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百年沧桑话办学——记雅张村办学始末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张胜群 2013年06月05日16:49:35 

  教育是兴国富民之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疑,国家务必拥有高科技与尖端科学来增强国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达到须优化教育,才能出人才,人才以培养青少年为基础。

  雅张村开办小学堂较早,亦为坎流与雅张村最先声。明嘉靖年间就设有书田“延师课子”,清代各房均设书田奖学,开学馆周讱庵溥堂,会元张景星曾就读其中。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设合族义塾,以教子弟。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始办雅张张氏蒙小学堂,聘请正教员2名、副教员1名、斋夫1名,入学儿童约百余人,分甲、乙、丙三班授课,教科为修身、经学、国文、历史、舆地、算术。民国元年(1912)张氏蒙小学堂改为高等小学,分初、高级,至民国30年(1941)学生数多达一百三四十,平均在百人左右,约占村学龄儿童半数以上,入学女生占十之二三。

  民国24—25年(1935—1936)最后一所书塾,借公房俗称香火屋(公寝)为教室,学者10来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蒙学蓝本,至清末废科举。明清以来培养出秀才52名、贡生7名、举人、进士各1名,有八代书香、十三世簮缨之家。张景星中会元,为嵊州市在科举史上中式头衔最高的学者。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民国九年(1920)张士楷入上海交通大学,为雅张村第一位大学生。建国后的1950年,村私立完全小学有六个班的四二分段制,教师年均五六名、员工一名,年学生数在100至150人之间,系复式班。1959年全校发展到6个单式班级,300余名学生、8位教师,困难学生学杂费均酌情减免。1976年以后的九年间,全校学生学杂费享受全免,由村支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从1981—1995年小学学生的性别资料表明,1987年为男女居半,15年来女生占入学年均44%,与民国30年(1941)比,女生增长一倍多;1958年秋,创办民办初级中学,学制3年,招生100名,设2班,聘请教师3名,至1962年7月停办,并入长乐农中。1958年2月,村开设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学生约40人,教师2名,1960年并入金村农中。1969年8月,村完小附设初中1班,学生45人,教师2名,至1970年增至两班,学生近百人,于1978年下半年停办。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资料可考的从1982年到2004年的23年中,村考入大学者98人,另有考入中专30人,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人才。其中,1996年全国高考中,张方莹在数、理、化三课成绩均在140分以上,总分(包括语文、外语)665分,被誉为嵊州市理科“状元”。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雅张小学师生,参与了不寻常的革命活动。

  民国28年(1939)年中共党员袁冠群(女、现名钱忆群,城关镇人),来雅张完小任教,向学生传播团结抗日,翻身做主人等进步思想。学生张群芳(女)受钱的教育启发,于1942年春,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游击小组,进行救国活动,并于1944年3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6月去诸暨枫桥参加金萧支队做民运工作。

  1945年上半年,中共党员周德伟(开元人)来雅张完小任教后,以教师职业为掩护,深入群众,团结进步青年,开展抗日反伪的活动。1946年下半年,邢诵芬(沃基村人)、刘贤俊(长乐镇四村人、知识青年部任副部长)与卢仲元(即卢仲伟、开元二一村人)应聘雅张小学,分别担任校长和教员。刘、卢均系中共党员。任校长的邢诵芬,虽非中共党员,但他拥护共产党,支持党的工作,是党的同路人。邢校长的儿子邢志鸿(现名邢磊),于1949年4月同在雅张任教,政治上要求进步,与刘贤俊等共产党人的关系很好。是年他与父不告而别,离校去西白山找到了周德伟参加嵊县县大队。不久,转去中共浙东区党委举办的燎原干校学习,成为一名革命干部。同时,还有学校工友邢德明,为人厚道、纯朴,忠实可靠。因雅张完小的政治环境较好,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经常在雅张小学隐蔽活动。雅张小学遂成为嵊西地下党的主要活动地点之一。刘贤俊等在雅张完小期间,他负责雅张党支部工作外,还直接联系(领导)开元、姚姆山、城区、大明寺根等地的党组织。

  党支部在雅张村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办了一个农民夜校,有学员二三十人,党员以教员的身份广泛联系群众,宣传贯彻党的主张,他们以杜甫《石壕吏》、白居易《新丰折臂翁》等古典诗词为教材,针对国民党当局的征兵、苛捐杂税、欺压农民的现实,教育启发他们团结起来,开展反征兵、反征粮的斗争活动。在夜校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经过串联,准备组织一个互助会,在此基础上吸收、发展党员,后因党组织遭破坏而未果。

  在党的教育和革命形势的影响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全村有10名青年陆续上会稽山参加党领导的游击队(三五支队),多数为学校学生。

  1995年完小四年级的一个班,因生源少,首次撤并入开元中心完小,后仍继续撤并,直至2003年7月被全部撤并。从此,村完小画上了句号。人们必然会为雅张有800多户人家,近2200人这样的大村,竟然不办一所小学而奇怪。一个从明清朝的私塾、义塾、蒙小学堂,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小、初中班,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壮大过程,迄今因诸多因素而终止。其因浅析:一、是党的基本国策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的一孩化,农村生一女者允许再生一个,但有的规划她生也不要,说是生男育女都一样。因此,出生率大降,生育率村年均10‰以上渐降至1995年的9.2‰,在2003年出生幼儿仅9人,为4.1‰,2004年为7.2‰。二、改革开放至今,农村人员在城镇工作的可带孩子入学,部分学生早就转学。三、生源少,一二十人开班成问题,如果重办复式班,虽减师节资,但优质教师上调,在教育质量上必然会相应下降。四、开元中心小学离雅张村不远,约2公里,交通便捷。五、上述带来的师资、经费、留住学生、教师素质、教育质量等问题较难解决,又加上开元中心小学的校舍、教具、设备等均比村校优越。村民已认识到尊师重教,高科技要有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今后连外出打工也成问题,故读书也在拣条件好的学校。

  综上情况,撤并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在情理之中,因而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作者:长乐镇雅张村人,剡源水库退休干部。)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