讳南金,河南卫辉教授。大父讳宝,仁宗朝登庆历二年进士,历官给事中。父讳宜用,熙宁六年举孝廉,元丰间历官翰林承旨,以公贵赠宁国伯;母胡氏封郡君,梦飞熊(龙)入室而公生。公生而颖敏,气宇魁伟,十岁能属文,下笔千余言,伊川程先生见而奇之,曰此儿异日必成伟器。大观三年举进士,廷试第三,时年十有五岁也。徽宗召至膝,以手抚其额与语,竟日应对无失仪,次日,命下,尚第四女南阳公主,拜驸马,赐绯衣银鱼,公处之泰然,略无异色。公在朝正直不阿,论事与蔡京不合,京每欲中祸于公,而公为徽宗钟爱,不能入。公自幼与陈瓘友善,时瓘忤京,京辄改瓘拜台州,令石悈知台州,欲置瓘以必死。公知其故,使人言于悈,而瓘得免死,悈亦罢职。崇忠皇太后刘氏,交结奸党,外干国政,内乱官闱,群臣畏其势,无敢与上言,公独上疏请废,而刘氏自杀。政和五年八月有流星之变,占者以为天子宗庙有喜,国家建造宫室之象,蔡京帅群臣喜贺,而公独悲切,言于上曰:“流星之变,上天所以垂戒我国家,群臣正宜修省以回天谴,何以贺为?况辽兵犯我中国,势甚猖獗,当进擢忠良,排斥奸佞,今日之急务也。”因敷六事以陈,上唯置其疏于袖中。七年,以公为太子少保,出镇杭州。宣和二年使辽,以功封淮宁伯。是年八月,丁父艰,遂辞疾不起。绍兴间,随驾南渡,居于越之虞江。六年,高宗闻其贤,欲起而用之,遂隐于剡溪山中,诏凡三下不应。公为人谨厚恬淡,虽接闾巷稚子,亦未尝以戚里自贵。奉母以孝闻,待兄弟以友著,宫闱之间,礼遇若宾客。夫人虽在金枝玉叶,每待公未尝不起敬。所谓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公其有焉。生三子一女:长曰晟,行元一,荫补著作佐郎,家于东郭;次曰昱,行亨二,举孝廉,拜宁海令,居于台之范山;幼曰昺,行利三,居新邑兰州;女曰贞秀,适吕公著。孙男六:曰瑛、曰珮,俱进士;曰环、曰珪、曰璋、曰瑶,俱邑庠生。公享年七十有四,生于绍圣二年二月十八日,以乾道四年七月二十日薨,卜次年三月十五日葬于闹水之原。
峕 乾道四年十一月丙寅 新安朱熹撰
上述文字与周洪才《新发现的王十朋、朱熹佚文及其文献价值》一文中的《禹山仁村竹氏宗谱》行状资料相核对,虽有个别词句上的差异,但大体内容情节基本一致。仔细分析该行状资料可以发现,存在诸多讹误之处,现举证如下:
1、“大观三年举进士,廷试第三,时年十有五岁也。”按此说,竺简为徽宗朝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进士。考宋代绍兴府进士题名碑③,大观三年贾安宅榜无竺简其名;又考明万历《绍兴府志》④,大观三年贾安宅榜进士名录之下,上虞有“黄通、王俊”二人,嵊县惟“过卓”一人。再核查清乾隆《嵊县志》⑤,大观三年之下只“过卓”一人,历代嵊县志选举篇均无竺简之记载。而从清代道光《嵊县志》⑥始,竺简才出现在了(寓贤篇)中:“竹简,字文甫,十岁能文,十五岁登大观己丑进士,廷试第三人。徽宗奇其才,尚南阳公主。政和二年,有流星之变,简上疏谏,上嘉其忠,晋太子少保,出镇浙东。宣和二年,以使辽功封淮宁伯。后随驾南渡,卜居虞江。高宗素稔其贤,累诏征之,不起。遂隐于剡,以山水自娱,卒葬焉。”其下注曰:“新纂。按清化乡竺氏谱亦以简为迁剡始祖,盖剡中竹与竺两姓本为一族,皆简之裔也。”可见称竺简为进士的说法源头出自竺氏宗谱,道光《嵊县志》根据竺氏谱补充新纂,且记载的“政和二年”与家谱记载的“政和五年”有出入,无前志可溯。按常理,竺简年仅十五岁登进士第三也很难说通。
2、“徽宗召至膝,以手抚其额与语,竟日应对无失仪,次日,命下,尚第四女南阳公主,拜驸马……”按此说,竺简娶了徽宗第四女南阳公主为妻,成为了宋徽宗的帝婿。据《宋史》⑦载:“徽宗三十四女。政和三年,改公主号为帝姬,国号易以美名二字。嘉德帝姬,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卫将军曾夤。荣德帝姬,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下嫁左卫将军曹晟。顺淑帝姬,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安德帝姬,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卫将军邦光。