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吴佑献自传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3年12月06日11:48:42 
 

《吴佑献自传》手迹

  余家世居封建色彩最浓厚的浙江绍兴乡间,曾祖时,以经商迁徙嵊县,为油坊业,生意不恶,家称小康。先祖三娶始出余父一人,爱之若掌珠,在当时“万般皆小品,唯有读书高”之传统思想下,倾产使之习科举,学成家亦中落。祖父死后,先父即设垫授蒙以谋生,旋与友人合力创办石璧学校及士明学校,为吾邑开新学之风,一生从事教育,至死不渝。生余及姐兄三人,一届学龄,皆使入学,假期中并亲授余等以英、日、法等外国文字。盖先父虽出身科举,而兼习算学,因而熟谙各种外国文也。

  余在昆季中年最幼,天资亦最低劣,惟性恬静,对课业颇肯用功,做事亦极负责,以少年老成见称。高小毕业时,年仅十四,以家庭生计艰困,即受聘为邑西石砩村存诚小学教员,藉作斗升之助。民国四年,邑中创办中学,始得继续升学。民八毕业,即留校任职,并兼县立二戴小学教员。九年夏,至沪升学,十一年秋以母病中辍,复返籍任教。在沪时,尝与独立周报社诸革命分子相往还,对沈玄庐、戴季陶等尤为景仰。十四年春,随学校旅行萧山衙前,复晤沈先生,遂加入中国国民党为党员,并奉派为嵊县党部筹备员。十五年冬,被选为浙江省候补执委。十六年县党部成立,任组织部长。时周凤岐勾结土劣,秘密发动各县捣毁党部,余即出走上虞五车港,间道转省打听真实消息,始悉国民党中央决议清党,并已派有清党委员至吾邑整理党务云。余以清党委员未悉本邑党务情形,深恐同志无故被累,即冒险返籍,担保全部同志俱系忠实分子,并提出为被害同志雪耻复仇。几经交涉,结果要我出任改组委员会为交换条件。不一星期,省方通缉三十三名土劣与余之委令同时到达。待改组完成,召集县代表大会时,即向大会提出辞去一切职务,此后即未参加党务工作,举办党员总登记时,亦未参加登记,遂致失去党籍,旧日同志多以不革命相责,实则内心创伤已甚,家庭负荷遽增,不能不为生活争扎也。盖其时,余之一家除老父与妻子外,已有四个小孩之负担,父亲且患慢性中风症不能生产矣。

  脱离党务工作后,专任中、小学校教员,至十八年初,至萧山东乡自治会户地局任秘书兼户籍科长,对工作颇发生兴趣。是年秋,萧山县政府举办土地陈报,县长来东乡坚邀前往协助,出任科长,计画土地实丈、从新编号、调查登记等事宜,改革旧庄书垄断蒙混包办之积弊。十九年春初步完成,成绩冠全浙,得省府之嘉奖,以县长存记。迨陈报处结束,遂赴省另找出路,终以仕途人浮于事,又以年少气盛,不合兴趣之工作,不管事情大小,均辞而不就,结果在省赋闲一载有半,至二十年底,始应友人之招,任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室秘书,校长为邵力子先生,在陕任省主席。副校长潘公展为学生所驱逐,校务由教授会负责。余到校未半月,日本即进攻闸北天通庵车站,淞沪交通断绝,学生星散,与教授会亦失联络,二月三日遂冒险趁救生轮来沪晤校董蔡元培、杨杏佛两先生。四日又回校将全部学生学籍册抢出,预备在沪复校。时潘公展摄取学校之野心未死,复校后唆使一批职业学生入校捣乱,一面复以学生中分子复杂为名,勾结法捕房派警干涉,奈因之被捕入狱,旋由教授袁锐伯与法当局交涉释出。校董会派杨杏佛先生来校暂时负责,并另推熊克武继任校长。潘以学校无望,唆使捣乱尤亟,校董会遂登报宣布停办,余乃赴南京谋生。入京之初,系在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任同上尉书记,第一期毕业结束,任陆军辎重兵学校筹备员,负责文书工作,成立后任少校待遇书记,旋转任教官、秘书等职,至二十九年春始辞职赴滇西允垒中央飞机制造厂任职。卅一年春,日寇入缅,工厂陷敌,挈眷狼狈返昆明。离厂时,独子君逊失散,迄今仍无音讯。途中又遭敌机轰炸,吾妻受背伤,行装全部损失。到昆明后,幼女罹疫夭殁。继之又遭迁散员工而失业,幸当时运输部队干部多为辎校员生,得挈眷搭便车来重庆,在运输统制局任秘书。不数月,又因结束迁散,转任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专员,凡三年,又告结束而失业。胜利后,以无力还乡,不得不只身至宜昌访友,待在宜任职,始将全家接宜居住。至卅六年夏,应友人之招,复来南京海军总司令部任科长,负责计划并执行文书改制事宜。三十七年冬,总部决定迁台湾,眷属并分批先行,期满即不再负责,余为求生活,争生存,决定不随蒋政权逃难,遂趁疏散职员时,请求辞职,于三十八年一月二十日交代清楚后离部,且以无力还乡,还乡亦一无足恃之产业,不得不暂赁屋闲居,另谋生活。

