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鸳鸯蝴蝶派作家徐哲身轶事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施钰兴 2012年01月10日10:50:08 

徐哲身读时的花楼遗址

徐哲身父亲徐春荣建造的官厅

徐哲身祖上的老屋台门

  引言

  笔者在家躬耕垄亩时,常听本村丁岳山老先生谈及嵊州乡贤轶事,多次讲到徐春荣、徐哲身父子两人。那时我虽对嵊州人文历史不甚关心,但也好于日记,记下了不少有关徐氏父子的口传史料。1988年我负责修理城隍庙时,有一位名叫丁觉民的老木匠,常以徐哲身的趣事、轶闻作笑料,引逗工匠。丁觉民系后璋村人,距徐哲身老家白岩村不远,所以,也多少知道一些徐哲身的身世掌故。

  1990年11月7日—10日笔者专程去白岩村采访,在白岩村第一个碰到的热心老人是徐积华。我下车后讨询徐哲身之事,徐积华主动揽话,说他是徐哲身的宗侄,又是姑表亲,徐家历史较为熟悉。他向我介绍村里还有一位在徐哲身家做过事的亲侄徐秀文。那时徐积华62岁,显得有点苍老,而八十六岁的徐秀文,清瘦的身材非常硬朗有精神。在村子里采访时徐积华一道陪同,而去爬山过涧时则徐秀文一人陪我。徐秀文的祖父与徐哲身的父亲徐春荣是胞兄弟,所以徐秀文叫徐哲身为大叔。徐秀文在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先后两次长住在上海徐公馆。特别是第二次客居徐公馆时,受大叔器重,一些家务应酬托秀文应付,徐秀文成了徐公馆的临时管家。所以,他对徐哲身了解很多。

  由于当时乘车非常不便,笔者只好住在徐秀文家三个晚上。在徐秀文、徐积华的陪同下走访了徐哲身的故居、徐哲身写书的阁楼、徐家祠堂、花楼遗址及徐春荣杀长毛的村后岩山等。采访回来后,把已查阅的史料与徐秀文、徐积华的回忆相结合,写成《晚清名将徐春荣乡贤传略》、《鸳鸯蝴蝶派作家徐哲身轶事》两稿。1990年12月22日,带着文稿又去白岩村,向徐秀文、徐积华征求意见,他俩又补充了不少资料。尔后两文在《嵊讯》等刊物发表。

  2009年,嵊州出版了一本《嵊州人文传略》,其中有《徐哲身》传记。此传大部分引用笔者之文,但其中写道“徐哲身20岁开始创作,曾任督练公所书记官、北路警察署长,以候补官在苏州兼任《花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为四川某税务局局长。”等语。笔者读后,觉得与《鸳鸯蝴蝶派作家徐哲身轶事》有异。乃重新考证徐哲身身世资料,都未曾发现上述职务。年龄、出道、声誉都略早于徐哲身的天虚我生(陈栩)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三日所写的《徐哲身小传》中也未提及上述之事。笔者于2011年10月23日与应苗兴第三次去白岩村采访老人,上述职衔都言未闻。笔者虽孤陋寡闻,但不敢苟同上述记载。在重新考证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新的资料,于是,重新撰写成文。意在抛砖引玉,供史家参阅。

  2、白猿投胎

  据《光绪甲午重修徐氏家谱》载:哲身生于光绪十年甲申(1884)二月初九日酉时。谱名积馀,官名官海,字伯庆,号浙生。行寒百四十八。从事文学创作后,改名哲身,有时署剡北哲身、剡溪哲身,又号养花轩主。但在家乡,直呼其乳名官宝。

  徐哲身的父亲徐春荣虽有汪、葛、万、刘一妻三妾,但到了四十八岁还是膝下无子。汪氏生过一子,七岁夭折,纳进葛氏也是数年未育。光绪四年(1878)徐春荣在江西李鸿章麾下,任江西全省营务处(这是一个军事要职,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后勤装备部主任之职。)时纳了一个十六岁的万氏和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刘氏。然而,六年过去了,新纳的两妾也不见有喜。到了这把年纪还未后嗣,确实是件心寒之事。三妾万氏,江西南昌人氏,婚后不知拜了多少寺庙,烧了多少高香。光绪九年春季,带着一婢去一座庙里烧香。万氏烧完香,抬头猛见大殿上立着一个似人非人,全身通白的动物。吓得她两眼发黑,双腿一软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事后打听,传说该庙有白猿精出没,万氏看见的正是白猿显身。万氏惊咳过后,不见病容,反倒精神焕发。不久有了身孕,第二年产下一子,即徐哲身。