茂德帝姬,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寿淑帝姬,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安淑帝姬,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崇德帝姬,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康淑帝姬,初封康庆公主,改封承福。薨,追封商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康淑。荣淑帝姬,初封崇庆公主,改封懿福。薨,追封蔡国。及改帝姬号,追封荣淑。保淑帝姬,初封保庆公主。薨,追封鲁国。及改帝姬号,追封保淑。成德帝姬,初封昌国公主。改号帝姬,再封成德。下嫁向子房。洵德帝姬,初封衍国公主。改号帝姬,寻改封洵德。下嫁田丕。悼穆帝姬,初封徽福公主。改号帝姬。薨,追封悼穆。显德帝姬,初封显福公主。改号帝姬,寻改封显德。下嫁刘文彦。熙淑帝姬,初封熙福公主。薨,追封华国。及改帝姬,追封熙淑。敦淑帝姬,初封寿福公主。薨,追封泾国。及改帝姬,追封敦淑。顺德帝姬,初封顺德公主。改号帝姬,寻改封顺德。下嫁向子扆。柔福帝姬,初封柔福公主。后改帝姬。申福帝姬,初封。薨,追封冲慧。宁福帝姬,政和四年封。保福帝姬,追封庄懿。贤福帝姬,追封冲懿。仁福帝姬,追封顺穆。和福帝姬。永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华福帝姬。庆福帝姬。仪福帝姬。纯福帝姬。恭福帝姬。右三十四帝姬,早亡者十四人,余皆北迁。独恭福帝姬生才周晬,金人不知,故不行。建炎三年薨,封隋国公主。”上述记载详实的徽宗三十四位公主资料中并没有所谓的第四女南阳公主,也无下嫁竺氏驸马的记载。而且三十四公主中,早亡者有十四人,除恭福帝姬外其余公主都被金人掳走了。故竺简娶南阳公主一说并不属实。
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这个第四女“南阳公主”呢?考《辽史》⑧(公主附表)发现,确有南阳公主,名耶律崔八,为辽圣宗第四女,母萧氏,先封南阳郡主,进封南阳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叛乱时遇害。同时《辽史》(萧孝先传)记载:“孝先,字延宁,小字海里。统和十八年,补祗候郎君。尚南阳公主,拜驸马国文网)tTk(Z+d1je都尉。开泰五年,为国舅详稳。将兵城东鄙。还,为南京统军使。太平三年,为国文网znF]k\ Zk汉人行宫都部署,寻加太子太傅。”可见这个南阳公主是辽圣宗的第四女,非汉人,也不是宋徽宗的女儿;娶南阳公主的驸马是辽国的萧孝友,亦非竺简。
3、“公自幼与陈瓘友善,时瓘忤京,京辄改瓘拜台州,令石悈知台州,欲置瓘以必死。公知其故,使人言于悈,而瓘得免死,悈亦罢职。”行状中所称的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南剑州(福建)沙县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后,陈瓘被任命为右正言,后又升为左司谏。陈瓘身为谏官,认为职责所在,不能不对朝政秉公进言。他对朋党之争深为痛绝。御史龚尖因弹劾蔡京误国,被蔡京一党驱逐出京。陈瓘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公然上书奏请治蔡京等人结党营私、误国误民之罪。政和元年(1111年),陈瓘被谪,押送到台州软禁。“执中与蔡京并相,凡营立皆预议,略无所建明。及张商英任事,执中恶其出己上,与郑居中合挤之。陈瓘在台州,执中起迁人石悈知州事,使胁取《尊尧集》,谋必死瓘,瓘不死,执中怒罢悈。”知州石悈监视迫害陈瓘,由于陈瓘据理力争,石悈惭愧而退,才未被害死,宰相何执中竟责怪石悈“胆怯”,罢了他的官。陈瓘在台州被软禁5年之久,直到政和六年(1116年),遇到大赦,才获自由。上述史料《宋史》⑨记载详实。考《台州府志》⑩可知陈瓘贬至台州是在政和元年(1111年),按《驸马公行状》资料“(公)生于绍圣二年”,此时的竺简年仅17岁,瓘得免死与石悈罢职,与其并无关联。
4、“崇忠皇太后刘氏,交结奸党,外干国政,内乱官闱,群臣畏其势,无敢与上言,公独上疏请废,而刘氏自杀。”文中所言崇忠皇太后刘氏因竺简上疏而废导致自杀。其实宋代并无崇忠皇太后,只有昭怀皇后刘氏(1079年-1113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徽宗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⑪按行状所言,此时的竺简年仅19岁,即便参与其中,一个如此重要的关键人物不会在整部《宋史》中无只言片语之记载。
