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尔韬,原名晔,号芝别号袖花老人,善操琴,明代崇祯朝任武英殿中书舍人,作《五建皇极》等谱,为嗜琴成癖的思宗赏识,受命校正历代诸谱,撰有《五音取法》、《五音确论》、《原琴正议》、《审音奏议》、《徽言秘旨》等琴著,其中《徽言秘旨》收有《归来曲》、《苏门长啸》、《烂柯行》、《参同歌》、《安乐窝》、《据梧吟》、《鲁风》、《敲爻歌》等琴曲七十三首。尹尔韬在古琴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明清之际极负盛名。
尹尔韬人生经历
尹尔韬年幼时多病,父亲命他学琴以自娱。有一次,在范与兰家弹琴,在座的绍兴琴师王本吾发现了他的才能,称赞他:“何其敏耶!”遂教授以“指法、音律、雅俗之殊。”从此,尹氏琴学大有长进。尹尔韬曾参加同门张岱、范与兰、何紫翔等人结成的“丝社”,每月集会三次,交流切磋琴艺,他与王本吾、张岱、何紫翔四人四琴合奏,如出一手,听者为之折服,可见造诣之深,技艺之高。尔韬“视一切家人生产及举子业夷然不屑也!”成年之后,他遍游三吴、八闽、淮海、湘湖等地,所到之处必访当地能琴之士,和他们不倦地探索交流琴艺。“初善新声,渐合古调,既而旁通曲畅,无所不究,积二十年,乃游京师。”
崇祯朝时京师正物色依咏作谱的人才,主持此事的中书舍人文震亨在北京的长安街头遇到了尹尔韬,高兴地说:“君至,谱成矣!”原来,崇祯皇帝朱由检写了五首歌词,有数百人应诏作曲,都未能中选。尹尔韬被推荐给皇帝,在仁智殿受到召见,并演奏了《高山》、《塞上鸿》等曲。
尹尔韬受命谱曲之后,根据歌词中风雷雨旸等词句,审音取法,以散、泛、滚、拂、拨剌、轮、带(指法),写其情状,无不曲肖。崇祯按谱抚弦,一一称旨,不觉失笑说:“仙乎,仙乎,此人果有仙气。”一时传到宫廷内外,人们都称之为“芝仙”,于是芝仙就成了作者的别号。尹尔韬后来被任为武英殿中书舍人,受命整理内府所藏历代古谱。在此期间,他写出了《五音取法》、《五音确论》、《原琴正议》、《审音奏议》等著作。
崇祯皇帝后来又写了《崆峒引》、《烂柯行》等宣扬道家思想的歌词五首,再命尹尔韬谱为琴歌。谱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送上去,农民起义大军入京,皇帝自尽,尹尔韬也亡命在外,栖遁山中,后侨寓淮上,辗转山东淄川、青州一带,最后徙家河南卫辉府(治所在汲县,今河南辉县;其子尹域,为汲县痒生。),喜爱苏门山水之胜,徜徉其间,与明末遗老、著名学者“夏峰先生”孙奇逢为友,挥弦无虚日。在此期间,他又写了《苏门长啸》、《夏峰歌》、《安乐窝歌》等琴曲。
长年客居异乡的尔韬,“老而弥窘,欲还首丘,不能装束”,康熙二十一年(1682),借辽东籍正白旗人杨茂祖(字绳武)从卫辉府知府任迁官两浙之机偕同返回故土越地,卒年七十有八。
尹尔韬生卒概年
今人严晓星先生曾撰文“古琴家尹尔韬史料稽考”,对尹尔韬生卒年有过考论。文震亨之子文果有一首《鼎湖篇赠尹紫芝内翰》诗,其序云:“丁丑、戊寅间,先公受知于烈皇帝,遵旨改撰琴谱,宣定五音正声,被诸郊祀。上自制《五建皇极》、《百僚师师》诸曲,命先公付尹紫芝内翰,飜谱勾剔。时司其事者,内监琴张,奉命出宫嫔褚贞娥等,礼内翰为师,指受琴学。颁赐紫花御书、果酒缣葛之属,极一时宠遇。迨闯贼肆逆,烈皇帝殉社稷,诸善琴者偕投内池。内翰恐御制新谱失传,忍死抱琴而逃。南归,谒先公于香草垞,言亡国时事甚悉,从此三十九年不复闻音耗矣!癸亥秋,余在寒溪,内翰忽来相见,如梦寐,意欲薙染,事余学佛。余伤之,为赋《鼎湖篇》以赠。”可见明朝亡国后,尹尔韬南逃看望文震亨;癸亥年(1683)秋在寒溪见文果,当时尹尔韬仍在世,则他的卒年最早不过当年,又据《尹芝仙先生传略》“卒年七十有八”推算,生年最早不过1606年。又据《徽言秘旨订》中孙洤写于辛未年(1691)的《代徽言》“今先生往矣”,则他的卒年最晚不过当年,生年最晚不过1614年。也就是说,尹尔韬的生年约在1606—1614年之间,卒年约在1683—1691年之间。
《夏峰先生集》有一篇《尹芝仙传》:“......幼读书好弄,十余岁,闻人弹琴,遂悉心其学者十年......”可知尹尔韬学琴之时已有“十余岁”。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其同门张岱《绍兴琴派》所记他们从王本吾学琴的时间为1618年,如尹尔韬生于1614年,则此时才五岁,学琴似不可能,尚可前推数年,则他的生年最晚在1608年,卒年最晚也在1685年。
结合前文考得的基础,尹尔韬出生在1606-1608年之间,去世在1683-1685年之间。癸亥年(1683)秋他在寒溪拜访文果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卒葬地现无史可稽。