  徐哲身在他创作的《大清三杰传》里有一段关于他出身与白猿投胎的描写:

  “转眼已是光绪十年二月初上,徐春荣因为年已半百,望子情切,就在那两天,去向院上请上几天事假,只在家中闲着。

  一天已是初九的晚上,万氏夫人业已发动,收生婆也已伺候在旁,徐春荣因事走过万氏夫人房外,觉着产母房内,寂静无声,顺脚止步,忽将门帘搴起一看,那知不看倒也罢了,这一看,只把这位久经战阵的徐营务处,惊得目瞪口呆起来。

  你道为何?原来徐春荣那时所见的,却是一个千年老白猿,正在房里纵跳。正待唤人去捉那只老白猿,犹未来得及出声的当口,陡见那位万氏夫人,一个人在她床上,似乎惊醒转来的样子,已在抖凛凛的大喊道:“房里有只老猿子,大家为何不来捉它。

  徐春荣一听万氏夫人如此在喊,便也不管是否血房,一脚奔入,不料一个眼花,那只老猿子忽又不见,同时复见万氏夫人,又在喊她腹痛,收生婆赶忙上去伺候,早已生下一个孩子。

  徐春荣当时瞧见产母平安,所生孩子谅是那只老猿投胎。无论此子将来怎样,总觉有一些来历,心下一个高兴,连忙奔出房外,一脚上院,报知他的老师知道。刘秉璋一听他这门生,已卜弄璋之喜,连连把文廷式请至,告知其事。徐春荣又将他们夫妇二人,一同见那老白猿之事,说给大家听了。”

  因此,白岩村的老人都说他是千年白猿投胎,所以他能功成名就。

  3、娃娃姻缘

   父亲徐春荣,以征剿红羊(太平天国,俗称长毛,又称发逆)起家,官至二品。先后在李鸿章、彭玉麟、刘秉璋麾下建功立业。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三月,徐春荣以母病未痊向朝廷辞官。朝廷准他辞官的同时,不但封他“光禄大夫”,还给只有十岁的徐哲身赠以光禄署正的官衔,并列其为国学生。也同时在十岁那年,父母作主就聘比他大二岁的汪小潭长女为娃娃婚。汪小潭,江西上饶人,翰林出身,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二年(1886年)调任四川夔州府知府。因他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过刘秉璋。同年与刘秉璋调入四川,而刘秉璋是四川总督。多亏徐春荣出面调和,汪小潭与省督刘秉璋的关系得以改善,两年后升任成都府知府。汪小潭生有三女,由刘秉璋作媒,长女绣仙许配徐哲身,三女桂仙许配三弟徐梁生(良生)。

  绣仙跟随父亲汪小潭在四川任上,常与徐家往来,深得徐春荣喜欢。汪氏从小聪明漂亮,受徐哲身垂爱。与徐哲身结婚后,慈爱贤惠。在妻妾成群的徐公馆里,她处事有方,与众姐妹关系很好,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

  4、从浪荡公子到留洋日本

   徐哲身六岁拜师开蒙,入村塾就读。他受古诗对联的熏陶,从小对诗词对联有特别的天赋,常有佳诗妙对脱口而出,深受塾师和其父官场前辈的夸奖和指点。其父徐春荣为望子成龙,在正屋北侧建起一幢花楼,共三层,底层是娱乐场所,二楼是会客室,三楼是书楼。在花楼单独设馆,聘请名师教读哲身、衍生、良生兄弟三人。

  光绪十九年,徐哲身十岁时,父亲徐春荣告老还乡,给他带回妻子汪氏。虽然俩人都尚年幼,不能完婚,但给哲身带来了莫大的新奇。从此,终日嬉戏娱乐,竟然忘了读书两字。父亲徐春荣又终日在外,奔波于杭州、绍兴,寻觅地皮,营建府第。第二年,“徐大夫公馆”在绍兴五云门落成,合家迁至绍兴。在绍兴置买田产,本可享尽荣华富贵,但好景不长,这年冬季,父亲徐春荣因在四川为官时与总督刘秉璋征办洋教案受到牵连,朝廷降旨严查,徐春荣见事不妙,吞金而亡。

