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张老太公应是张夏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袁仲春 2012年09月14日17:08:37 

  在嵊地民间崇祀习俗中,供奉陈老太公和张老太公的庙宇遍布各地,且香火久盛不衰。陈老太公众所周知是南宋时期的陈贤。陈贤,据《嵊州人物传略》记载:生于宋乾道四年(1168),宋绍定二年(1230),因积劳成疾而殁。陈贤生前治理水患,功绩累累,被人们誉为“活潮神”,死后显而为神,被朝廷屡加荫封。先后被封为“灵济候”、“显应候”、“善应候”等(见《陈氏家谱》)。陈贤是嵊地人们心目中的先贤、治水英雄。可是与陈贤同坐神殿,受人们香火祭祀的张老太公是谁,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民间传说中广为人知的“陈张神仇”故事,更是使人们不得其解两神的缘由,张老太公成为了嵊地民间崇祀习俗中的一个谜团。

  张老太公是谁?嵊地民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妻舅之说。据《陈氏家谱》记载,陈贤曾经娶有赵氏和张氏两位夫人。赵氏是大户之后,自幼娴静婉淑,懂诗文,更知太义,处事和谐。生五子,年四十三而逝。陈贤续娶了张氏,张氏系剡县(嵊州)珏芝张琪之女。张琪三代显荣,曾任扬州刺史。想必其子出身名门之后,该有才学。陈贤与年少气盛的妻舅一同治水,时有争执。有人猜测,“陈张神仇”中两人的争斗的故事或许由此演变而来。

  二是朋友之说。《中国民间故事——嵊县卷》中由陈贤世居和出生之地浦桥村、现已故的史潮林讲述的“陈贤黄河筑堤”故事就是这样的说法。故事中说陈贤和朋友老张奉朝廷诏令,代表嵊县、新昌两县委派去黄河修筑河堤。他俩在筑成河堤后,又遍植芦苇。数年后,黄河之水泛滥,其它河堤纷纷倒塌,而嵊、新两县修筑的河堤坚固如铜墙铁壁。因此得到皇上嘉奖,并永远免去嵊、新两县黄河的税捐和工役。

  三是张叔夜之说。张叔夜(1065—1127),字嵇中,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礼部郎中、中书舍人、龙图阁直学士等职。知海州时降巨盗宋江。靖康之难,金兵入侵,张叔夜率军入援京师,死二子,兵败被俘。后随徽、钦两帝北行,至河北涞源县白河沟,不愿过国界入金地,绝食自扼喉而死。后追赠开府仪三司,谥忠文。据说嵊地一些庙宇中那个一手捏着金元宝,一手伸出二指指着金元宝,脸庞瘦黑,涨目瞪眼的张老太公就是张叔夜。金元宝是指金兀术(也指金地),二指是指两个被金兵所杀的儿子。意思是说你金兵杀死了我的两个儿子,我与你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宁愿绝食饿死,也决不去金国苟且偷生。

  四是张夏之说。张夏(979—1034),北宋萧山人。萧山市史料记载:张夏父曾为吴越国兵部尚书,入宋为故任。张夏入仕,先授之工部郎中,后任两浙转运使。在两浙转运使任上,曾治理钱塘江的海塘,功绩卓著,朝廷多有封赏。关于张夏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张夏于钱塘抢险护堤中失足而死。另一种是说其在漕运时覆舟落水而死。不管那种说法,张夏是在两浙转运使任上因公殉职。死后不久,朝廷即嘉其功,敕封“宁江候”。此后宋、明、清各朝帝王又不断追封,先后被敕封为“英济王”、“安济公、“显应侯”、“护堤侯”、“英济侯”、“灵应大帝”、“静安绥祐公”等。

  上述几说中,笔者认为嵊地的张老太公应是张夏。

  嵊地供奉祭祀陈侯,始于陈贤殁后次年(1231),朝廷敕封为灵济侯,设“灵济祠”,后改为“太尉堂”。旧时有制,专旨而设的“灵济祠”(太尉堂),还不可能有同样冠戴玉带、身穿朝服的张老太公。以后嵊地庙宇中出现陈贤一起受人们供奉的张老太公,一定是一个与陈贤有相同经历或有关联的人物。

