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怅望库水觅美景——读前人古诗《琼田八咏》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钱孝平 2013年12月04日16:23:38 

  琼田,一个美好的村名,原是我们钱氏在嵊的另一支后裔聚居地,先前很有名,至今还有民谣流传,说:“山口村人落丝厂,下王村人种糖梗,郯城村人开排场,瑠家田人当官长。”生动地概括出了当时剡源一带几个大村的特点。瑠家田就是琼田,因当时为避讳我们的祖宗武肃王钱镠的“镠”字而改的。琼田村人,外出当官的多,所以在乡里,是被人竖大拇指的,算是最有出息的村庄。《剡西钱氏家谱》也称:“越为浙之名郡,剡为越之名邑,邑之西琼田钱氏者,为剡之著姓。”

  琼田人能出这么多当官长的,是继承了钱王的遗风,好读书,善作文赋诗,虽处山间僻壤,然内心充实舒畅。长乐钱氏后裔有《长乐八景》传世,剡源乡的琼田村,也有《琼田八咏》,即景咏唱,也为琼田一带山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八咏”的诗题依次便是:龙湫云气,龟石星文,术园春意,薪岭秋阴,仙翁药灶,估客茶坊,碧潭霁月,翠巘晴岚。

  原先的琼田村前有一条溪,与长乐江上游的双溪一样,都为剡溪的源头。该溪出自会稽山脉之西白山东麓,溪谷两岸,崇山峻岭,奇峰矗立,至琼田,已是较大的谷地,有良田茶园无数。四周群山环绕,唯有东面一峡口,顺溪有大路通向外面的平原,实在是一养在深山外人难识的桃源小世界。北宋“靖康之难”时,吴越王钱镠七世孙钱奎,携儿钱宇之等弃官避乱,经暨阳徙此佳境定居。经宋元明清各代繁衍生息,琼田已成山清水秀、丰衣足食的自然村落,加上这里淳厚的民风,外出当官的人又多,在远近名望较高。

  可惜的是上世纪六十代开始,建剡源水库,琼田村就沉落库底,村民除部分迁徙高于库水的山坳外,极大多数移至各地。美丽的琼田村不再,我们后人只能望着平静的库水,从先人的诗文里,追寻昔日的琼田美景。

  最初点出“琼田八咏”的,是武肃王十四世孙钱晁(1317-1379),字一中,琼田村人,生活在元末明初。说来也奇,他与我们长乐人钱庄,就是概括出“长乐八景”的司训翁,是同时代的读书人,都饱受战乱之苦,厌倦暴政,向往田园山水之乐。家谱上说钱晁,性资敏悟,品行端方,以廉谨闻于时。元末举孝廉,授迪功郎,曾任绍兴路经历。“经历”是官署里的办公人员,职掌出纳文书的小官。明洪武初,起复为江宁知县,后提为山东博兴州知州,再升直奉大夫。实际上,他后来在官场上是不得意的,因为直奉大夫,只是有职无权的文散官而已。难怪他在许多诗文中,流露出了官场失意几欲退隐的心迹。

  如他的诗《归田里歌》,作于任上,然而已明确地说出了归田之心。在序中说:“宅相张宜中,以余有彭泽辞归之雅,间常过访。杯酌之余,辄与之陟崇瞰流,即景咏物,以洽超然物表之乐。”他有彭泽令陶渊明归田之意,对景物的吟咏,特别快乐。他的笔下,山水田园也就变得特别亲切可爱。

  脱朝簪,归故里,樵采有山渔有水。

  谁知治国任非轻,嵩岳擎天独巍峙。

  阳春一曲歌尧天,芒鞋缓踏过前川。

  飞泉寒泻悬涯底,万斛炎歊陟堪洗。

  凉飙庭下彩衣斑,儿孙绕膝熙熙间。

  冬寒不虑绨衣薄,举杯笑咏冰花落。

  田园四季趣尤新,高蹈从兹远城郭。

  文章贵客多相交,高轩长日来雄豪。

  红楼宴罢作佳玩,烟霞胜地穷游遨。

  诗境当然不及陶渊明,但意趣也是这一路的,向往的一种田园生活,与世无争,有“儿孙绕膝”的小农情结,诗里“阳春一曲”,“芒鞋缓踏”,“寒不虑绨”“红楼宴罢”等诸词语,流露的无非是士大夫归隐后绅士浪漫。我读全诗,总感觉缺少点陶渊明骨子里的真逸,和对山水田园的天然钟爱。为此,诗就没有陶诗的自然真切。不过,作为地方,就一个村落而言,能出这样的一位人物,也是很难能可贵了。

