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嵊州土音叫“冬红”,是剡地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的风俗有——
一、洒扫庭池除五毒
端午处于初夏,浙东一带经过多雨的春季,夏热渐起,接下来又将进入梅雨季节。古人在端午这天打扫庭园、烩艾洒雄黄,表面披着“禳不祥”“镇五毒”的宗教色彩,但透过这层外衣,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全民卫生运动。
1.插艾、插菖蒲
五月初五一早,家家户户在大门左上方插一把新鲜的艾草,称为艾旗。再用菖蒲叶做成剑,一同插在门枋上。
吃过中饭,把雄黄酒洒在屋子的壁壁角角,然后打扫清洁。把垃圾倒在道地里,再倒上雄黄酒,点火烩烟。在屋里用刚从门角上换下的陈年艾叶,点火烩艾。讲究一点的人家配一些苍术、白芷、茴香等裹艾把,在艾把上洒一些雄黄酒,点火烩香。烩艾把时把门关上,前后时间约一小时,可以驱除瘟疫、熏灭毒气,熏死蚊子、蟑螂、苍蝇等上年产下的卵子。
2.雄黄酒
用雄黄与黄酒或白酒配制成雄黄酒,有的再加一味朱砂,在小儿额上写一个“王”字,说是一年不会生疮,可以防蚊蝇叮咬;在大门上写一个“王”字,鬼怪邪气就不会闯进屋里。吃中饭时,每人喝一点雄黄酒,可以消毒避灾。中饭炒起罗汉豆,在豆堆里喷上雄黄酒,叫“雄黄罗汉豆”。
3.喝败毒散
用荆芥、防风、夏枯草、连翘、黄芩、蕉山子、天花粉、生地、金银花、生甘草、羌物等11味中药和水煎成汤汁。一般在上午煎起,中午吃过饭后当茶饮下。大人一小碗,小人半小碗为限。可以防止疔疮毒气,是一味强身散毒的良方。
4.挂香袋
用丝、布、绸等材料做成小袋,形状有虎头、八卦、金鱼、心形及六角、八角、多角等,花花绿绿,种类繁多。从药店买来茴香、白芷、丁香、冰片、苍术、雄黄等药材香粉,和少量糯米粉炼成球,缝进小袋里,也有用樟脑丸替代香粉的,叫“香袋”。香袋上方系一根彩线,下挂一根或数根彩线作流苏。喝雄黄酒时挂在小儿颈上,垂于胸前。端午节后挂在床帐钩上,有驱邪解毒的作用。
5.系长命线
用雄黄酒浸过的五色丝线打成彩带,系于手腕上,叫“长命线”,古称“续命缕”。
二、端午庚贴定婚期
剡地婚事有三个重要关节,一是“定婚”,二是端午庚,三是结婚。而在端午这天不但有端午庚的风俗,还有谢嫁礼、送五黄等习惯。
1.端午庚
年内准备结婚的男方在端午这天要向女方送端午庚。端午庚由两部分组成:结婚庚贴与庚礼。
是日,媒人与毛脚女婿去女方家送写有结婚日期的庚贴。毛脚女婿送给女方一担“庚礼”,庚礼多少由男方家境而定。一般人家的庚礼:一是一担或几担老酒。两坛为一担,以50斤为一坛,酒坛上贴着一张红纸。二是送给女方长辈的礼包:红枣包、白糖包、荔枝包、桂圆包,叫“包头”,女方每位长辈一对。三是礼金和首饰。四是五黄。中午女方摆酒席,请媒人与长辈喝“端午庚酒”;喝了“端午庚酒”后,女方亲戚陆续送来结婚礼物,多数是脚桶、花瓶、棉被等随嫁之物。下午媒人回到男方,夜里男方摆“端午庚酒”,男方亲友吃了“端午庚酒”后,开始向男方送结婚礼物。从某种意义上,端午庚是男女双方给亲友的结婚通知。过去除了男女双方的长辈要请外,一般亲戚与朋友是先送礼,再由主家邀请。如果端午庚后没有送礼的,主家不能邀请。
2.谢嫁礼
婚后第一个端午,新媳妇回娘家很隆重。夫家早早准备谢嫁礼,礼有鱼、肉、鸡、鸭、端午糕、枣、栗、荔枝、桂圆、桃子、带子、扇子、毛巾、红鸡蛋及端午五黄。岳父母家把桃子、带子、扇子分送给亲戚和邻居。过去有钱人家用两顶轿子,一顶坐新媳妇,一顶抬礼品,端午前几天送到岳父母家。端午这天,新女婿去岳父母家走亲,并接回妻子。岳父母要回送夏衫、袜子等礼物。
3.送五黄
女婿每年端午前要送五黄给岳丈家。五黄:黄鱼、黄鳝、黄瓜、黄梅、雄黄。岳丈家回送香袋、扇子等礼物。
三、端午吃“五黄”
除上述三方面外,剡地端午还有赛龙舟、斗草等文体娱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