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当“多面手” 做好“加减法”
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成本、贷款利率的提高,及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水涨船高,一些传统产业企业发展困难倍增。不过,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位于甘霖镇的浙江丹青工具有限公司今年发展形势却十分看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做好“加减法”。
上午8点,丹青工具各车间已是一片忙碌,螺丝刀部件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经过组装、打包成箱后,等待发往世界各地。在一群忙碌的身影中,记者发现了来自公司品管部的沈德军,他正在公司注塑车间内,专心对每个批次的螺丝刀手柄进行巡检。
沈德军是丹青工具23名管理人员的其中一个,按理说,他不用下车间内充当质检员。“巡检原来基本上是落实在车间主任身上。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考虑到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降低产品返工率,所以公司要求品管部的管理人员,一日至少5次上车间进行巡检。”沈德军说。
从今年2月份开始,丹青工具为了挖掘员工潜力,降低用工成本,让品管部、研发部等部室的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下车间协助做好产品质量巡检、包装、彩印等技术活,充当“多面手”。
这项举措带来的直接效应是:为企业省下了上百万的用工成本。同时,自实施品管人员车间巡检制度后,产品的返工率从原来的15%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而且产品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这些“多面手”的月薪普遍也都增加了近千元。
“在用工成本、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企业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内部挖潜、设备改造等‘加减法’,在产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成本、确保企业利润。”丹青工具董事长杨正南说。
如果说,企业管理人员充当“多面手”,是丹青工具的一道“减法”。那么,斥资购进高端设备,实施设备自动化改造,则是一道“加法”。
今年,丹青工具投资200万元,引进了高端的节能注塑机,相比于老设备,新设备单位电耗可降低50%以上。同时,公司今年还新添置了13台用于生产螺丝刀刀杆的全自动数控机床,使精加工车间全自动数控机床数量达到27台。这些全自动数控机床投入使用后,每台机器每天产能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而操作工人数量却减少了三分之二。
杨正南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加减法”,今年上半年,丹青工具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000万元,预计全年同比可增加15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