尹尔韬籍贯辩议
今所见《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人物列传)及《中国人名大辞典》,均记载尹晔为绍兴山阴人,其引用出典或为《夏峰先生集》“尹芝仙传”及孙淦编《徽言秘旨订》“尹芝仙先生传略”之资料,孙氏言尹晔为“浙江山阴人”,却与尹氏“原谱自序”和“跋”中署名的“剡溪尹尔韬”有出入,查尹氏传谱《徽言秘旨》中的《琴川指授合古琴谱自序》,其亦自称“剡溪芝仙尹晔”。
考绍兴山阴尹氏来源,以宋代尹焞为始祖。尹焞(1071--1142),字彦明,又字德充,河南洛阳人,宋钦宗赐号“和靖处士”。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次年攻陷洛阳,尹焞辗转流落四川,南宋建都杭州后,召回朝廷,历官徽猷阁待制、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太子少师等职。他力主抗金,与秦桧不合,辞官致仕,寄居三女婿邢纯会稽官署,后卒葬山阴五云乡石帆山。南宋隆兴元年追封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元朝追封文正公;清雍正二年,奉圣旨配享孔庙。
因金兵陷洛阳时,尹焞五子皆遇难,依尹焞晚年遗命,由丛侄圯(别名继哥)之长子镇过继给尹焞第五子均。镇,字昌定,号鹤溪,承阴博士;镇子名淞(字文东),官青州通判;淞子思洛,为东南名士,南宋绍兴四年官余姚县教授;思洛生六子:仲文、仲武、仲熙、仲亨、仲宁、仲安,俱登进士。其中第四子仲亨、第五子仲宁均迁居嵊县,成为绍兴地区最大的尹氏族居地,在嵊支系中,以甘霖尹家村尹氏族人较多,为焞十代孙弼公之后,今存尹氏宗祠“追远堂”,有柱联曰:“河南析派以来科甲绵緜素号衣冠望族,剡北分支而后子孙济济允推礼乐名家”。孙奇逢等以“和靖公之后”将尹晔籍贯归属山阴,不是很确切,乾隆《绍兴府志》“方技篇”引用清人王士禛著《池北偶谈》言尹尔韬为会稽人,也无山阴籍一说。按尹晔琴谱自序所称“剡溪尹晔”,应是最直接客观的籍地描述,其人应为迁嵊尹氏之后裔,籍贯当属嵊县。
尹尔韬琴学地位
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有“绍兴琴派”一篇,对于明末绍兴地区的琴学状况做过这样描述:“丙辰,学琴于王侣鹅。绍兴存王明泉派者推侣鹅,学《渔樵回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珮声》等曲。戊午,学琴于王本吾,半年得二十余曲:《雁落平沙》、《山居吟》、《静观吟》、《清夜坐钟》、《乌夜咏》、《汉宫秋》、《高山流水》、《梅花弄》、《淳化引》、《沧江夜雨》、《庄周梦》,又《胡笳十八拍》、《普庵咒》等小曲十余种。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余得其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遂称合作。同学者,范与兰、尹尔韬、何紫翔、王士美、燕客、平子。与兰、士美、燕客、平子俱不成,紫翔得本吾之八九而微嫩,尔韬得本吾之八九而微迂。余曾与本吾、紫翔、尔韬取琴四张弹之,如出一手,听者駴服。后本吾而来越者,有张慎行、何明台,结实有余而萧散不足,无出本吾上者。”
在王本吾的带领下,绍兴琴乐得以振兴,在几个弟子里以尹尔韬成就最为突出。尔韬在古琴演奏上有相当的造诣,令当时的崇祯皇帝大为赞叹,称其有“有仙气”,故号芝仙,被任为武英殿中书舍人,受命整理校正内府所藏历代古谱。尹氏以一布衣受天子知遇,无疑是对其琴学的高度肯定,也是琴坛的无上荣耀。在琴学理论研究上,尔韬也有独特贡献,尹氏传谱辑为《徽言秘旨》,谱稿定于明末,初刻在清顺治初年,收六十曲。清康熙三十一(一六九二)年,孙淦重订,又收十三曲,共七十三曲。桐山张英在序中评价此谱“其论指法最严,且悉洞精逹微,穷极旨趣,芟俗响而存古音,薙凡调而尊正始,可谓琴学之大成。”
康熙间“汇辑名家琴谱刊刻而成”的《德音堂琴谱》收录尹尔韬大量传曲,《诚一堂琴谱》将尹氏琴曲《鲁风》列于全书首位,可见其当时已经成为一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知名琴家,在琴学历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尹晔撰《徽言秘旨》(听月楼藏版)、孙淦编《徽言秘旨订》(夏峰藏版)、《夏峰先生集》(丛书集成本)、张岱《陶庵梦忆》、光绪《辉县志》、乾隆《卫辉府志》、乾隆《汲县志》、乾隆《绍兴府志》、乾隆《浙江通志》、《中华尹氏通志》、严晓星撰“古琴家尹尔韬史料稽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