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嵊县20世纪50年代的全民兴修水利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王顺林 2012年09月14日17:08:37 

  嵊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呈低温多雨,夏秋常有干旱、高温和台风暴雨,故灾害性天气频繁。水灾1950年至1959年,在老东桥下500米处观测,水位在18米以上26次,19米以上17次,20米以上7次。旱灾:7-8月为伏旱,据统计数据表明,伏旱机遇为十年八遇,1953年7月至8月,连旱38天,受灾面积31万亩,成灾15万亩。1955年7月1日至9月8日,连旱70天,受灾为17.96万亩。1957年6月至9月,三次旱灾,有5.6万亩颗粒无收。1958年6月至8月,连旱68天,受灾为14万亩。1956年8月1日,遭12级以上强台风灾害,洪峰水位21.05米,倒房3408间,损房12364间,死亡41人,重伤160人,决堤182处,受灾水田9.87万亩。1959年9月4日,普降大雨,9月5日,洪峰水位21.95米,229个队受灾,倒房1825间,死亡37人,受淹农田11.26万亩,冲毁田地7170亩。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嵊县人民深受其害,农业是否有收成,命运掌控在“老天爷”手中。所以,年年请龙拜佛,祈求有一个好收成。解放后,共产党领导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嵊县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以“人定胜天”精神,靠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农业的“命脉”,这样的治水是前所未有的。1952年冬,新市乡江夏村动工兴建村里水库,坝高8米,蓄水3.5万立方米,次年建成,受益150亩,拉开全县兴建小型水库的序幕。1954年动工兴建小(二)型水库2座,1955年动工9座,1956年小(一)型寺前水库动工,小(二)型水库动工16处。

  1956年1月2 3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它指出:“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治水旱灾害,应当以中小型为主”。1957年,省委、省人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行动)的指示》。同年9月29日至10月9日,省委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中心是如何全党动手、全民发动,在今冬明春组织一个兴修水利运动的大高潮。

  嵊县县委贯彻中央和省委指示,于1957年11月11日至16日召开会议,300多人参加。提出今冬明春要以移山倒海之势大修水利。要求全县新建水库130座,续修水库38座,新挖水塘1450口,修堤坝38处,共投工405.52万工。12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开展大放、大鸣、大辩论,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动力,掀起冬季兴修水利的高潮。要用“愚公移山精神,以少活十年也要兴修水利”的口号,12月初,全县有327处水利工程动工兴建,已投工13.6万工。12月16日,县委发出干部参加劳动的通知,要求每人参加兴修水利10天。12月27日,全县有60393人参加兴修水利。1958年1月1日全县出勤兴修水利有6.57万人,到1月20日,有10.46万人参加兴修水利。上东区10天来,冒严寒、开夜工,投放劳力3.3万工,每夜有140盏煤气灯,10多盏电石灯、400多盏松柴照明灯,在40多个水库工地和山塘开夜工。新合乡华堂村有200多个妇女社员为建“妇女水库”,已一连七夜开夜工。1月31日,嵊县兴修水利指挥部发出《关于兴修水利奖惩办法》的通知。2月1日,指挥部发布《关于若干工程在春节前完工的命令》,有155个水库被列入限期完工中。到春节,全县有143座水库完工,计投工452万工。每天有1.2万多干部、职工、居民、教师和学生参加开夜工,贡献自己力量。

  据1958年“三八节”统计,全县已建成“妇女水库”和塘107座(口)。至3月24日统计,全县水利完成计划数的89.5%,建成水库361座,占计划数的64.5%,即将完工的138座。5月11日,县委三级干部大会报告中讲:已完成土石方1005万立方米,投工813万工,蓄水量5024万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65082亩,改善灌溉31万亩。9月18日,在大办钢铁运动中,仍有8000多人苦战在30座大中小型水库的工地上。

  1958年,县委在县二届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讲到:全年共建水利工程18624处,扩建和修建1.2万多处(含新昌),其中水库91座,在建36座,新筑甽坝1092处,修建5329处,新挖水塘9800多口。修理挖深水塘8万多口,新建涵闸314处,修建1600多处,配抽水机43台。共投劳1091万工,投资11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3万元,银行贷款26万元。增加灌溉5.6万亩,改善灌溉38.88万亩。

  1958年冬至1959年,建成大小水利工程96212处,完成土石方2142万立方米,增加蓄水量6300万立方米,抗旱能力从65.5天提高到84.5天。

  50年代动工兴建的水库情况如下:

  一、南山水库。据《嵊州水利志》资料记载:南山水库总库容1.05亿立方米,土坝高72米,灌溉面积8.9万亩,相应水位136米,正常水位124米。1958年初,由宁波水利局初步设计。6月12日,县成立南山水库建设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15日动工,清理大坝基。7月15日至次年3月25日,输水隧道开通,全长392米。民工按区、乡分摊任务,人数达1.17万人。水库工地设党委和工程指挥部,以大公社为单位成立兵团,做到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县长欧阳亚东亲驻工地指挥。至1959年12月5日,已投工125万,完成土石方46万立方米,左坝高27.5米,堵江备料2万立方米,堵口准备就绪。经省水利厅批准,12月12日开始堵江,中共嵊县二次党代会代表400多人,参加堵江典礼,并上工地参加劳动。1960年3月,堵口完成。4月,工地组织加高大坝,保证安全渡讯。时民工达2.4万人,采取轮班上工法。当时土坝靠肩挑,坝上坝下人山人海,肩挑、手拉的运土队伍似几十条“长龙”,从寨岭头到董家十里工地,灯火通明,夜如白昼;机器声、车轮声、打夯声、放炮声一片喧腾。随着大坝升高,人工肩挑上坝困难,工地着手制造多种上坝机械运土工具。据5月底统计,有胶带卷扬机21台,土制卷扬机2台,斗式上坝机2台,电梯上坝机、地道上坝机、飞轮卷扬机、人踏上坝机各1台,并配备23台计184匹马力和1台30匹马力柴油机作动力运土。同时建发电厂5处,安装7台计202匹马力柴油机发电,为工地照明。在施工中,工地制订了“三包六定一奖”(三包即:包土方、包道路、包工具;六定即:定泥塘、定路线、定工具、定土方、定质量、定人员;一奖是10天一小结,一月一大评,优胜者获奖)办法。工地成立评比委员会,劳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1960年9月,坝高至55米,水库初具规模,开始蓄水受益。在县委领导下,建设南山水库,又经过逐年修建,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使8.9万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粮食年年丰收;对洪水实行调洪、错峰、削峰,使沿江5万亩农田防洪安全大为改善;实现装机3台3750千瓦时,有保持水土流失、开发旅游、库区养殖、提供饮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等重大利益。但建库正属“大跃进”时期,方法上大搞一平二调,共平调劳力、物资需兑现270.21万元。