  父亲一死,家中失去主持,又加春荣公妻妾四人,人口繁多,入不敷出。为度生计,以变卖家产度日。徐哲身生母万氏有一妹嫁在与白岩村相邻的施家爿村,家道中兴,有姐妹相靠。徐春荣又在白岩一带置有田产,所以,徐万氏带着哲生、衍生、良生兄弟三人回白岩老家。哲身失去管束,更加放荡不羁。一日,母亲万氏叫他去城关收店租。那时,南大街大半店面是徐家的。他收来五十块(有的传说一百块)银洋,刚跨出店门,就有人向他乞讨,他往钿褡里一抓就掷给乞者二三块。众人见后,纷纷向他行乞,一条街还没有走出头,店租全数散尽。人家吃肉馒头是恨不得皮薄肉馅大,而徐哲身正好相反,把肉馅子掷给狗吃,自己吃馒头皮。他对狗特别有感情,家里养着几只狗,只只被他饲得滚壮塔鳅。还常常把家里的红烧肉偷出去喂狗,整天与狗为伍,不但学狗叫,还与狗争食玩耍。到了十六、七岁,还是只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一日在绍兴行赌,所带银两输得精光。他邀来偷儿偷偷地潜入“徐大夫公馆”,偷出二庶母葛氏备置的红木棺材,准备出卖还赌债,被“徐大夫公馆”的佣人抓住,因他久离公馆,佣人已不相识,把他毒打一顿。幸亏被二庶母葛氏及时得知,认出哲身,才得相救。葛氏见他失魂落魄,就留在公馆,卖掉首饰替哲身还了赌债,并引导哲身走上正规。哲身感激不尽,在公馆闭门思过。

  在葛氏的调教下,徐哲身走上正路,开始读经书走举业,并参加两次乡试,都未中轼。光绪癸卯(1903年),徐哲身二十岁那年,入县学。在那里开始接触通俗小说,他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但范围太小;曲可以品汇事物,但曲高和寡;书可以言事、通政、处变,亦可发乎天地之情、山川之气,然而只能憾上而不能达下。惟有通俗小说,可以挽救浇风,医治薄俗,即使村妇牧童,走卒贩夫,人人都能读能懂。于是他废弃举业,回到老家开始通俗文学创作。但在家里努力了一二年,终无收获。后在二庶母徐葛氏的鼓励下,决计去日本游学。

  当时,西洋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出洋留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洋热潮。据徐秀文说,葛氏为送徐哲身去日本留学,变卖了贴己细软,还卖掉了红木棺材,并找熟人荐徐哲身去日本读书。

  5、纳艳妾丢饭碗走上卖文之路

   徐哲身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家研读历史、研究小说创作和收集创作素材。一晃又过了两三年。

  光绪戊申(1908年),经父辈老友推荐进苏州府衙作幕僚。因他只是个小吏,收入甚微,整日小心翼翼地在官场行走。工作之余,收集朝廷掌故,研究清室治乱之源;远读史籍,近记民间舆论。把读书心得和初期创作的通俗故事一一装订成册。同僚揶揄他俗,妻奴讪笑他痴。他都置若罔闻,年积月累,收集颇丰。一日,徐哲身游玩寒山寺,诗兴大发,在壁上题了一诗,其中两句:“诗心此日何人会,独听寒山夜半钟”。围观者指责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此时有一位翩翩君子从人群中挤向前来,读了诗作,力排众议,赞为好诗,解了他的窘境。事后才知是陈蝶仙。陈蝶仙名陈栩,泉唐人氏,号天生我虚,在文坛已有盛名。于是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陈栩有一曲《浣溪纱》,词句写得缠绵缱绻,浓艳华丽,把初出茅庐的歌妓周小红赞美成天仙般的美艳,狐精样的可人。徐哲身被纤纤词句倾倒,找上门去与周小红见面。这一见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决计为周小红赎身。徐哲身回嵊州老家,卖掉田产,赎出周小红,纳为侧室。并在苏州购置宅第,取名“养花轩”,自号“养花轩主”。从此整日留恋于温柔之乡,赏花吟诗,不理世事,连衙门公事也抛在脑后。徐哲身与周小红缠缠绵绵的爱情故事曾在苏州成为美谈,“鸳鸯蝴蝶派”的著名作家天生我虚记有此事。

