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嵊州围棋的承前启后者——回忆尹卜吾先生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张锡铭 2012年06月07日17:05:30 

  尹卜吾先生是嵊州一位负有盛名的医生。他一生唯一的业余爱好是围棋。不仅棋艺水平较高,还重视围棋活动的推广,是近代嵊州围棋的一位传承者、开拓者。

  嵊州围棋之乡的奠基人

尹卜吾先生像(1907—1979)

  围棋是随国运兴衰而兴衰的一项智力运动。解放前,全国围棋活动已奄奄一息,而嵊县围棋则因有崇仁“五虎”和城关卜吾先生的支撑,依然维护着一片围棋爱好者的乐土。他与新老“五虎”们过往甚密、切磋棋艺不止。抗战胜利后,他鼎力创办过一次全县围棋比赛,也曾邀请过在沪上有点名气的围棋高手新昌回山人潘朗东到他家与老五虎沈秀庚等对弈。其热爱围棋的精神实属可敬。解放后,百废待兴,全县能围棋者稀若晨星,更无人问津。唯卜吾先生家却引领着一些棋迷,围棋活动不绝,犹如黑暗中的一颗星火,熠熠生辉。孕育着燎原的光芒。

  1960年代前后,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围棋被列为体育运动项目来开展。全国性、省级的比赛一再举办。嵊县以“五虎”裘忱法老先生等为代表的棋手,在省级比赛上屡屡取得名列前茅成绩,激发了不少青年喜好上围棋。卜吾先生家进进出出的围棋爱好者迅速增多了。有欲学围棋的,有欲进修提高的,更有慕名来自新昌、天台的棋手,欲交流棋艺的。他家逐渐形成为一个棋艺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热门“棋所”。1966年起,我也成为频繁出入他家棋所的围棋爱好者。经常随他体力许可,或手谈或口谈,从心所欲,尽兴而散。

  1970年代,国家体委重组被解散了的国家围棋队。各省也纷纷跟着组织围棋队。我县体委看到本县围棋底蕴,有不少当时水平较高的棋手。1973年,积极适时地组织了全县围棋邀请赛,以迎接省级比赛来临。这次比赛的参赛者获前五名的除第一名裘愉民外,第二至第五名都是受过卜吾先生教益的棋手。这也是对卜吾先生毕生执着围棋,坚持推进围棋发展精神的一次鼓励。这次比赛对全县影响很大,特别是城关镇。以具有较高棋力者为核心的家庭下棋点迅速铺开。一时间不同棋龄、不同棋艺水平的下棋点超五处以上。王贤希家的特闹热最出名。点上的主持人,他们一方面仍然进出卜吾先生家下棋,一方面在自家下棋点开展围棋活动。由于这些人大都是教师,又在任教学校所在地影响、吸引、扩大着围棋爱好者,使全县围棋人数骤增。人们棋艺水平也在相应提高。

  1974年当时棋童马晓春在卜吾先生家的出现,以及他不久就进入省围棋队集训,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嵊州围棋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们不再把下围棋简单地看成是不屑的休闲人的娱乐活动,而把它视为一项可为国争光是国家需要发展的事业,也是少儿可与之奋斗成才的道路之一。于是有的围棋爱好者就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专业棋手。略懂围棋或与围棋爱好者有接触的家长,则主动积极要把孩子送到较高棋力的棋手处学棋,有力地扩大了围棋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嵊州围棋的发展。卜吾先生家受过教益的几位主力棋手,后来成了培训少儿围棋的佼佼者,进一步推动了嵊州围棋的发展,也为国家和省的围棋事业发展提供了不少基础人才。从此卜吾先生家这颗围棋“星火”究竟起焰。熊熊的光芒辐射到了全县,它为嵊州后来成为全国围棋之乡铺下了一层基石。

  业余围棋爱好者的典范

  卜吾先生下围棋的态度,严肃认真。讲究围棋礼仪,下棋前彬彬有礼,开始后手放盘下,不苟言笑,只闻轻脆的棋子敲枰声。结束后他会与对手简单复盘,过程相当规范。他十分讲究“棋分”,上手是上手、下手是下手,按各自的“棋分”行棋,不许僭越。与“五虎”裘忱法、钜章对弈,他会规规矩矩摆上二子,请弈。对比他弱者则授先或授子数多少不等进行。并按10局胜负计算方法升降,毫不含糊。他每次与人对局的日期、胜负结果,清清楚楚记录于账本。这账本在1967年时居然成了他组织反革命活动所用密码的罪证。连累了与他的对弈者,惹了不少麻烦。这是他出乎意外的遗憾。他认棋账,不认人谁。有位棋友,自以为棋长了,要与之对弈,他毫不留情,拿出账本说话,非照帐进行不可。他又十分自律。当我棋力有所提高,而他变得年老体衰,行棋力不从心时,非要照章叫我执白行棋。我自知棋力仍然稚嫩,自然极力推辞。1975年后,一则我患眼疾,放弃下棋;一则他身体已无力支撑,就再未与之对弈。