“七年,以公为太子少保,出镇杭州。宣和二年使辽,以功封淮宁伯。”查《杭州府志》,无竺简任职杭州的记载。考《宋史》,宣和二年出使辽国的也无竺简其名,在《宋史》(权邦彦传)⑫中有:“(邦彦)宣和二年,使辽。”可见宣和二年出使辽国的是权邦彦而非竺简。
综上所述,《宋驸马淮宁伯文甫竺公行状》存在诸多讹误,不符史实,不可能为朱熹所作,应系伪托。近年来所谓的朱熹佚文、佚诗在家谱资料中被不断“发现”,然多未作真伪考辨,遂为人所用,流行于各种研究专著专文中,造成混乱,此《宋驸马淮宁伯文甫竺公行状》便是一例。
另外,《禹山仁村竹氏宗谱》记载的王十朋《东海竺氏家谱序》,撰序时间落款为“隆兴二年仲秋之吉”。按谱载竺简行状,竺简生卒年为(1095—1168),与王十朋(1112—1171)几乎是同时代的人,而隆兴二年(1164年)竺简尚在世,时为饶州太守的王十朋⑬不可能对这位宋室的所谓“驸马”一无所知,还在序文里写上“胜之仲父讳简,十岁能属文,十五岁登大观三年进士,徽宗以南阳公主妻之,封淮宁伯。”这样不符合事实、情理的文句。故王十朋序文提到的所谓“苏东坡常跋其旧谱云”及序文本身不可信,本文不再赘述。据《東郭竹氏宗譜》道光二十六年“丙午重修宗谱序”,其姓所以改“竺”为“竹”,乃是出于遵从清康熙御制《百家姓》之故。
结语: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有平民特色的特殊文献,记载着一个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穆族的特殊作用,旧时一般秘不示人。如今,不少留存的家谱已被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通过研究家谱,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它已经和正史、方志一样成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然而,家谱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过去修谱时大多遵循“隐恶扬善”的原则,往往对自己家族有关人员的功绩进行渲染或夸大,经常出现攀龙附凤、嫁接世系和伪托名人作序的现象,大多出于光宗耀祖的目的,显示先世的出类拔萃,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今人应该客观看待、认真辨析、廓清正误。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民航嵊州导航台。)
注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3期--周洪才《新发现的王十朋、朱熹佚文及其文献价值》 《东郭竹氏宗谱》:六卷,竹梅朋主修,竹昌奎等编纂(民国九年孝友堂木活字本,嵊州文物管理处藏)
③ (南宋)庆元2年(1196),袁说友撰并题额、王介正书《绍兴府进士题名碑一》
④(明)万历《绍兴府志》卷之三十三(选举志四·进士)
⑤(清)乾隆《嵊县志》(卷十·选举·进士)
⑥(清)道光《嵊县志》(卷九·寓贤)
⑦(元)《宋史》(列传第七·公主);另参见《文献通考》(公主)、
《靖康稗史笺证笺证》(靖康稗史之三)
⑧(元)《辽史》(卷六十五·表第三)、(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萧孝友)、(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八)
⑨(元)《宋史》(列传第一百四:陈瓘传、列传第一百一十:执中传);
⑩(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二·职官一·石悈)
⑪(元)《宋史》(卷二四三·列传第二·后妃下)
⑫(元)《宋史》(卷三九六·列传第一五五·权邦彦)
⑬(清)徐炯文撰《梅溪王忠文公年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