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用泥巴再现屈原笔下的风采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徐华铛 2012年02月14日16:53:48 

——彩塑《九歌》赏析

东君

云中君

大司命

河伯

  《九歌》是古代诗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为素材创作的一组光辉诗篇,充满爱国的浪漫主义色彩。泥塑艺术家、高级工艺师张立人用彩塑再现了《九歌》的风采,成为泥人中的经典。

  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张立人归纳成十个人物形象:东君、云中君、河伯、东皇太一、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国殇、礼魂。

  “东君”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张立人塑造了东君面对凶恶的天狼星,扬弓取箭,为民除害的形象。东君环眼虬髯,魁梧壮美,面对邪恶,怒目喷火,其凛然气势,犹如奔腾咆哮的大河,势不可挡。东君遍身通红的色调,则象征太阳的光辉。人物上身的倒三角和下肢的两个圆形有机地结合,稳如泰山。弓和箭的一竖一横和两条手臂的交叉形成参差对比。奔放飘逸的浓密长发打破了造型上的平衡,使浓发的气势和喷火的眼神生动地交织,体现了太阳神“清除邪恶、广布德泽”的意蕴。

  “云中君”是云之神。张立人塑造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来象征云神。少女上身赤裸,黑色的长发顺着手臂的方向飘拂,造成向外放射的动向线。飘带和胸罩,装饰着云纹图案。创制者还别出心裁地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把光灿灿的铜丝卷曲成一股由小到大的环状圆圈,从云中君的手中奔泻而下,舒卷自如,光被长天,较好地体现了“布甘霖于天下,施泽恩于黎民”的诗意。

  “大司命”是神话中主宰人类寿命的神。张立人塑造了一个冷酷、严峻而又诡秘的男性形象。大司命扬臂侧身,上身的肩、臂和衣袖被夸张了,从而突出了手中那杆掌握人类命运的朱笔和揣在怀中的寿命簿卷。并有意让衣袖遮住脸的下部,使笔墨置于威严的目光之下。额上的明珠又加重了慑人的力量,令人悚然敬畏,较好地表达了“何寿夭兮在予”的意境。

  “国殇”是哀悼为国捐躯将士的祭歌。当时的楚地人民在强秦压境下,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张立人把战争的壮列场面集中在一个为国捐躯的将士身上。将士叉开双脚,双手紧攥长戈,身躯挺拔,雄健宏浑。闪耀的双眼向上射出刚毅的寒光,表现了为国牺牲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将士已为国捐躯,故人物肌体采用了泥土本色,与闪亮铜丝穿缀的甲骨,形成生与死的质地对比。创制者又在将士身上干擦青粉,在双目中点上绿光,在头盔上插上羽毛,使整个形象平添了一层肃穆、凝重、悲壮的气氛,体现出“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诗意。

  其他如“东皇太一”、“河伯”、“少司命”、“湘夫人”、“山鬼”、“礼魂”等六位形象也都各有特色。如 “东皇太一”是天上尊贵的大帝,作品突出了大帝威严、仁慈和豪华的仪态。“河伯”是祭祀河水的乐神,作品以河伯骑白鳖在黄河中遨游的形象来体现。“少司命”是主宰儿童命运的神,塑成了一个怀抱婴儿的温柔少妇。“湘夫人”是祭礼湘江水神的祭曲,创制者用蛾皇和女英投水前抱头痛哭的形象来体现。

  整组彩塑形象洋溢着屈原的爱国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服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风貌,图案借鉴了楚国青铜器和漆器的纹样,时代感很强。

  相关文章
编辑:钱俊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