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漫谈楼家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楼远锋 2012年12月21日16:53:22 

  距嵊州市区以西约二十五公里,有一个较大的村落——楼家。该村位于石雅公路沿线,南临石璜江,西面为山,地处丘陵地带,村落成阶梯状分布。在当地起重要灌溉作用的畈头水库北干渠穿村而过。离村落不远约一千米处便是新开发的百丈飞瀑漂流区。该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水源充足,自古以来就有“前世修修,楼家溪口,前世不修,子岩上周”之说。

楼家大祠堂外景

  楼家村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这里原是甘霖钰芝村张姓人的坟山。坟山中间有一座大坟,据说是明朝宰相张居正的祖坟。因此有村里做戏不能做“大红袍”之说,“大红袍”是丑化张居正的戏文。公元1400年,有一户以放养鸭子为生的楼姓人家从上显潭放鸭至此地,发现这里风水不错,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并且把自己父亲的遗骨也迁了过来,埋在这里。此后,这户楼姓人子孙兴旺,很快就形成了村落。

  该村虽然历史不是特别长,但是名人辈出:同治二年,有一姓楼名启赉的人考取了进士,授翰林院修编,据说是清朝二百多年间嵊县唯一的翰林。他还是同治皇帝的先生,担任过山西道、云南道监察御使,兵部、刑部给事中。有贡士楼世臣,其子楼行信也是贡士,长孙楼仁炘是布政使。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和民政厅长。还有御赐进士楼景庸.

  到了近代有浙江著名实业家楼映斋(1846—1923),又名景晖,白手起家,名下有三家缫丝厂,两家航运公司,一家浙江银行,一家电灯公司,在宁波,上海,杭州有不少店铺及股份,有十几家茶行,当时国内茶叶多数由他的茶行出口国外。曾任清政府农工商部的顾问、候补同知。其女婿王晓籁凭借岳父的财富成为上海商会会长,中国商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总代表。楼映斋在世时还做了不少慈善事业,出资1万大洋修建嵊县南桥,助2000银元编写民国县志,出资1万大洋修筑楼家村的拦河堤坝。他在国内其它地区也广做善事,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曾为此题词为其旌表。有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楼纫兰,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邢震南、白崇禧、赵观涛等人是同学。他的小儿子楼昌宁(生于宁波)任海军中将,并创办了咏利旅行社,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回家访祖。

  当代有著名学者楼光来(1895—1960),字昌泰,号石庵,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外语系主任。1943年当选为教育部部聘教授。曾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建国后,任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专攻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38年,我国外交部准备同印度签订中印边界协定,印方草拟的协定英文本经过我方多位专家审查都通过了,最后交到楼光来手上。楼光来发现两个重要的词语大有问题,如果正式协定中用了这两个词,我国将丧失大片领土。外交部就此向印方交涉,印方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中国无人能识破,可以逞其扩张领土的阴谋。后来印方只得同意楼光来提出的改定,楼光来就这样为国家立了一次大功。楼光来学贯中西,文通今古,是全国的文学泰斗,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权威和亚洲七大莎士比亚专家之一。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讲课时就曾说过:“楼光来先生的人品和学问使我衷心钦佩。”

  国学大师楼宇烈,生于1934年,是楼映斋的曾孙,一九六○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

  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长楼胜南,他前段时间刚回村祭祖。

  楼家村众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民国时尚有五个庙、五个庵、一寺一观一个大宗祠、四个小宗祠。据说大宗祠是嵊州最大的一个宗祠,有四个厅,十个天井。源远小学就办在这里,源远小学是嵊州最早的小学之一,当时二十里内的人都来这里上学。还有两个石牌坊、六对旗杆、七个路廊,其中五个路廊长年免费提供茶水。有当年出翰林的翰林台门,出少将的纫兰台门等台门。有近代地主建造的数间三进屋,楼家村的地主在近代很出名,排在当时嵊县财主榜前五位,即钱、钱、赵、马、楼。还有全市最大的古樟树群。