  现再录他《琼田八咏》的序,仍能反映出他当时的处境和心迹。

  予宦游博兴(博兴,地名,今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久矣,辄动莼鲈之思。解授南归,泉石是俱,麋鹿是侣,虽毡冷囊虚,而饘粥藜羹适足以味而自安也。乃于焚膏训读、霖雨督耕之暇,青鞋布袜遍游山水间。凡接于目,有可以适趣怡情托言寄典者,揭而命题,名“琼田八咏”。凡此八景,迥出尘表,各赋一绝,以乐余年,善鸣者幸不?我鄙而赋贺之,庶可增琼田山水之佳胜也。

  他是当官的,归田后,确也无衣食之忧,“饘粥藜羹”即厚粥菜羹,“适足以味而自安”,因为是这样身份,他的琼田八咏诗,在思想角度,在用语上,当然就达到不陶诗的高度,但我们作为同乡后裔,读来还是有一定的共鸣。

  龙湫云气(明•钱晁)

  灵物渊蟠几许深,水云蒸郁昼成阴。

  应知亢悔宜藏伏,无复商霖济世心。

  他写瀑布,水云蒸郁,白天也幽暗,较客观描述龙湫水气。但三四句,用了两个冷僻的典故,一是亢悔。那是《易经》上的。“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曾疏解:“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诗句的意思是知道物极必反的规律,适宜隐藏潜伏。第二个典故“商霖”,是大臣之意,商王武丁任用傅说为相时,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孔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谓依为济世之佐。后以“商霖”为称誉大臣之词。整句诗借龙湫的“龙”来喻自己,不再需要出仕济世,言下之意,就是明白中庸之道,隐居在这龙潭,与世不争了。他在山水诗中蕴含了高深的哲理,加上用典故,就略晦涩,本来易懂的意思,反让人云里雾罩的,要反复推敲才明白他的意思,有点使诗意流失,但仍不失为好诗。

  我曾去寻找过龙湫,有人说在剡库大坝南侧的龙潭坑,那里确有落差很大的石谷,现辟作水库的避洪道,但干枯,只剩中间石隙间的涔涔细水,旁边的崖壁被酷阳晒得会生火。我想象不起来有一点“龙湫”的样子。我来到吊角湾村,也就是从原琼田村迁移上来一个自然山村,询问原琼田村的老人。说在村的西南,那里有一龙潭,原先是很大的瀑布,那是从西白山下来一支溪流,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春夏之时,尤其浩大,下面是很深很深的龙潭,人走近它,冰冰凉凉的,夏天,也能当即收汗,喷出的水气要湿衣服的。但现在很难有了,要等到大雨后,水满出了引水渠,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因为这支水被引过去发电了。他还指了指在山脚下电站,说是村办的。当我们几个人,好不容易来到这杂树丛生的龙潭,见到的龙潭全被沙石填平了,往上看,山涧怪石绝壁,高高耸立,倒有点像大瀑布的架势,但就是没有水,干枯得连柴草也少长。这里,说它就是众多诗中描绘之龙湫,总不能使人满意,与诗中描绘的,差距太大了。两处龙湫,均无龙了。真龙都被人牵去发电,造福人类了。我再录几首咏此“龙湫”的诗,任人在诗中体味真龙尚在的“龙湫云气”。

  龙湫云气(明•钱烛)

  神物潜形处,祥云霭半空。

  有时施作雨,六合起腥风。

  龙湫云气(明•钱经)

  灵湫深不测,中有蜿蜒蛰。

  嘘气自成云,悬崖树常湿。

  “龟石星文”是八咏中的第二处景点。龟石早已沉库底,但它的传说沉不了,还是很多。据记载,这龟石也在一个大水潭边,潭名大龟石潭,地处村东,背有一大片参天古木,叫水口树丛林,使潭终日阴翳凉爽。龟石覆盖水潭过半,潭深几丈,底有泉眼,长年泉水汩汩而涌,清澈似镜,游鱼成群。龟石硕大,约有15平方米,如龟甲形,上有龟纹,似天工星文,有一种神秘色彩。在当时,确应是一处极好的景观,遗憾的是我辈晚生几十年,故乡如此神奇的美景不能亲历了,只能录古人的诗一赏!