  当他从醉生梦死的温柔乡里醒来时,前途已是一片黑暗。因他长期请假,被上司除名,失去了幕僚之职。此时的徐哲身已有一妻一妾,肩上负担沉重,家乡的产业已被变卖一空。他为了养家糊口,走上卖文度日的生涯。当时卖文度日是文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等行业,替人家写文章,写得好是人家扬名,写得欠妥要遭无端呵斥。他过了近半年的寄人篱下的卖文生活,在天生我虚的鼓励下毅然走上创作小说的道路。当时,革命风潮风起云涌,报纸杂志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不断面世,近代文学开始发端。徐哲身从苏州迁居上海,正式从事了文学创作。也因为有天生我虚和徐哲身等这么一批饱学文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功业——那就是拉开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序幕。

  6、厚葬二庶母徐葛氏

   徐哲身在民国初年已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在上海购置别墅,以著书卖文为生。他是个多产作家。当时,稿费丰厚,家道中兴。自从他偷红木棺材事后,深感二庶母葛氏之恩,把葛氏视作生母奉养。

  徐葛氏是江西清河县人氏,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徐春荣在江西征剿红羊时纳为侧室。婚后未曾生育,与原配汪氏、四妾刘氏三人居住绍兴徐大夫公馆。汪氏死后,徐大夫公馆由葛氏掌管。她在绍兴无娘家亲人,孑然一身,孤苦寂寞。民国后,在绍兴的徐公馆败落到只能靠出租房屋维持生活的地步。徐哲身是她亲近的唯一亲人,不但提供生活费用,还经常从上海回绍兴看望二庶母。二十年代初,葛氏去世,徐哲身披麻戴孝,以尽孝道,并为徐葛氏厚葬。他请来九副戏班,搭台演戏。按照家规,凡徐家演戏,开台戏必须演《打台州》。《打台州》的内容为:徐春荣任浙江省全省营务处时,奉总督刘秉璋之命,去台州金仙寺征剿黄金满之事,是一出歌颂徐春荣孤胆剿反贼的大戏。徐家视为荣耀,二庶母生前百看不厌。但黄金满是反清志士,在民国初期演这样的戏,弄不好要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徐哲身一生尽孝,不去考虑个人得失。他说二庶母生前喜欢什么戏就做什么戏,照例演出《打台州》。又请来和尚道士做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升天。徐大夫公馆内,笙歌箫鼓,通宵达旦,梵音阵阵,香烟袅袅。黑纱白幔,满院哀戚。发丧那天,白船素轿,排成数里长队,浩浩荡荡,向上灶进发。路人驻足围观,见如此威风厚葬,惊叹不已。徐春荣的墓在上灶,建有墓道、墓坊,气派不凡。徐春荣妻妾四人中与夫合葬的只有原配汪氏和二妾葛氏。可见,身为长子的徐哲身对二庶母的敬重之心了。

  7、教读洋学生

   徐秀文第一次去上海徐哲身家时是民国十九年春。当时,嵊州山匪很多,沿山一带的财主人家或多或少遭受损失。徐秀文为避山匪之害去上海投奔大叔徐哲身。徐哲身的公馆在新石路维新里31号。五开间,二层楼,有花园,十分幽雅舒适。

  一日,徐秀文去街上闲逛,见有相面的,就去问个凶吉。相后,相面先生要价五块大洋。当时,徐秀文只带两块,真是阮囊羞涩,低声下气地向相面先生道歉,说定下午一定送来。相面先生以为是个地方小流氓,抓住徐秀文的衣襟不肯罢休。徐秀文一急,讲出满口嵊县土话。相面先生一听,忙松了手,问徐秀文府上何地。当得知是嵊县人时,忙陪笑、递烟,再也不要相面钱了,反把徐秀文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徐秀文回家后,讲与大叔听,徐哲身一本正经地说:“追随王金发革命的嵊县志士,王金发被害后,找不到适当的职业,就流落上海,混迹于黑社会,形成了上海的一大帮派——‘嵊县帮’。要在上海向某人报仇泄恨是件很容易的事,这群哥们一呼即来。但要在上海干正经事,在上海站住脚,也就因嵊县强盗的名声在外,人人谈嵊变色,难上加难。”他告诫徐秀文,要在上海发展,就得上走官道,下收学生,上下结成网络,才可图自身发展。可见当时嵊县人在外谋事的艰辛了。徐哲身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客厅里挂有一张很大的吴铁民、王晓赉、徐哲身三人合照。也有徐哲身与其他民国高级官员的照片,也挂蒋介石的照片等,并与各界名流往来频繁。

