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一个农村电影队老放映员的回忆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胡桂珍 2012年04月01日11:03:25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甘霖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在甘霖、北山、平山、汉溪、奖山等公社巡回放映电影。我们电影队宗旨是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那时,农村普遍没有通电,大跃进公社化年代,经常召开大会,因此哪里开大会,我们电影队就奔向哪里,为大会发电照明、扩音,以提高大会质量,这是我们的份内事。1958年10月1日,在谷来召开北山区人民公社成立大会,我们就赶到谷来为大会服务,还放映了电影。接着我们就在北山区竹溪、徐家培等地巡回放映。每到一地放映电影,都是由当地群众为我们运送机器。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山区连单轮车路都没有,二百多斤重的一台发电机,要两人抬着走,放映机、扩音机、扬声器等物,还需要三个强劳动力挑着走。放映队员做到人不离机,机不离人,必须有专人押送机器。我们每个人肩上要背着一个被包、一只背袋,袋内装着衣服、毛巾等日常用品。我们每天翻山越岭,山很陡,上岭时脚踝头要碰上石步阶,下岭时石步阶又要扣着脚膻肚,当时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踏上小石子,一不小心,整个身子向下滑,我急忙用双手紧紧抓住路边的树枝或杂草,以防滑倒。这样从一早走到天黑,才到达目的地,匆匆地吃罢晚饭,紧接着就开始放映电影。电影放完了,整理好机器,已是深夜。我们一般都住宿在祠堂庙宇内,不论寒冬酷暑,将雨布在地上一摊,上面放上被子,背包或衣服当作枕头,就呼噜噜地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往往已是大天亮。如果寺庙是村校,那就幸运了,把四张课桌拼成一张床,既干燥又舒适,似乎胜过现在的五星级宾馆。

  我们农村电影放映队,不管山高路远,风雨无阻地把电影送到山村。南山区的东景山、西景山、六洞口、毫石的东陈、西陈、外坪、石岱山、求杓湾等地都是在高山上。有一次,我们来到求杓湾,那里从来没有放过电影,有的老人竟拿着土烟杆到电灯泡里来点火吸烟,有的拿着葵花秆到电灯泡边来点火,准备回家路上照明,也有的放映时,用双手去摸银幕,光光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觉得奇怪极了。待电影放完了,他们还舍不得离去,围着我们问这问那,夸我们怎么有这么大能耐,这许多人藏在什么地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奇妙。 1958年,毛主席发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各行各业都大放“卫星”,向上级报喜。我们电影队也不例外,也要大放“卫星”。但那时汽油非常紧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汽油不能发电,怎么放得了电影呢?真是难煞我们了,后来打听到县长欧阳亚东有购买汽油的审批权,当时,我才廿一、二岁,正是初生牛犊,满脑子只有一个“干”字,急着去找欧阳县长。找到他家正是中午时分,他们一家人正围着桌子吃中饭。欧阳县长听到外面有人找他,立马放下碗筷走出门外,把我迎进屋里,搬出他原来坐着吃饭的那条长凳,叫我一同坐下,主动问我有什么事。我告诉他,我是甘霖人民公社电影放映队放映员,放电影急需汽油,我便拿出事先写好的申请书,请他审批汽油两桶,他看后便拿出上口袋的钢笔,毫不犹豫地在上面批了“同意购买”四个字,还像父辈般地对我说:“小姑娘,要注意身体啊!”岁月已流逝了半个多世纪,他是一县之长,一点都没有官架子,对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干群之间骨肉相连,鱼水之情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有汽油了,我们就可以大放“卫星”了。有一次,在群众大力支持下,在寺前、高家、黄胜堂、尹家、叶家、上朱、西王等十八个自然村,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内,争分夺秒地放了十八场电影,片名是《丰收红旗处处飘》。白天光线太亮,群众帮我们布置场地,将一栋普通房子用黑布一遮,就变成了临时电影放映院。放映后,群众立即帮我们搬运机器,一整天马不停蹄,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分钟,紧接着第二天的夜场又要开始了。人虽然感到十分疲劳,但是大家的心情却是非常振奋、非常激动。

  在那个大跃进年代,群众生产积极性很高,什么都要“比、学、赶、超”,争先进、插红旗成为时尚,搞什么“无草坂”、“抢收抢种”,往常都要开夜工。我们电影放映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与群众打成一片,夜里为他们发电照明,插播革命歌曲,鼓励劳动热情,还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每天半夜时分,大家累了休息片刻,趁休息时间,我们就放电影给他们看。那时,我们放过的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等等。那时,讲普通话一般听不懂,为了提高放映质量,让大家看好电影、看懂电影,我们还做到映前内容介绍,映中解释,映后总结。大家看完电影,个个精神抖擞,劳动热情高涨。当年,我们甘霖电影放映队,曾经荣获绍兴地区宣传优胜光荣称号。

  1958年,毛主席发出“大办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县委决定建造南山水库,做到雨季蓄水防涝,旱季放水抗旱,确保农业生产大丰收。由欧阳县长坐镇工地,开展南山水库大会战,二万余名民工突击挑坝大会战。当时,根本没有机械化,一筐筐泥土全靠民工肩挑、车拉。运土队伍似几条长龙游动不息。无论白天黑夜,工地上人山人海,十分壮观。晚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我们在工地上住了半个月,白天同民工一块肩挑运土,夜里开着机器发电照明。

  从南山水库工地回来,我们便接着参加开发三界茶牧场。时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参加战斗的民工个个热气腾腾,他们脱掉棉衣、鞋袜,卷起裤脚口,有的脱光上衣,赤膊上阵,还浑身是汗,那真是热火朝天,干劲冲天。我们电影队与民工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我生下第一个孩子刚满月,就参加甘霖电影放映队工作,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加上从小在城里长大,在山区放映电影,每天都要爬山越岭,从清早走到天黑,身体感到疲惫得很。当电影放到瑠家田山口村时,我终于病倒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办呢?大家都为我急得束手无策。学校的一位女老师知道了,急忙扶着我到她的床上躺下。我先是冷得受不了,她一条条为我添被,一共盖了三条棉被。睡了一觉醒来,大汗淋漓,全身疼痛,我又喊太热了,她又为我把棉被一条条拿掉。后来,村里一位群众知道我生病了,立即请来一位乡村医生为我治病,那位医生只拿了一支体温表、一个听诊器,一测体温有39.8度,确诊是脚赶风病发作了,给我服了药后,高烧就退了。可是第二天,我跑不动路了,万般无奈,我一个人只得留在瑠家田、山口村休息了几天。群众给我送吃送喝,端汤送药,无微不至,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山村父老乡亲的情谊给了我温暖和幸福。时间已过去五十多个春秋,当年农村电影放映队的战斗历程,至今仍记忆犹新,永远铭刻在心,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本文作者:原甘霖公社电影放映队放映员,博济镇文化站退休。)

  相关文章
编辑:钱徐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