  余生性固执,虽困乏亦不求人,尤不屑向显要者乞怜,自信能工作必有饭吃,对暴富暴贵之旧友即断绝往还,屡次失业中之生活,皆为穷友人之协助,从不接受显要者之资援,有谓系“阿Q”精神者,予每引以为慰,一生对“安贫不渝”四字,守之甚谨。所憾者,自民国二十二年入京供职以后,为一家生活及政府文化壁垒之阻隔,绝少看书机会,对各种进步的新知识研讨甚鲜,十余年来的抑郁,仅能在茶余酒后发发牢骚,未能大声疾呼,作行动上之反抗,其亦离开生活不能革命之谓欤!仅存之果实,唯于个人身心之修养上尚能保持一贯的为大众服务之思想,若戴季陶之前后判若两人者为可耻也。

  附记

  吴佑献(1900-1960)甘霖镇人,又名小泰,退役前为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上校文书科长。这份《自传》是解放后1950年在南京参加国民党军政人员学习班期间写的,上交给政府时,抄了一份自己留着。1960年,其内侄金文陆到南京看他时,生活很困难,吃不饱饭,身体已衰竭,遂将《自传》给他,年终果病故。金文陆甘霖东山村人,和我同宗,论年龄长我二岁,论辈分小我二辈,他从新疆退休回嵊后服务于律师业,时我在县政协做文史资料工作,两人常往来,遂将《自传》复印一份给我。我对市党史研究室、市志办所藏嵊县大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筹建经过的资料看的较多,如商荫庄、费德轩、裘孟涵等的回忆资料把吴佑献和参加西山会议派的沈玄庐(定一)联系在一起,说他也是西山会议派,故对吴佑献在《自传》中所说的曾担任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县党部组织部长、奉命筹组县党部改组委员会等事,从未有人提及,只说组织部长为张本芝、改组委员会常委为刘章新、金声。《自传》实际上是解放初向共产党政府交代国民党时代的旧职,而那时视此为“反动”和“劣迹”,隐瞒者或有,难道还会有冒名者吗?而吴佑献如此言之凿凿,以其个性而论,当是不虚,鄙以为这是一份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故推荐《嵊州春秋》发表,以供研究。

  甘霖镇上有上油车、下油车两个榨油坊,上油车即吴佑献曾祖父所创,今旧房尚在。他父亲吴欣亚,晚清秀才,自学三国外语,力主改革旧学,与吕子虚、赵树诚、赵佩蓉、赵伯堂、张荣鼎等建同文学社,创石璧、士明小学,试行新学,吴佑献即就读于士明小学。据学生传说,吴欣亚在二戴、嵊中上英语课时,面对学生能反手在黑板上写英文,且边讲边写,深得学生景仰。吴佑献有个哥哥叫吴佐献,年轻时去南洋,据说工书法,与何香凝交友。何善画虎,即请吴提款,有“何香凝画吴佐献字”之美誉。近读新昌陈百刚先生《聊遣集》,内有《张与福先生〈剑余稿〉介绍》一文,其中提到《和吴佐献春君词》说:“君于下月出南洋群岛”一句。《剑余稿》作于1912-1922年间,可略知吴佐献下南洋的时间,然不知其终。

  吴佑献一生苦苦挣扎,但心高性孤,命运不济,自感怀才不遇,颇不得志。据金文陆所知和有关资料所载,《自传》中还有一些轶事可资补充,今散记于下:

  小学毕业后,在上海南洋公学就读两年。

  1927年春,和商荫庄代表国民党临时县党部到甘霖收编王良运北伐义勇队。从这点看,他应是县党部委员之一。

  1940年春去云南允垒中央飞机制造厂,时县人邢契辛任厂监理官,秘书为族侄邢墨卿,不幸于1939年9月传染鼠疫病故,遂邀吴佑献赴任。

  1947年夏任职海军总司令部时,县人金声任海军总司令部主任秘书、副官处处长,他是嵊中旧制三届毕业生。1927年10月,吴佑献奉省党部委令筹建县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后,由刘章新任常委,次年1月,金声离北伐军回嵊,接任常委一职,故两人既是校友又是同志,遂邀吴佑献至海军司令部,并同为上校衔。1948年10月,金声升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少将主任,与共产党上海局接上关系,于1949年4月上旬率舰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吴佑献善围棋,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常邀往家中对弈,成为棋友。久而久之,吴佑献有了想法,既然交之已深,却只顾邀他下棋而从来不顾及工作之事,觉得视学弟金声为心腹,提为少将,对他则仅仅作为消遣之“玩友”,内心觉得不平衡,此亦为不愿随桂永清去台湾而提前辞退赋闲的原因之一。(金向银附记)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