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黄公望和《剡溪访戴图》——兼论历代“访戴图”和题画诗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钱徐良 2011年09月17日18:34:55 

   今年5月18日,《剩山图》在北京正式点交给台北故宫博物院,迈出《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关键一步。与《剩山图》一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还有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等11件书画名作。

  因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所描绘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嵊州,所以本文就黄公望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剡溪访戴图》作一些介绍,并兼论历代以“剡溪访戴”为题材的画及题画诗,以期读者能略知发生在我们嵊州大地的“剡溪访戴”曾在历史是如此地脍炙人口,被高人雅士所反复地吟赏。

  《剩山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一部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问世已有660年,烧成两段也有361年,分藏海峡两岸也逾60年。《富春山居图》在清初被焚为两断,分别称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此件书画珍品360年后首次“合璧”展出成两岸关注的热点。

  一、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简介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为义子,故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人生坎坷,曾做过小吏,后又被诬入狱。出狱后皈依全真教,靠卖卜为生。五十岁始专心从事山水创作。黄公望现存作品尚有《剡溪访戴图》等一百余幅。著述有《大痴道人集》、《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

  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此画纵636.9厘米,横33厘米,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送给无用上人。明成化年间,沈周得此画,后遭人“巧取”。沈周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七年,吴正志的后裔吴洪裕卧病在床,在弥留之际,死死盯着藏有此画的宝匣,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家人明白吴因太爱此卷,嘱其烧之殉葬。画被点燃了,突然从人群里窜出一人,愣是把画抢救下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

  画虽然被救,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后爱不释手,并在画上加盖玉玺。第二年,真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进入宫廷。乾隆一边坚定地称《无用师卷》为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其买下。理由是:此虽非真迹,但画得不错。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抵上海,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推翻了先人的定论。

  火烧后,重新装裱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让与王廷宾,后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至抗战时,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吴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十分珍惜。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觉得只有国家收藏此画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为此画仍不断往来沪杭间,并请出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终被沙的至诚所感动,忍痛割爱。1956年,《剩山图》遂被浙博收藏,并成为“镇馆之宝”。

  二、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及“剡溪访戴”典故的出处

  黄公望的另一名作《剡溪访戴图》,是以东晋王羲之第五子王子猷雪夜乘舟造访剡县的戴逵为题材的一幅绝世名作。此画纵74.6厘米,横55.3厘米。绢本,水墨浅绛。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6月1日同《嵊山图》一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此画作者采用了“借地为雪”的艺术手法,表现剡溪、山壑的美丽景色。全图山峦叠嶂,高低错落,显得异常雄奇。山下剡溪款款流过,溪中飘来一叶小舟,舟上有艄公和船客各一,舟中人物缩颈拢袖之状。不远处,山脚之下,几排屋宇错落构置,山脚下的庭院积雪寂无一人,烘托出清寒萧瑟的气氛。此画笔墨简淡,群山被大雪覆盖,雪中伸出的枝桠用浓墨点写,仅在深凹处略加擦染。图中题款:“至正九年正月□王贤画,二十五日题。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此画当是黄公望去世前的珍品。

  “王子猷雪夜访戴”源于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其文曰: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文意思是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绍兴)。一天,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下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行。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就是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出典。

  王子猷,字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晋书》本传说他“性卓荦不羁”。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子猷也如此。他弃官东归,退隐山阴。

  戴逵,东晋著名隐士、艺术家,字安道,谯郡人(今安徽亳州市)。精于雕塑、绘画、音乐。太宰司马晞使人召其弹琴,戴摔琴于地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遂避居剡县。《晋书•隐逸传》评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

  据民国《嵊县志》记载:自剡山以北五里许东出曰艇湖山(道光志作县东五里)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舟至此返故名(名胜志)俗呼并湖山上有塔下有子猷桥访戴亭(万历府志)艇湖今淤为田(同治志)

