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唐故云骑尉吕公夫人周氏墓志铭并序》续考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朱 刚 2012年06月06日17:14:52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有一块唐代墓志《唐故云骑尉吕公夫人周氏墓志铭并序》,撰写者“沙门鸿渐”。笔者曾发表《“沙门鸿渐”与“陆羽卒年”考》一文于2010年第1期《嵊州春秋》,已对“沙门鸿渐非陆羽”及“陆羽可信之卒年”做出论证。在考证过程中,发现墓志本身对于嵊州古代人文、乡里建置的研究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今补充资料续考,以期对墓志的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挖掘和认知。

  一、墓志出土情况及铭文内容

  1982年,浙江嵊州(原嵊县)毫石乡大岩坂村出土一块唐代墓志---《唐故云骑尉吕公夫人周氏墓志铭并序》,撰写者署名为“沙门鸿渐”,墓志现藏嵊州市文物管理处。

  墓志青石质,高52,宽54,厚7厘米,文22行,满行21字,计419字,正书,分序、志、铭三部分,文辞简洁,书法娟秀。墓志全文誊录如下:

  《唐故云骑尉吕公夫人周氏墓志铭并序》

  沙门鸿渐述

  夫人汝南周氏,晋尚书左仆射顗之裔孙,皇朝处士倩之女也。夫人天姿淑慎,敦行礼节。清冲彻于和稷,仁惠侔于凯风。初笄结缡,方其日信。椒花明事,姑之赞礼。敬有佐夫之贤阃,教不必八荀倾泻,宁唯二谢。及府君没后,操行弥于屈体,卑牧勤无告劳,雪宴秉于春敷,雷池诫于清节。奄以永贞元年九月十日寝疾而终,春秋八十二,呜呼哀哉!

  夫人贞而有礼,哀而不容。满座珍羞,肯舍江流之味;在身衣服,那关簪蒿之微。可谓德表绵乡,名封石窌。是年十二月七日,附葬于礼让乡新亭里小圩村陶燕山,迩先夫之茔,礼也。长子上柱国,才名于世,行穆于家,皎;次乡贡开元礼州学助教,琬,贾中丞改名德彝;次太清观道士,希言;次金吾兵曹,伯诚等。长号不闻,灭性无补。孝子皎等追蓼莪之息,痛襁褓之怀,恐陵谷迁变,乃命员石,以记遗芳。铭曰:

  卿族济济,令闻锵锵。联华继美,其家遂昌。

  子必均授,衣无我裳。夫乃先殒,闺乃又孀。

  阅水东驰,崦光西晚。电火空飘,丹炉不转。

  道门妙入,迹留生代。爱子临诀,展车山裳。

  慈亲无奉,渺然天际。龟谋林麓,马鬣泉涂。

  新亭燕岭,得之贤夫。银蚕不织,石兽长伏。

  何年路断,何代松孤。千秋万载,永奠寒鱼。

  二、墓志涉及人物

  1、墓志主人周氏,祖籍汝南,为晋尚书左仆射周顗之后裔,唐代处士周倩之女,云骑尉吕公之妻。周氏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十日病殁,十二月七日附葬先夫之茔,终年八十二岁,按此可推其生年当为公元724年。其父周倩称处士,有德才隐居不仕;其夫吕公先逝,生前任职云骑尉,武官正七品衔;其有四子:皎、琬(改名德彝)、希言、伯诚。除先祖周顗外,所涉亲属生平资料史籍未载,无法详考。墓志铭文由周氏子吕皎等请沙门鸿渐撰述,主要褒颂周氏淑贤、勤劳之美德,“妇德”、“母道”为核心成分。

  2、墓主周氏先祖:值得一提的是墓志主人周氏出身名门,为晋尚书左仆射周顗之后。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晋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扬州刺史周浚长子,《晋书》有传。司马睿南渡称帝,是为晋元帝。周顗初任荆州刺史,后官至尚书左仆射。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于荆州举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堂兄王导在朝中为相,因此受到牵连,诣台待罪,刘隗劝元帝诛灭王家,周顗为王导仗义执言,而王导不知此事。王敦攻入南京石头城后,王敦即纵兵杀害反对他的大臣与宦官,问王导周顗此人何如?王导没回答,周顗遂被王敦所杀。事后王导发现周伯仁上书为他开罪的奏折,得知真相,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成语典故“伯仁由我而死”即由此而来。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载:“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说的是东晋丞相王导一日到周顗家作客,两人小酌以后,带着凉席到树下纳凉闲聊,王导说到兴头上,竟忘乎所以,伏下身去,干脆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王导指着周顗的肚子,问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周顗回答:“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咧。”说罢二人大笑不止。成语“空洞无物”源出于此,亦与周顗相关。

  另外,南朝(齐)散文家、音韵学家周颙是周顗七世孙,元徽初,为剡令。

  三、墓志涉及地名考

  墓志出土地为原嵊县毫石乡大岩坂村(今嵊州甘霖镇苍岩大岩坂村),结合墓志所述,主人周氏附葬于礼让乡新亭里小圩村陶燕山,两者属一地。考历代嵊县地方志无“礼让乡新亭里”之记载;查清乾隆《嵊县志》:“礼义乡,在县西南六七十里不等,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都,领图五,领里五,领庄四十七:......”其中含苍岩。由此可知,墓志记载之“礼让乡”实为“礼义乡”之前身。再考万历《绍兴府志》载:“第五十都、第五十一都、第五十二都俱领图二,元俱同宋为礼逊乡。”明成化《嵊志》称礼节乡;明万历十六年称礼义乡;清代和民国延称礼义乡。由此可见,墓志出土地旧时所属乡名清晰的历代演革过程(详见附表)。

  按宋嘉泰《会稽志》及《剡录》记载,嵊州旧时分二十七个乡,有以道德观念命名的,如崇信、崇仁、礼义、忠孝、孝嘉、仁德、积善等;也有以祈祷吉祥命名的,如崇安、永富、富顺、长乐、太平、康乐、开元、升平等;地标性的乡名仅有剡源、桃源、白鹤、灵芝等少数几个。周氏墓志上的“礼让”乡名虽历经演变,但在命名原则上却始终蕴涵“礼义逊让”的儒家思想,有着鲜明的“道德宣教”色彩。

  墓志之“小圩村陶燕山”县志无载。《辞海》言:“圩: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圩田:中国江南地区濒湖低洼地区筑堤围垦而成的农田。《文献通考·田赋六》‘江东水乡,堤河两涯,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之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根据嵊州文物考古资料,今甘霖镇苍岩大岩坂村西北江下山存唐代墓葬群,现尚有唐代残墓3座,周氏墓志即出土于此山。大岩坂村、江下山地理位置濒临剡溪干流澄潭江在嵊州境内最大的支流小乌溪江,古时农村筑堤围田,“小圩”村名或由此而来,陶燕山即今江下山在唐时之旧名。

  《绍兴府志》(疆域志·坊里)前言曰:“隋以前不可考,唐十道图县各有乡有里,然其兴废因革亦靡得记焉。”故此唐代墓志“礼让乡新亭里小圩村”之记载可补嵊州建置史之阙,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