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镇驻地,据成书于宋嘉定七年(1214)《剡录》记载属于长乐乡阳明里。那时,这里有座“阳明庙”,目前凡50岁以上的长乐人,应该知道这座庙的位置是在当时的镇东北田畈中,而今已在“长乐镇校”的西北角。据《剡溪揽胜》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时期。据《钱氏家谱》载,该庙于元·延祐三年(1316)重修;明·洪武二十一年(1386)又由钱则敬率众重修;明·永乐中,户役骚扰,庙毁于火,钱氏三老于永乐十四年(1416)率里人重建,三老者即中段文礼(子重)、前段子温、后段子道三位长辈,建成后,轮奂鲜明,丹碧绚烂,声名益著;天顺期间(1457-1469)又经子道幼子好正重修,庙貌更加端庄如新。又据《家谱》记载,该庙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咸丰四年(1854)九月,钱沛(旺玢)大兴土木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地皮,增添庙宇,比旧制更加宏伟壮丽,引人注目。为什么阳明庙会越修越大,这大概与一则故事有关。
据明·弘治《嵊县志》载,《钱氏家谱》也曾记述了同样的这则故事:“元季盗起,有寇入境,大肆劫掠,望见人马兵甲匝环,盗詟(惧怕),自退。乡民遂免此难。”阳明庙由此被誉为“灵迹昭着”,消息不胫而走,四方香客越聚越多。庙宇因而越建越大。通过钱沛这次扩建,成为剡西名庙,其庙容、庙貌仅次于嵊城城隍庙了,从此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阳明庙通过这次扩建,具有下面五方面的特色。
一、规模宏大
阳明庙坐北朝南,有三进,每进三大间。第一进门厅,门厅中间前半间是游廊,非常宽阔。第二进正殿,暖阁内塑有阳明府君像。阳明是谁,无从查考。有人以为是王阳明。不,王阳明是明朝人,而庙建于南宋。钱氏《家谱》载:阳以弼阴,明以赞幽,大概也是取其意而已。塑像前还有一个较小的雕像,旧时求雨或辟邪时,可抬着这尊雕像游行。两旁也有几尊塑像。后进又设府君及其夫人塑像,天花板上绘有九狮图。左右并排各拓建三间,设有观音阁和地藏殿。在正殿左右两侧的人字墙外各建了并排五间房屋,都朝向正殿的人字墙,内有狭长的天井采光,因天井小,这二侧各五间较暗,塑有十代阎王。庙宇东首有路廊、宾馆、仓库,旁边还有高四层的“文昌阁”。可惜这座文昌阁我们这代人未曾见到,在清末被台风吹倒后,无力修建了。根据记载,在我们的先辈中,一些文人常常于节日相约去文昌阁登楼眺望,吟诗唱和,留有诗篇。如钱可山的《雨后登文昌阁》:
携履登高阁,凭栏四望遥。
初调莺语滑,新画柳眉娇。
云势挟山走,滩声入堰桥。
雨余苏众缘,春色过方桥。
这类诗篇较多,因限于篇幅,只录一首。
阳明庙举办佛事,厨房、宿舍、戏台一应齐全,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嵊城的城隍庙,成为剡西名庙。
二、造像超群
阳明庙内许多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特别在十殿阎王中,有各种塑像,如阎王、无常、判官、小鬼,这些小鬼,神态各异,有赤发蓝面、有尖顶狼牙、面目狰狞,尽管鲁迅先生曾说,画鬼最容易,但要把鬼画活、塑活,也不是易事。除这些塑像外,墙上也画满各种图形,有奈何桥、转轮盘;有被斩手、砍脚的;有被投入磨盘中碾成齑粉的,血肉从磨的四周淌下;有被放在踏碓中,捣得血肉模糊的;还有被锯成两半或掷入深谷,让蛇、虫、虎、豹活活啮食的;何况地面是石板,这里潮湿,有东一块西一块的湿斑,传说这是用刑后的血斑等等,形态逼真、造像超群,使人看了心寒。它告诉人们在阳间做了坏事,逃不脱到阴间受罪,无形中起了教化作用。所以也有人把这庙讹传成阳阴庙。
三、松鹰巨龙
在阳明庙正殿的后壁背面,画着一幅松鹰图,据传是嘉庆年间画家陈道仔的作品。这幅巨大的松鹰图,有一只老鹰飞翔于松林间,将鹰画活了。据传说,每逢明月当空,会离开画面到野外觅食,百姓为了保护庄稼,用朱砂撒在画面上,将这只老鹰镇住了。确实在画面上有红黑斑点,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解放后我曾在文管会见到袁六樵的办公桌台砖下夹着一张松鹰图的六寸照片,“文革”结束,我曾问过他,他说在“文革”中丢失了,可惜!
可与松鹰图媲美的在正殿中间一对柱子上雕塑了两条巨龙。这两条龙也雕得极活了,也会在夜间飞翔于高空,因此有人也把它钉死在柱子上了。
总之画得毕肖、雕得逼真这是真的,决不会错。
四、石造戏台
阳明庙内也有一个万年台,但它与众不同,完全用优质石料砌成,而且比一般戏台要大。戏台的石柱、石梁、斗拱、藻井不但都用石料,而且琢磨得非常精致。这是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但这个石戏台坍塌得较早。
五、牌坊林立
正对阳明庙门前,有一个高大的石牌坊,比现在山口村保存的石牌坊要高大得多。牌坊上的“二龙抢珠”算是一绝,是石雕艺术的精华。龙身镌刻在牌坊中间两根石柱上,自上而下盘旋,破浪翻腾,到中间低一档梁上,龙头傲然抬起,如探海观日,威武对峙,呈抢珠欲吞之势。龙身粗线条镂刻,矫健雄劲,虬须棱角分明,圆睁双眼,露出利齿,勇猛威武。特别是两龙之间的明珠,雕艺殊异。珠大如斗,半圆形,分三层,每层造型不同,而且各不相连,自成一体,各显异彩。当时评价,为嵊县唯一石雕。
庙前除石牌坊外,还有贞节牌坊、碑亭25座,从庙前由东向西,再折向北排列,形成角尺形。其中有一个贞节牌坊的顶没有了,有一种传说:是被台风拆走的,也有人在诸暨发现过,但从没有人去辨认过。
这些牌坊群将阳明庙装扮得更加雄伟、森严、美观。
建国后,随着破“四旧”,阳明庙惨遭破坏,并将已有近九百年历史的阳明庙改办成酒厂。此后,哪里要石料,都到这里来拆,拆到文革后期,已荡然无存。以后该庙房屋随着酒厂的破产,逐渐倒塌,至今连确实的庙址也找不到了。
阳明庙的消失,不仅是长乐建筑艺术史上的损失,而且是嵊州市石雕艺上的重大损失。
(本文作者:长乐镇人,现住城关镇,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