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县简易师范学校,从创办到结束,历时七年,正处于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学校颠沛流离,师生生活艰苦,校长刘章新先生能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晓庄师范的办学方针为榜样,坚持民主办学,提倡勤工俭学,锻炼了学生,提高了素质。这是现在的青年学生很难想象的。
四迁校舍 五易校长
1943年,日军已驻扎于嵊城、甘霖、长乐,还在离长乐五里许的桃花山顶建了碉堡,监视着长乐至东阳公路上的一切举动。他们还不时出动军队出来“扫荡”。在这般严峻的环境中,隐蔽在南山丁家店的县政府所推行的国民义务教育,需要解决师资,于是于这年8月决定任命刘章新先生(那时老师称先生,下同)为校长,筹办嵊县简师,并要求在9月15日开学。在一无校舍、二又经费奇缺、三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创办简师,谈何容易。可是刘先生接受任务后,先到各地寻找能安全办学的地点。在平原,怕不安全,他到南、北山区去寻觅,到了谷来,这是北山区中的一个小平原,那里的士绅也很欢迎,但是山区是缺粮区,学生都是公费,谷来,谷来,粮食不会来!他又回到平原,请教了原国民党少将郭持平先生。两人共同分析的结果是:先附设在大仁寺村的辅仁乡中心学校内,比较合适。因初始招生仅一个班,可以说成是乡校的补习班;大仁寺原驻有乡公所,已被敌军烧去一角,在敌方看来已不再有事,何况这里没有富商大贾,双方也不能驻军,虽然离甘霖只有15里,离长乐只有20里,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地点定了,又得到乡校校长商荫庄先生的支持,帮助暂时解决课桌等校具,就去楼家招收了新生50名,于9月15日正式开学。
第二年,又增招四年制新生50名,辅仁乡校不能容纳了,正巧驻长乐日军已在当地军民打击下,于1944年3月17日撤离,学校就迁到沃基村的祠堂里。我就是这一届的学生。
第三年(1945年)秋,又招了三年制新生50名。时,日寇已无条件投降,学校又一次搬到甘霖附近的显净寺。这里在民初办过士民学校,抗战时办过从杭州迁来的蚕桑学校和嵊县的嵊县中学。寺宇较大,有操场、有园地,适合办师范学校,才正式挂出了校牌。不到一年,内战爆发,县拨给学生的粮食不但少了,而且不及时,校长刘先生苦于无米之炊,向县长提出辞职,或请县长来兼任校长。1946年秋,县长韩宗湘兼任了校长,刘先生为校务主任,情况稍有好转。1947年夏,韩宗湘离任,将由会稽山区绥靖办事处指挥官吴万玉代理嵊县县长。这是一位杀人魔王,能让他进校兼校长吗?刘先生考虑再三,提出请威望较高的袁易(心粲)先生回乡担任校长。经教育科长费德轩先生亲自多次去杭邀请。1947年下半年开始由袁易老先生任校长,他又请刘先生任教导主任,其余教师一律不变。这时简师已毕业四年制一班,又先后招了新生三年制二班,共有四个班。一年后,袁老先生感到这个校长难当,一是学生的吃饭问题难解决;二是内战激烈,学生思想活跃起来难以管理,甚至有一位教师和他的教育思想公开对抗,坚持回杭。他一走,刘先生和其他教师也都离去。1948年夏毕业的四年制、三年制各一班。下半年,校长由县长吴驰湘兼任,裘侠英负责校务兼教导。年终,内战吃紧,学生多倾向革命,县因学校离城太远,又迁校至离城十里的十王殿。1949年1月,吴驰湘离嵊。2月,由裘度任校长。1949年5月,嵊县解放,学校提前放假。8月,嵊县人民政府决定简师停办,除毕业班外,还有两个班,秋二升入秋三,由袁度先生带领,附设在嵊县中学于1950年毕业,余下一班分插到各个中学就读。
嵊县简师就这样历时七年,毕业五届,计200多人,四迁校舍,五易校长,实际上只有刘章新、袁易、裘度三位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