  那时,徐哲身创办了“文学函授班”。“文学函授班”每期六个月,每个学生函授费60元。他还开设了面授班,面授班学费自愿为主。据徐秀文介绍,民国十九年秋季面授生中有四个外国学生。这四个洋学生,每天晚上来徐公馆听课一个时辰。先读《秋水轩尺牍》,后讲述中国文学史。每晚结束时,洋学生就拿出准备好的银圆交给徐哲身,算是该晚授课的学费,徐哲身照收不误。

  8、老来著书忙

   徐哲身的生活钟是:上午十时许起床,吃中饭,下午写作,晚上应酬,应酬回来写作到深夜三四点钟。那时,他已是五十余岁,身体很虚弱,写的又是长篇。因此,雇来一个书记员,徐哲身在花园里边踱步,边吟书,书记员跟随速记。他在规定的写作时间里,闭门谢客,又不许家人大声喧哗,公馆上下,一片清静。绿树婆娑,时花吐芳。过小桥、踏绿茵,转红亭小廊,面假山怪石,楼上美人如云,彩裙如蝶,此时此景,正是著书的最佳场所。他是在美人与美境的怀抱中著书。所以,在他的笔下流不尽的鸳鸯蝴蝶,才子佳人的绵绵之情。

  “鸳鸯蝴蝶派”文学说到底就是言情文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阶段,在大陆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初。该派从形成到禁绝的四十多年间,作者队伍庞大,刊物很多,作品如山,流传很广,影响颇深,是至今为止任何文学流派所不能比拟的。据刘杨体先生统计,单长篇小说就出版了1980多部。朱自清先生在评论该派小说时便说:“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徐哲身的言情小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情的流露。他注重消遣性,文章洒脱,文字清丽,从真情的流露中使读者感悟到世态的炎凉,做人的道理,爱情的真谛……他与张恨水是同一文学流派的文友,张恨水的《啼笑姻缘》出版后,他为唱和张恨水,着手写了一部《反啼笑姻缘》,两部书一出版,在上海滩就引出了一段文学佳话。其后,一些类似《反啼笑姻缘》的作品竞相出版。如《反三国演义》……延续至今,仍有人因袭。

  9、第六房姨太太

   徐哲身爱花草虫鱼,也爱女色。与他往来的名伶名妓很多,常以诗歌、字画等分赠美人。家中明媒正娶的妻妾已有五人,原配汪氏,次妾周小红,三妾顾怜影(四妾五妾未知姓氏)还有侍女、丫环等等,真是美人云集,群艳一窟。

  民国廿五年春,徐哲身娶回第六房姨太太。六姨太是安徽人,是个演员,年方十八,长得眉清目秀。六姨太整天躲在房里,步门不出。一日,徐秀文有事去六姨太房间,见六姨太眼泪汪汪,见了徐秀文想说些什么,但欲言又止。事后,秀文留心六姨太动静,她常常一个人闷闷不乐,暗暗垂泪,似有难言之隐。

  一日,徐秀文与大叔聊天,秀文问:“大叔已快六十,还娶姨太太?”徐哲身笑笑答道:“我年老,她年轻,住在一块,通融阴阳之气,有益于我。”约过了半年,徐哲身突然送六姨太回安徽老家,还送了不少银洋。六姨太叩头谢恩,挥泪而去。事后,徐哲身道了真言:原来,这女子家遭灾荒,与父母逃难到上海,不幸与父母失散。被人卖进戏院做戏,她所在的戏院不景气,又被老板卖进妓院,流落风尘。徐哲身把她赎出做了六姨太,在六姨太的再三恳求之下,徐哲身四处打听她父母的下落。后得知其父母已回原籍,于是就把她送回老家与父母团聚。当时的上海,是个十里洋场,花花世界,喜欢女色的多情公子能有此举,确是不易,单凭这一点就够得上“义士”之誉了。