  龟石星文(明•钱晁)

  曾赞神工示九章,灵毫浓带绿频香。

  自从幻魄归林壑,犹灿中宵射斗光。

  龟石星文(明•长乐钱经)

  何年落水龟,来此为化石。

  上有列星文,千古不磨灭。

  龟石星文(明•允襄)

  灵龟化石守溪门,斗牛光华映彩虹。

  兼有蛇山为伴侣,须知造物有神功。

  术园春意(明•钱晁)

  砟地曾栽术满园,一沾春意即欣然。

  不知咀食新秋意,得与昌阳共引年。

  术园春意(明•钱经)

  灵苗生满园,春意蔼可玩。

  时采复茹之,用以延遐算。

  术园春意(明•允襄)

  灵根妙药可回生,风景依稀入杏林。

  老圃家乡知不远,白云深处去相寻。

  术园,我想便是栽种白术的,白术是一草药,现在在西白山下山民都有种植,整山整片的种植场,蔚为大观。在琼田村南四五里有一村庄,就叫白术园的,在葛仙翁庙附近向西二三里处,恐怕也是按此命名的。

  薪岭秋阴(明•钱晁)

  樵路萦纡取次登,翠微闲憩不胜情。

  无端一枕眠云梦,犹自冠裳到帝京。

  薪岭秋阴(明•钱烛)

  岭云逢暮白,灵踪沓不闻。

  十里层荫下,刍荛相往还。

  薪岭秋阴(明•允襄)

  层林紫翠郁岹嶤,策杖相将步步高。

  溪畔渔歌才入耳,又逢樵唱彻云霄。

  薪岭在何处,我问过多人,已无人能知。从诗题看,顾名思义,薪岭即柴岭,打柴而过的山岭。钱晁的诗,是打柴途中,在此歇息,一时入梦,仿佛又回帝都,也昭示出了他归隐之后,还是念念不忘功名前程,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有点矫情。而允襄的诗,是纯天然的山水田园诗,渔歌樵唱,意趣高远,有谢灵运、陶潜的风骨。

  仙翁药灶(明•钱晁)

  曲突烟销灶已空,仙人骑鹤去无踪。

  惟余洞口桃花发,犹是烧丹火尚红。

  仙翁药灶(明•钱烛)

  当年葛稚川,辟毂此山巅。

  丹灶遗踪在,沧桑几变迁。

  仙翁药灶(明•钱经)

  太白高万丈,烟霞吞复吐。

  葛洪已飞升,遗迹尚如故。

  仙翁药灶,就是葛仙翁炼丹的地方。据史载,葛仙翁为东晋道教著名炼丹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卒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世行八十一年。他的传说很多,在多处隐居炼丹。我县西白山麓也是一处,在南宋高似孙著的《剡录》就有记载:“剡有仙翁丹井,石梯、钓鱼台,稚川亦至矣。”石梯、钓鱼台在长乐南面山溪边,也沉入南山水库中。丹井就在琼田村南约五里的山坳里,叫葛英,与琼田村只隔一道山梁,那确是一处极好的风景处,难怪葛仙翁也能看中,逗留于此炼丹。因隔了水库,葛英村离琼田反远了许多。那里南西北三面环山,松树成林,郁郁葱葱,西面有更高的山峦迭翠,白云悠悠。

  当年仙翁的药灶当然无存,但丹井尚在。在葛仙翁庙边,有一半人高的山洞,躬身可以进去,里面黑漆漆的,有泉水细眼,一小小的水坑,水是冰冷彻骨,似乎有点仙气。此地,在东南面,有一长长的山岭,约三里远,通下去,便是著名的鹿苑寺。

  鹿苑寺始建于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年,原名灵鹫寺。传说因常有仙鹿聚寺,含草嬉游,遂改名鹿苑寺。一直以来,礼拜者络绎不绝,与位于山岭上的葛仙翁庙,香火并盛,世称“释道同昌”,当然,多数善男信女,是不明其中的区别,有神像就拜的,以祈佑福禄。可恨的是,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在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时,被日寇一把大火给烧毁了,痛惜至极!