  中国的崇祀习俗文化,老百姓顶礼膜拜的神像,除一部分虚拟的神、仙外,其他不外乎名臣良将、忠勇义士、乡贤德主。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老百姓感恩戴德,不忘先贤,祈佑平安,教化后人的朴素情感。陈贤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治水英雄和先贤,而受一起供奉的张老太公是陈贤的妻舅、朋友的说法,在民间传说中能够听到,但从史料中,几乎没有一点陈贤有过这样的妻舅、朋友的线索,找出一个可以配亨得起如此荣誉的人物。

  张叔夜之说应该是一个牵强附会。张叔夜作为一个连民族英雄文天祥也钦佩不已,奉为榜样的北宋忠义之官宦,后人设庙祭祀肯定有之。但要在南方的嵊邑与陈贤一起到处接受百姓香火,觉得他们既无关联,又无缘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许当时有雕塑艺术在某地看到过张叔夜庙宇中的神像模样,而在嵊地又不知张老太公的确切来由,就把张老太公当作张叔夜,以讹传讹,就有了张老太公是北宋名臣张叔夜之说。

  其实对于张老太公张目瞪眼,脸庞瘦黑,一手伸出二指,一手捏着金元宝的模样,嵊地还有另外几种说法。一是说陈老太公与张老太公两人去杭城,在钱塘江边喝茶争强赌胜,张老太公无意中使陈老太公错害了自己的儿子。自此两人结下了不共戴天的冤仇。张老太公曾经手伸二指,指着金元宝对天发誓:宁愿饿死,也不买你陈家米。城里米店,不但陈家开的米店卖“陈米”,而且家家米店都卖“陈米”(陈年的米),张老太公因此捏着金元宝饿死。另外退休老教师童玄德先生在其《嶀山远思》著作中,在一篇介绍嵊西逵溪村“张陈侯庙”的文章中,也说了一个“张老相公殚精竭虑捏着金元宝饿死人”的典故。文中说:张夏(张老太公)为民修筑堤塘,耗资二千两黄金。张夏伸出二指是告嘱后人,修筑堤塘不易,要保护好堤塘。如若洪魔肆虐,一旦堤塘冲垮,大片土地被毁,大片土地被毁,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地。那时,你即使有金银财宝,也难以买到粮食来活命。

  童老先生文中说到张老相公(张老太公)就是张夏。

  在嵊州东乡黄泽镇有座“黄溪禅院”,“黄溪禅院”原名“黄庙”,“黄庙”是由“潮神庙”而来。据当地人介绍,庙宇中供奉的陈老相公叫陈贤,张老相公叫张夏。可见,在嵊地认为张老太公是张夏的不是一处二处。

  张夏与陈贤一样同为治水英雄,在萧山一带,张夏也像陈贤一样被老百姓尊为“潮神”,当作钱塘江的守护神,水灾的克星,水利的福音。

  对于张夏的崇祀,主供张神(当地称张老相公)的寺庙遍布萧山,尤以浦江、钱塘江畔及沙地区为最。谚云:“沿江十八庙,庙庙祀张神。”三月初六张神诞日和八月十八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春秋两祭,相沿成习,流传至今。至于民间传说,张夏也跟陈贤一样被传得十分神奇,最为代表性的是萧山新林周护堤侯行宫内有一幅壁画,画中一艘飘扬着“张”字的运粮船在江中乘风破浪航行,张夏站立船头,凝目远视,两旁船丁护卫,煞是威严。传说,每天清晨庙门一开,如果见到壁画上船头水珠淋漓,说明张老相公昨晚出去了巡查水患、体察民情。如果壁画干燥如常,则表明张老相公没有出巡,颇有灵验。

  萧山和嵊州相距不远,嵊州旧时也是有名的水患之地,光史书记载的水患就有上百次之多。那时,人们人力无法抗拒和战胜自然界的灾害,只得求助于神力。所以嵊地和萧山等同样遭受水患之苦的地方一样,对生前是治水英雄,死后是水(潮)神的陈贤、张夏特别尊崇,在嵊地陈、张两神坐在一起,接受人们的祭拜,增强抗御水患的力量,完全是在情理之中。何况张夏、陈贤不但在萧山、嵊地受到人们的供奉,两神在绍兴、上虞、定海、海宁等常有水患的地方,也有许多单独和合在一起受人们祭祀的庙宇。

  (本文作者:系绍兴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嵊州市佛教协会秘书长。)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