  楼家村农业方面在过去以出产秋白梨闻名宁波,以前嵊州属于宁波辖区,本地农产品都销往宁波。现在出产茶叶、苗木、生姜、大葱等呈多样化发展。工业方面出了一批领带企业及其他企业,领带业较有名,有嵊州领带看石璜,石璜领带看楼家之说。在楼家村的楼氏祠堂的大门右侧曾经矗立着一个石牌坊,可惜在文革期间(1966)被当时的文革小将毁倒在地。此后石牌坊存放在祠堂里,在今年的元月2号晚上石牌坊不幸被盗了,虽经报案,但杳无音讯,村中的长者怀疑是邻村的文物贩子所为,因被盗前几天有一个人在祠堂出现过。

楼家大祠堂内景

  这块被盗石牌坊是楼家村的两块牌坊之一,提起它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清朝初期,当时社会还不稳定,强盗土匪活动猖獗,有一伙规模较大的土匪盘踞在楼家村北面的叫梅溪村的深山中,他们打家劫舍,为害四方。牌坊的主人公姓周,娘家是开元镇上人,她嫁到了楼家村后,不久有了儿子。在32岁时不幸死了丈夫,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孩子长大成亲有了孙子、孙女。孙子、孙女尚在襁褓中,儿子儿媳又相继病故,这一连串的灾难并未使这位母亲倒下。她请来娘家兄弟管理田野上的庄稼耕种、收割、赋租等工作,自己操作家务更加勤勉。当时的社会秩序较乱,天灾人祸不断,家破人亡的现象很常见,人们生活都很艰难,可是这位母亲不但守住了家业,还有所发展,没有相当的品德和才能的人是做不到这样的。

  在奶奶的悉心抚养下,这对失去父母的孙子、孙女终于长大成人了。孙女嫁到开元,和开元的周太师的儿子成了亲。本来生活很美满了,可不到一年丈夫就病故了,孙女就只好返回娘家居住。

  公元1674年,孙女回楼家村的事被盘踞在梅溪的土匪知道了,他们还听说她的相貌非常好,土匪头子心痒了,就派人来楼家楼周氏家强迫孙女订了婚期。在成亲日,土匪头子带着人马来抢亲,孙女不甘受辱,打算自杀留清白。楼周氏没有力量阻止土匪的暴行,眼看着惨剧发生,只有对着天空哭诉:“我做人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丈夫死了一个人抚养可怜的孩子,儿子死了抚养可怜的孙子、孙女,可是孙女还是保不住,苍天还有眼吗?”

  土匪刚打算把孙女抢走,忽然听见外面人马喧闹,有人在喊官兵来了!土匪们听说官兵来了,紧接着看见有一支手拿红缨枪骑着白马的队伍朝着土匪冲过来。土匪们一见这情况就吓坏了,赶紧作鸟兽散。土匪头子也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跑了。楼周氏大喜,连忙叫孙子楼新国向主帅道谢并以酒肉招待他们。转眼见,场地上空无一人,是真的神兵啊!真的是楼周氏诚恳做人感动了苍天,得到了天神的帮助啊!街邻们互相传说着这件奇事。这事传到了当时的嵊县知县耳中,他走访后向朝廷禀告这个事情,朝廷就下旨修建了这个石牌坊。

  当时有渔村的岁进士李茂先写了一篇文章赞扬这位杰出的母亲,全文如下;

  天地正气 女德惟真 抚孤再世 清洁无尘 精诚所矢 上格天神 神兵退寇 众口津津 寿逾耄耄 天理甚真 积善余庆 维持大伦 龙章宠锡 冰霜励志 永勤真珉 贤哉节母 子孙云仍 死且不朽 松柏同春

  (本文作者:石璜镇楼家人。此文部分资料由作者叔父楼泳民提供。)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