  二、动建的中型水库。县委贯彻“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的农田水利方针,坚持“民办公助”和“合理负担”原则,1957年至1959年动工兴建一批中型蓄水工程。坂头水库,位于石璜江支流王院江出口处,总库容105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870万立方米,坝高28.4米。工程于1957年3月动工,建库中贯彻“谁受益谁负担,少受益少负担,不受益不负担”政策,由受益区石璜、甘霖、崇仁和雅璜、通源五个乡镇81个村,按受益田亩分摊任务。1958年3月,筑至坝高26.7米蓄水受益。同年,建成灌溉干渠3条,全长32.1公里,设计灌溉农田1.76万亩,实际灌溉2.3万亩。1959年水库继建,次年坝高达28米,正常蓄水760万立方米,装机2台共300千瓦。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综合效益。

  前岩水库,位于曹娥江支流范洋江上游三界镇前岩村,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050万立方米。工程于1958年3月动工,1959年4月筑至坝高20米时蓄水受益,蓄水35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000亩。同年11月续建,次年1月,坝高达到28米,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1.5万亩,实际灌溉2万亩,装机3台共235千瓦。总投工193万工(含续建)完成土石方80.7万立方米。主体工程由大坝、输水隧洞、溢洪道、泄洪闸组成。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剡源水库,位于长乐江支流郯城江上游,总库容100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79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16.8米。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溢洪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坝高41米,输水隧洞长158米。1958年9月动工,1959年秋,坝高31.5米,1961年蓄水受益。装机2台共500千瓦,以后续建,总投资16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4.2万元。投工78.8万工,完成土石方64.1万立方,混凝土和砌石5426立方米。库区淹没土地230亩,移民360户794人。设计灌溉1万亩,实际灌溉1.15万亩。

  三、三年中动建小(一)型水库13座,(库容100万—1000万立方米以下)。情况如下:

 

水库名称

所有地

总库容

(万)

蓄水量

(万)

坝高

(米)

灌溉面积

(亩)

装机

发电

动工

年月

开始蓄水年月

丫叉坑水库

城关丫叉坑村

320

220

27.2

5400

150

1955.2

1956.3

汉溪湾水库

长乐汉溪湾村

150

141.5

19.7

3700

 

1957.12

1958

眠牛弄水库

浦口眠牛弄

627

535

28.5

11247

110

1957.9

1958.2

寺前水库

甘霖寺前村

174

147

17.55

1700

 

1956.2

1958.3

红领巾水库

崇仁西青村

395

334

16.8

9600

 

1957.11

1958.3

大董水库

三界大董村

190

146.5

14

5000

 

1958.11

1959

凤凰窠水库

甘霖凤凰窠村

155

128

26.5

2000

260

1958.9

1959.2

新合水库

金庭上坞村

144

130

27.5

4000

79

1958.8

1959.2

张村水库

崇仁廿八都村

345

185

15

11328

20

1958.8

1959.6

上东水库

北漳水口村

998

710

29.8

10000

150

19558.7

1959.6

大坑水库

黄泽大坑村

108

91

26.2

5000

165

1958.8

1960.4

砩水水库

崇仁羊岩头村

225

160

25

5800

100

1957.9

1960.4

大山下水库

崇仁逵溪上游

165

137.5

23.8

2600

 

1955.9

1963

  四、相继兴建小(二)型水库87。贯彻“以小型为主”的方针,嵊县1954年至1959年掀起兴建小型水库高潮。全县建造小(二)型水库(库容10万至100万以下立方米)87座。其中1954年动工2座,1955年动工9座,1956年动工16座,1957年动工31座,1958年动工23座,1959年动工6座。1960年前建成完工的有34座,以后续建完工的53座。总库容达2850.68万立方米,受益面积达64164亩。

  五、相继兴建小(三)型水库。全县共有蓄水量1万至10万立方米以下小型(三)水库539座,总蓄水量1347.5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69832亩。共有蓄水量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10759处,总蓄水量1219.2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3574亩。

  在县委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由于干部群众和水利技术人员作出巨大付出,嵊县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防洪抗旱能力,实现灌溉自流化,废除了原来人工抗旱的水车和吊桶4万多部(只),不但使粮食生产丰收,还增加了养鱼、发电、旅游等收入,但也存在质量、管理、移民安置、政策处理等问题。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修建、扩建、出台政策等,使问题得到逐步完善。还相继建造辽湾、丰沄等水库,修建了上东江、长乐江等工程,使全市的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

  今天,当市民饮到水库清甜的水的时候,应不要忘记当时的“掘井人”。

  (本文作者: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人,嵊州市林业局局级退休干部。)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