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的1958年,在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全国上下刮起一股“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超万斤”、“钢铁元帅升帐超1070万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等大跃进浮夸风。在跃进浮夸风影响下,不少县办起了“红专”大学,我们嵊县也开天辟地办起了第一所大学——嵊县大学(以下称嵊大)。
嵊大三迁校址。从1958年9月1日开学到1959年7月中旬停办,办学一年时间,可校址迁了三地:第一校址是当时嵊县中学分部,今孝子坊路最西端路北剡山小学校舍,嵊大开学典礼在此举行,师生在此生活约一星期;第二校址是新昌城关镇展览馆,1958年10月,新昌、嵊县已合并为嵊县,新昌城关镇定为嵊县教育文化区,1958年10月下旬嵊大师生参加大办钢铁运动结束,恢复上课,领导通知:休息两天后到新校址原新昌城关展览馆报到。可是报到后的第二天上午开会,校领导又传达县通知:嵊大新的校址在甘霖人民公社寺前村原停办的嵊县初级师范校舍——显亭寺。当天下午师生卷起铺盖行李直奔寺前村,从此师生在此安定生活和教学、学习了九个月。
嵊大首届所招学生和教职工都来自本县。首届招生对象为当时嵊县中学、春皋中学、阳山中学和崇仁中学四所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少数保送生)和同等学历考入的社会青年及退伍军人,学生纯属工农子弟。当时计划招生2班112名,可实际报到的不足100名,编为5801、5802两个班级;首批教职工从嵊县四所中学中抽调了11人。
嵊大首届学生的学制和培养目标。学制实行五年一贯制,毕业学历为大学专科,头两年修完普通高中课程,后三年学工、农专业课程(具体教学什么当时没向学生讲明过),为本县工农业培养又红又专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嵊大首届学生待遇,参照中师生待遇。规定全体学生食宿在校,免收学费、书簿费,免费供应伙食。
嵊大校级领导和内部机构设置及分工。嵊大的校级领导为:校长由县委书记陈宪俊兼任,第一副校长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储会才兼任,主持校教育工作的是常务副校长尹熙钟同志;校组建党支部,当时没有教师党员,只有(尹文欣、刘景熬、章毅诚、过香华、马庶春)5名学生党员和炊事员马伦铨同志,以后发展了钱彩珍、童伯兴、王法棠、周柏香等4名学生预备党员,尹文欣任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的校领导遇重大事情还得请示党支部决定;校组建团总支,下设两个班级支部,当时嵊大学生都是党团员;校组建学生会,下设学习、文宣、劳动、生活四部。教职工任职和分工如下:尹熙钟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兼任政治、英语、指导学生参加农场劳动;马谷中老师:任两个班的物理课,5802班主任,兼任教务、仪器管理等;丁邦直老师:任两班数学课,5801班主任等;裘性刚老师:任两班语文课,兼任校宣传工作等;董其南老师:任两班化学、生物课;裘忱雯老师:校总务、会计等;章祥荣医师:任校医兼任校出纳、监督检查学校卫生工作等;应善福、马伦铨、马祖勤三位师傅:任校炊事员和担水及打扫食堂餐厅等;俞仲兴同志:传达室,打钟、油印工作。
除上述工作外,学校不少工作都由学生组织处理的。
嵊大师生教学学习任务繁重。根据教学安排,头两年为大学予科阶段,两年内必须修完并考试合格三年普通高中课程,因此在赴上东大办钢铁期间,也坚持半天上课学习。校迁到甘霖寺后,为补上参加大办钢铁失去的教学时间,实行隔周过星期天。老师认真教,学生自觉学,氛围十分紧张,不少学生经常早起晚睡,原来不是近视眼的学生,很快戴起了眼镜。
嵊大的蔬菜农场,由于教学任务重,校不安排生产劳动时间,参加蔬菜农场的劳动时间都安排在下午四点以后。劳动中,尹熙钟老师用生物知识指导学生科学种菜,所以蔬菜不仅品种丰富,而且产量高,自给有余,常常运到甘霖去出售。
嵊大师生参加难忘的大办钢铁运动。嵊大师生在1958年9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后的第三天(9月5日),根据上级通知,全县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按照“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须参加大办钢铁运动。我们就卷起铺盖行李徒步到上东区华堂村住下,开始一个班学生上山砍树烧炭,另一个班分布在华堂村至晋溪村之间的上东江和周边小溪、小河中淘洗砂。半个月后离开华堂村到北漳村北漳乡校住下,上级考虑到嵊大师生教学任务重,开始上午上课,下午深入炼铁炉群采访写报导,晚上又去炉群宣传呼口号,鼓动炼铁民工干劲。在上东参加大办钢铁的近50天时间里,我们看到夜里炼铁炉群炉火通明,不分昼夜,肩挑行李的,推车的,运送木炭的步行人群川流不息,热火朝天的情景让我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尹熙钟副校长参加全国校管会。1958年12月,嵊大副校长尹熙钟代表嵊大出席全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列席群英会。尹校长回校后,立即向师生作了鼓舞人心的传达,听了尹校长出席全国高校校长会议精神的传达,打消了我们不少学生对嵊大种种疑虑,树立对嵊大的信心。
嵊大的停办和师生的去向。1959年7月上旬开始,学生投入紧张的复习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本应做总结评比工作,但校召开全体师生会议,尹校长总结嵊大办学以来多方面的成绩后,着重讲了大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符合条件嵊大没有一项具备,最后宣读县委、县府停办嵊大的决定及停办后善后工作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是对学生的去向作了安排:第一去向是当小学公立教师;第二去向插班读高中;第三去向去绍兴师范插班读普师。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征求家长意见,第三天回校报志愿。学生回校立即填报志愿,次日学校领导宣布学生去向名单,其中直接当小学教师的集中去新昌城关进行教师培训,培训后由文教局分配去任教;读高中和师范的学生,等候相关学校入学通知,按照通知去按时入学。
学校领导最终宣布嵊大停办和善后工作,次月学生回家,轰动一时的嵊大就此结束。嵊大的一年在一百多位同窗学友的人生历程中却起到奠基的作用。嵊县办过大学将在嵊县历史上留下一笔。
(本文作者:吴文兔:原嵊州市教体局人事干部;周孝初:原绿溪中学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