  站在寺院遗址,仍能见到北面崖壁上醒目的石刻,“剡中第二泉”五个大字,每字约一米大小,苍劲敦厚,书刻于清道光五年,至今快二百年了,仍明晰如新。据说这里也是一条大瀑布,常年水流飞溅,水雾缭绕。说它是第二泉,那么,剡中第一泉在哪里呢?便是山上葛仙翁井泉,前人把两泉上下连成一体,构成了特殊的风景。再看琼田钱晁等吟咏的“仙翁药灶”,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提一下鹿苑寺,这样似乎是单薄了一些。在这里,同样的美中不足的是,这剡中“第一泉”和“第二泉”的泉水,也被引去发电了,空余石刻墨宝,让人踌躇叹息而罢。

  然而,这一带的景色仍是秀丽,山谷仍是幽清,不失为现代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估客茶坊(明•钱晁)

  阳羡移根叶正生,山家商旅日经行。

  玉环只爱尝鲜荔,不及卢仝一味清。

  估客茶坊(明•允襄)

  节届中和便吐芽,纷纷来往问山家。

  为言康节微之后,难少卢仝七碗茶。

  估客茶坊(明•钱经)

  樵童和牧竖,齐唱采茶歌。

  香茗簇鎗旗,春山夜来雨。

  茶坊,现已和江下村连成一线,合成一村,是通源乡政府所在地。它离琼田西五六里,村前一溪,流入剡库。溪岸边,漫山遍野的是层层茶园。村中有许多茶厂,春茶上市时,车水马龙的,依旧是古诗中描绘的“估客茶坊”热闹场面。几首诗提到了卢仝,他是唐朝与茶神陆羽齐名的诗人,被人尊为“茶仙”,他的诗颇受韩愈赏识。他好茶成癖,著有《茶谱》和许多与茶相关的诗,其中《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所以钱晁等在诗中,用此典来衬茶坊的茶美。我们长乐人钱经的诗,田园赞牧气息浓郁,尤其是三四句“樵童和牧竖,齐唱采茶歌”,真令人神往。

  碧潭霁月(明•钱晁)

  湍回渚蓄镜光浮,彻夜澄清静不流。

  银汉无云天似洗,一轮蟾影玉壶秋。

  碧潭霁月(明•允襄)

  绿水涟漪映彩屏,微风细雨日初晴。

  一轮明月松梢上,更觉寒潭彻底清。

  碧潭霁月(明•钱经)

  潭水清如练,明白沉素痕。

  只恐潜蛟起,误作宝珠吞。

  翠巘晴岚(明•钱晁)

  青螺翠拥隔溪峰,旭日岚光淡复浓。

  自信渊明归去好,卷帘闲坐咏幽风。

  翠巘晴岚(明•允襄)

  青嶂崇隆势插天,登临载酒望中原。

  飘然倏起凌空思,直欲追寻葛稚川。

  翠巘晴岚(明•钱经)

  宿雨乍收时,层峦积翠肥。

  有时岚气收,苍翠若可掬。

  碧潭和翠巘,我一时是无考了,可能也葬埋于库底。我只能怅惘地望着平静的库水,吟咏这些前人的古诗,自我臆想那时那景的美丽。

  在查考留存“琼田八咏”诗的作者时,我无意中发现,我们长乐人钱经,与琼田村的钱时宁是至交,志同道合,多有诗文来往。上述钱经咏琼田的诗,便是他应钱时宁之邀为八处景点而吟的。钱时宁(1392-1450),字士安,号留耕,琼田村人,武肃王十七世孙。曾筑室,以唐末五代贺亢诗“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之意,名“留耕堂”。钱时宁能在500多年前,就如此看重贺水部的诗,以室以名号“留耕”,真难能可贵。贺水部诗的后两句诗,现在一度被广为流传,为当权者用作标语口号,书于粉墙,或高悬于醒目处,提醒国人保护耕地。这里不能不说他具远见卓识了,钱经(1403-1479)长乐人,字仕诚,号愚庵,又号玩泉,家谱中说他“有古行,工楷书”“博通五子经史传记,靡不研究,为文若江河沛然”,名声很大,“四方右族争聘为师授业”“晚年摒迹幽居,潜心理学,为斯文之领袖。邑人大重其德,每荐为乡饮大宾。”他游历剡中,钟情山水。从留下的诗看,对琼田一带的山水,更是情有独钟,除上述“八咏”外,仍有许多咏叹琼田的山水诗。现录他的《题琼田家时惠溪声楼》一诗,更能明了诗人的胸怀,我也以此作结。

  小楼溪畔结初成,一塌惟留听水声。

  风静乍闻音断续,雨来频觉韵匉訇。

  寒生石室刚三伏,响落松窗二更净。

  洗尽平生不平事,彻宵魂梦亦幽清。

  他欲借溪水,洗尽平生不平事,立意也颇高远,是这类诗中最有诗意的。(本文作者:原长乐镇开元中学校长。)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