  卜吾先生非常欢迎有人到他家下棋。对棋友常用他的下棋心得,深入浅出的结合《棋经》警句传人,以提高大家的棋力。对外地来的棋友,每每热情招待膳宿。忱法、钜章五虎辈不时光临他家,总待之如宾。一连数日,把棋玩个痛快。他也喜欢观弈。有一次钜章到他家下棋,还特约我去与之对弈。他观弈也非常专注,静静端坐,有时喃喃自语,有时点首示意,鼓励我这个下手几句。也随时赞扬上手的奇思妙手。1973年,他竟抱着沉重病躯,连续数天看完全县围棋邀请赛,真有视棋如命之感!

  卜吾先生很注重自身棋力的提高。他订有当时全国的唯一的《围棋》月刊。由于1966年后,此刊物停发了数年。他只能对原存的一些《围棋》,反复欣赏。对刊物中的精彩棋谱每打一次都记下日期,写上略评,我看到有的谱已被打过5—6次了。他还保存着不少民国时期出版的棋书,有线装的、铜版印的。书上均可见到他的亲笔眉批,可知其学棋用功之一斑。这些棋书从不借人,有的封面已毁,有的字迹漫漶。我与他交往多年才借我《桃花泉》、《血泪篇》等数册。我拿到书后不仅及时归还,还重修封面,题上书名。后来,他把《血泪篇》一书,慎重地签上名赠送于我,珍藏至今。

  天才围棋幼苗的呵护者

  马晓春围棋时代的出现,是国家围棋事业发展的必然,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嵊州蕴有生机的围棋沃土有着密切关系。当时晓春父亲马尧祥老师就是在卜吾先生家进出,棋力较高的围棋爱好者之一。当童年晓春在其启蒙下初识围棋后,感到儿子是个棋才,亟需要有位棋艺上佳、棋风正规、棋德高尚的棋手,对幼苗加以呵护时,卜吾先生自然成了不二人选。卜吾先生对晓春也心灵相通,忒有好感。认为他聪敏机灵、下棋思路敏捷、活泼好动,却又每有奇招,后生可望。很喜欢他去下棋。于是晓春每到放学后,总去卜吾先生家下两局棋再回家。马老师曾说:“晓春稍懂围棋后,就常去卜吾先生家下棋,受益匪浅。”晓春识棋后仅数月,棋力大进。卜吾先生尽到了一位珍爱天才棋苗的作用。不久县体委为迎接省围棋队在天台举办的儿童选拔赛,指定卜吾先生家涌现的青年围棋新秀杨维信陪同晓春训练,经常进出于卜吾先生家。晓春终在选拔赛上取得好成绩,后被省围棋队选入集训。晓春去省集训后,卜吾先生仍念念不忘晓春的成长。在我们棋友间经常夸奖他的特殊棋才,希望他早日成为九段国手,眷眷之心溢于言表。晓春也很尊敬卜吾先生,每次回家总要去探望先生,不忘对他的关爱。可惜天不悯人,卜吾先生未能见到晓春围棋时代的曙光就仙逝而去了。

  富有家庭责任感大的男人

  卜吾先生律己修身、严苛齐家、仪表儒雅。他举止稳重,作风正派,似其棋风,是一位富有家庭责任感的大男人。他对双腿绵软无行走能力的妻子,始终关爱有加,令人倍加钦佩。他有多位子女,在其言传身教下,数位儿子都培养成为高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卜吾先生人品、棋品俱佳。棋如其人,人如其棋,在他身上达到了完美统一,让人尊敬和感叹!

  我与卜吾先生交往七、八年,敞开心扉,无话不谈,颇有交情,是我一位师长棋友。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979年,得悉他已重病缠身。怀着忐忑之心特去探望。那天,他咳嗽连连,气喘吁吁,正坐在床中为自己听诊。见到我有些悲欣交集,眼眶红润起来。拉我坐下,欲说很多……。我也激动,即劝说、安慰了几句,逐依依告辞。之后他的形象不时浮现于脑海。我想,要不是遭受无辜的迫害和摧残,恐不会早早离开我们,对嵊州的围棋事业定然会有更多的贡献。

  (本文作者:原嵊州市英语教研员,嵊州市老同志围棋联谊会理事。)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