  10、家乡避难反成灾转道上海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战事暴发,日本鬼子侵占上海后加紧物色汉奸官员,因徐哲身在日本留过学,要他出任伪职。日本鬼子侵占东北三省的第二年,徐哲身创作了《大清三杰传》,用他的妙笔来歌颂和宏扬爱国精神,以此激励中华民族的抗战爱国的热情。他怀着一腔的爱国之心,怎能去充当日本人的走狗?当他听到日本鬼子的企图后,徐哲身未等鬼子上门就毅然举家迁回白岩村避难。

  徐家在白岩村有三所宅第,一所是老屋台门,是徐哲身祖上建造的一座三间两居头,已分给徐哲身叔父辈居住;一所在村西北角,三间一字屋,是徐哲身爷爷辈建造的,分给徐哲身之父徐春荣的祖屋,徐哲身小时就住在这里。这所房子已是破旧不堪;第三所是徐哲身的父亲徐春荣发迹后,在村子里建造的五间两居头的官厅与三层楼花楼。因徐哲身长期在外,官厅由他的两位弟弟衍生、良生两个房派的子孙和堂兄堂弟住着。哲身仓促回家,住房一时应付不了,他也毫无怨言,把女眷暂住在徐秀文家里,男丁仆人安顿在徐家祠堂,并委托徐秀文请来泥水木匠修起三间老屋。徐哲身从匆匆避难到匆匆修房和匆匆搬家,在阔别多年的家乡过了一个忙忙碌碌的活囵年。

  白岩是山村,房子依山递建。徐家老屋建在坑边,屋与屋层层叠叠。徐哲身的楼房后壁墙后面有一块平地,只是隔着一条深坑。当年他祖母为了利用这块平地,在楼房后壁墙开出一道小门,二楼房门与平地架起一条二尺来宽的天桥。平地上建起茅亭,种植四季蔬菜和果瓜花草,人称“花园草地”。徐哲身的祖母及徐哲身小时常在这时乘凉游息。徐哲身修起三间祖屋后住在这里读书著文,几乎与外人隔绝,隐居深山老林,继续写作。

  白岩村位于嶀山腹部,嶀山与五百岗相连,历来是山匪强盗出没之地。一天傍晚,徐哲身吃过晚饭与徐秀文在茅亭吃茶闲谈,突然从山崖上爬下三个强盗,一个把住天桥,两个围住茅亭,说是这一带是他们的地盘,索要2000银元的保护费。遭劫后,徐哲身在家乡难以存生,又转道宁波从海路回到上海,蜗居徐公馆。

  徐哲身回上海的消息不胫而走,日本鬼子三番四次登门,要求他出任伪职,他不为所动。是年七月的一天晚上,他赴宴回来后觉身子不适,挨到天明,气绝而亡。

  11.简短结论

   徐哲身是我国近代文学的著名作家,“鸳鸯蝴蝶派”(又名“礼拜六文学流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二十岁开始通俗文学创作,宣统二年(1910年)移居上海走上卖文生涯。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创办“函授小说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他前期主张“小说消遣”,后期主张“小说救国”。所以,他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长期从事言情、社会、武侠、侦探、宫闱、历史等方面的通俗小说的创作,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汉宫二十八朝演义》、《曾左彭三杰传》、《峨眉剑侠》、《反啼笑因缘》、《官眷香梦记》、《香国春秋》等。徐哲身的作品得到了“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天生我虚的衷恳评论:“徐某言情之笔,吾堪与敌;若写宦途人物,吾或逊彼一筹。”

  当代“民国文学史”研究专家夏双刃在他的《民国以来旧派小说家点将录》中,列出了108位重要作家。其中张恨水位列第三位,陈蝶仙第五位,蔡东藩第六位,周瘦鹃第十三位,许啸天第二十四位,徐哲身第二十六位。可见徐哲身在民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其成就也被后世公认。

  解放后,“鸳鸯蝴蝶派”遭到全盘封杀,时间达40年之久。这一流派的著作被束之高阁,作者也从此不见经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渐渐解禁后,书市上逐渐出现了这一流派的作品,徐哲身的著作也被不断重版重印。

  (本文作者:现职于嵊州统战部。)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