  从此段记载中,我们可知王子猷是在艇湖山下的剡溪段返还的。

  三、历代“子猷雪夜访戴”图简介

  千百年来,许多画家泼墨丹青,寄情于画,以“访戴”为题材绘出了诸如“雪夜乘兴图”、“雪夜访戴图”等传世之作。据宋高似孙《剡录》载,就有钱逊叔、李商老、廉宣仲等人所作“访戴图”,画中有友人题咏。此题材历元、明、清,可以说至今仍被文人雅士在诗、画领域里反复吟唱和创新,印证和阐释着“东南山水越为首,而剡为面”的意蕴。

  除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剡溪访戴图》外,在此再介绍几幅最负盛名的“雪夜访戴图”。

  1、张渥的《雪夜访戴图》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1356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居杭州。通文史,好音律,然屡举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诗画。能山水,“尽自然之性”,擅长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丽流畅之风。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张渥的《雪夜访戴图》系水墨纸本,纵91.8厘米,横39.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张渥的《雪夜访戴图》描绘了夜雪初霁、月色清朗之际,王子猷乘舟而行的场景。剡溪岸边,老树槎丫,枝干遒劲,叶子尽脱;水面上,船夫用衣袖奋力撑篙,以示天寒地冻。王子猷袖手蜷坐,旁置书卷,双眸凝视,似读得入迷。王子猷神情安适、淡定自若,与船夫拱肩缩颈、极目远眺的神态恰成对比。

  张渥在此画中以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严寒的气象,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河岸古树枝干虬劲,或浓墨渲染,或淡墨勾勒,表现出画家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实为他生平倾心之作。

  2、戴进的《雪夜访戴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明代前期重要画派“浙派”的开创者与重要代表。明宣德间官直仁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的吴伟、夏葵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戴也遂成“浙派”创始人。

  戴进的《雪夜访戴图》系设色绢本,纵141.5厘米,横81厘米。图中王子猷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2009年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此画以201.6万元成交。现为私人收藏。

  3、夏葵的《雪夜访戴图》

  夏葵,明代画家,生卒年不详,活动在1405年至1435年前后。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画山水、人物师法戴进。

  夏葵 《雪夜访戴图》系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195.6厘米 ,横88.6厘米,现藏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此幅绘冬季山水,写“雪夜访戴”事。此画学南宋马远、夏圭画风,以斧劈皴刷山石,画树多露根,瘦硬曲折。

  四、“子猷雪夜访戴”题画诗

  题画诗集诗、书、画为一体,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诗和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然而有通感的作用,诗叙述时间中延续的动作,画描述在空间中排列的物体。在中国古代,人们一般认为画写定型的东西,诗写变化的情感。自从苏轼对王维的诗作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几乎成了欣赏诗画的最高评语。

  “子猷雪夜访戴”是宋代诗画中的热门题材。在宋人题“访戴图”诗中,诗人们或触画生羡向往画境,或咏叹故实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感慨人事,或评议画家称美画作,既注情于画内,也寄怀于画外,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极大地延展了画作的意象,同时也丰富了“子猷访戴”故事的内涵。

  宋代诗画艺术中的“子猷访戴”热,是特定的时代风气和士人风气所致,也与宋代文艺风尚及山水画艺术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发端于宋代的“访戴”题画诗,随着时间的长河,不断地往下传承,迄今仍有诗人借此吟咏。现摘几例以飨读者。

  1、苏轼的《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

  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

  迢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

  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

  应调折弦琴,自和撚须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咨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王铚的《剡溪五秀才画子猷访戴图》

  剡溪万壑千岩景,人境谁能识心境。

  君画山阴雪后船,始悟前人发清兴。

  眼中百里旧山川,荒林雪月萦寒烟。

  应缘兴尽故无尽,宾主不见宁非禅。

  当年戏留一转语,不意丹青能再睹。

  更画人琴已两忘,妙尽子猷真赏处。

  王铚:生卒年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宋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纂集太宗以来兵制。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县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3、张元干的《跋赵唐卿所藏访戴图》   

  万壑千岩一剡溪,漫天云冻雪风飞。

  人踪鸟迹俱沉绝,独有扁舟兴尽归。

  张元干(1091—1160年后):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官至将作少监,绍兴初致仕南归,晚年寓居福州。张元干北宋末年即以词著称于时,词风豪放,为辛派词人之先驱。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