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石门村六座古石桥的桥史桥事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施钰兴 2014年12月16日16:47:40 
  2014年7月至8月间,网友两次去石门村采写村史,发现村前、村后溪江里横卧着4座年代久远的古石桥,村老们说:石门原有6座古石桥,自南向北依次为沸水桥、双喜桥、五福桥、梯云桥、太平桥、里石门桥,如今只剩下双喜桥、五福桥、梯云桥、太平桥4座。第二次去石门村时,专门约了崇仁古镇文保员王愉林,对保存完好的4座古石桥作了简单的测绘、丈量与摄影,并查阅了《何氏宗谱》、《叶氏宗谱》、《李氏宗谱》,找出了一些建桥的文字记载,同时也采访到了不少有关桥史桥事的俗谚口碑。

  一、六座古石桥概况

  1.沸水桥:古时石门去县城走地下安村的山间小路。此路经过沸水湾,谷底一条发源于石门村后群山之中的溪流,流经石门、沸水,从地下安村前流过。沸水湾汇集上游雨水,流量变大,流水变急。石门先人为了出入安全,于清朝道光初年建起一座石栱桥,东西向。1957年建造沸水水库时被拆除,桥址早已煙没。

  2.双喜桥:位于沸水桥上游约一公里路的乌龟头山,南北走向。长14.20米,宽4.30米。用人工凿得整齐的条石砌成,桥额上刻有“双喜桥”三字,落款因桥高难以辨清。石桥保存完好。

双喜桥

  3.五福桥:位于双喜桥上游约一公里的河道上,东西向。长11.46米,宽4.32米。桥很高,两端建有斜坡,斜坡各长15米,宽1.80米。与双喜桥一样用整齐的条石砌成,桥额上刻“五福桥”三字,上款题刻“道光七年”,落款已不清晰。石桥与斜坡保存完好。

五福桥

  据石门村97岁的何金弟说:清朝时,沸水湾的溪流宽而急,原建有竹桥,每遇春夏洪水泛滥,竹桥常常被洪水冲毁。他的爷爷辈组织起桥董会,向有钱人家募集款子建造沸水桥。第一座沸水桥建成后还有捐款多余,村民很兴奋,群议再次募集资金建造双喜桥。双喜桥建成后又有积余,再建五福桥。双喜桥的起名是因为连建两桥,叫“双喜临门”。建五福桥时,村里已有四座桥了(梯云桥、里石门桥早于沸水桥、双喜桥),此桥建成满五桥,就起名“五福桥”。

  按此说法推断,沸水桥与双喜桥建于清道光七年以前。

  4.梯云桥:俗称“石门桥”。位于五福桥上游约一公里的石门村口,桥两边至今还有十来棵古树。桥长7.10米,宽4.30米。大多用原始的扁石,少数用人工凿成的块石砌成。东西向。村老说,此桥的拱比较高,两端砌起十四五级石阶。一步一步爬上桥顶,犹如走上天梯,步入云间。就取了个“梯云桥”的雅名。

梯云桥

  桥额上有石刻,上书:“塘坵李则先建,董事何启贵等助银十两。”按风水学,此地是石门村的水口,建桥是为村庄镇水口、聚财气的风水作用。而村里流传着一个与风水无关的建桥故事:清朝乾隆年间,石门村周文宰的千金小姐嫁给塘坵李则先为妻。周氏回娘家时要经过石门村口的小溪,那时因没有桥,过溪多有不便。新媳妇虽是千金之体,但回娘家不坐轿子,在一个丫头陪同下步行,翻山越岭过溪坑,特别是路过石门村口溪江要涉水而过。新媳妇每次回到娘家一住个把月,夫家催她回家时,总以溪江危险为由不肯回家。丈夫李则先为了爱妻回娘家安全、方便,出百两银子在石门村口建造石拱桥一座。具体建桥事务由石门村何启贵等人负责,何启贵等人也助银十两,以玉成其事。

  查《何氏宗谱》:何启贵,字如松,生于雍正戊申(1728),卒于乾隆己酉(1789)。家谱中记载正室娶横岗赵氏、副室王岩王氏,随后又续娶马氏,从妻室情况看,必是财主。从村老口碑中,他是一位悠游山水的乐天派,又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慈善人。经手建造梯云桥并与桥董会众人合助银十两,是他的善举之一。

  据民国丁丑年(1937)重修《剡北(塘坵)李氏宗谱》记载:李则先,字长发。生于康熙戊戌(1718),卒于乾隆己酉(1789),配石门周尔宰公之女。周氏生于雍正乙巳(1725),卒于乾隆己卯(1759)。李则先与周氏婚后夫妻恩爱,生一子一女四孙子。李则先一生乐善好施,晚年被选为绍兴府郡宾,朝廷赠“修职郎”之职。

  梯云桥虽没有铭文建于何年,但从李则先及妻子周氏与负责建桥的董事何启贵生平事迹分析,该桥建于乾隆初年。

  梯云桥至今保存完好,只可惜桥两端建起了房子,桥下方、上方的溪江上也用钢筋混土建起了平台,桥上加了一层厚厚的混泥土。桥两端的地面已抬高了不少,台阶被掩埋,高高的石拱桥变成了平桥。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

  太平桥:位于梯云桥上游约150米的溪江上,东西向。长8.50米,宽1.10米。中间一座条石砌成的桥墩,上铺三块厚达0.35米的石梁。桥两边用原始的块石砌起桥岸,桥下也用块石铺底,以避洪水冲刷毁坏桥基。据97岁的村民何金弟说:石桥的前身是竹桥,用毛竹搭设而成。毛竹不能持久,春夏受洪水冲毁之虞,秋冬又遭霜滑雪冰之苦。何金弟的父亲当团董时,村里募集资金把竹桥换成了石桥。他父亲名叫何全正。民国5年石门村第一任团董会团董何如玉因山匪恐吓逃外避难后,由何全正权团董,民国10年正式众议出任第二任石门村团董。而到了民国11年,何如玉返回石门重新当了团董。如此算来,何全正权团董、任团董的时间在1916年至1921年之间。

太平桥

  查石门《叶氏宗谱》,总理太平桥桥务的名叫叶克江。据民国7年叶一书撰写的《克江公序》记载:“公讳克江……至于本村太平桥,则尤具大章,名较著者也。太平桥创于今年(1918),公实为之总理,名冠桥碑,昭昭可见。又欲创立桥亭,虽未及举事,于今实可卜成事于后。岁戊午,公年七十四,身尚康健,躬身督谱。”这则记载与何金弟所说相一致。

  文中提到的桥碑、桥亭。桥建成后尚有余资,众议加建桥碑,桥碑上建桥亭。桥碑、亭基建成后,遇山匪入村,众人忙于应付,桥亭就此耽搁。桥碑立于桥头,记录了建桥经过与捐资芳名,老人至今尚参忆起桥碑上刻有叶克江、何全正等人大名。桥碑毁于“文革”之中。

  太平桥与梯云桥相距不过150米,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箭之地。为什么这么近并挨着两座石桥呢?据村里老人说:古时石门村庄建在江的西面,而田坂则在江的东南面。出入田坂本可走梯云桥,但梯云桥两边各有十四五级踏道步,挑担过桥多有不便,遂在梯云桥上首搭起竹桥,后竹桥改成石板平桥。

  6.里石门桥:位于太平桥上游约一公里的里石门溪江上。东西向石栱桥。据村老说,上游流水较少,河床变狭。石桥也相对短而窄。至于始建年代,村老说:石门第一座石桥是梯云桥,第二座便是里石门桥。如此算来,里石门桥约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石桥早已倒塌。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