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剡溪九曲的人文地理景观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金向银 2014年12月17日16:23:16 

  秦置剡县,山名剡山,溪名剡溪。然非县中之山都称剡山,秦始皇巡会稽,凿坑以泄王气,名曰剡坑,剡坑所在名剡山,东汉末,贺齐尹剡,移治于此;亦非县中之水统称剡溪,剡中溪流千山相射,聚于城邑而北注,其下始名剡溪,乐史《寰宇记》曰:“在城南一百五十步”。剡溪至嶀浦,世称剡溪口,出为曹娥江,为溪江名称交代处,顾野王《舆地志》曰:“自上虞县七十里至溪口”。《剡录》曰:“剡溪口,水深而清,曰嶀浦。”故旧时剡溪实指嵊城至嶀浦一段。明成化八年(1472),原属会稽县的德政乡划归嵊县,三界镇成为嵊县和上虞县的邻界处,明《万历嵊县志》载:“溪水自县南迤而且东北,下三界,与娥江接,凡六十余里,皆曰剡溪。”从此剡溪之名遂延至三界镇, 1981年嵊县地名委员会立为法定地名,故新修《嵊县志》、《嵊州水利志》皆以此定义剡溪。然有把剡中之水泛称剡溪,或以“剡溪”代指剡县,亦合常理。

  古往今来,剡溪有九曲之美,游舟穿梭,故有“唐人诗路”之称。然何谓九曲,说法各异。笔者遍览两岸溪山,爱之甚深,综合典故,厘为九曲,曰剡川一曲、子猷回艇、禹溪余粮、王谢饮水、山水画图、清风烈妇、嶀浦桐亭、琵琶钓潭、清溪酒帘,略述其人文历史和地理景观。

  剡川一曲

  剡溪之名始于县治之南,备山水之胜。唐天宝间,秘书监贺知章归山阴(今绍兴市),玄宗皇帝赐“镜湖剡川一曲”。宋嘉定八年(1215),史安之为嵊县令,于东曦门外访戴驿南建舣曦楼,下俯剡溪,额曰“剡川一曲”。此前,朱熹游嵊,于惠安寺题“溪山第一”。宋咸淳八年(1272),朱熹婺源同乡李兴宗为嵊县令,作《鹿胎上惠安寺碑记》,以赞溪山之胜:

  剡古多名山水。自县治南出一冈,曰鹿胎山,山半有惠安教寺,高出城闉阛阓上,南俯大溪,川原平旷,凡沃洲、天姥、四明、太白诸奇秀皆遥拱于云烟明灭间,此吾婺朱晦翁先生所以有“溪山第一”之题也。余莅临兹土,稍暇偕诸绅士步屧过游。去署二百十余武,见寺在学宫之东,入门一塔岿然,为梁天监初筑。复拾层级数十步上,殿宇峨峨,廊舍翼如。殿后上方轩高敞,极登眺之胜,即晦翁留题此。

  东曦门上有“溪山襟带”题额。山上有秦始皇剡坑、戴逵故宅旧址、谢公墩等遗迹。今尚有星峰亭、鹿山公园、惠安寺、城隍庙、古城墙、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中心等胜景。“剡川一曲”又是水上交通枢纽。唐宋前,船可上溯太平、澄潭、新昌、麻车;民国前,竹筏从上游聚集,大木帆可驶往上虞、绍兴、杭州,故沿溪多商家、堆栈、驿馆,为货物人流集散地,犹如唐方干诗:“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宋朝时,沿溪有访戴驿、舣曦楼、挟溪亭、天香亭,明朝建罗星亭,为士夫迎送宴饮处。今旧貌换新颜,旧河已填为江滨市场、剡湖公园,新一曲已改道在长乐江与澄潭江汇合的嵊州大桥了。

  子猷回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曰: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王子猷即王羲之第五子徽之。戴安道即东晋隐逸佛像雕塑家、音乐家、文学家戴逵,从安徽铚县避居剡山,故居后改建招隐寺,即今戴望村村委会所在地。东晋时,剡溪翼城转注,绕艇湖山而北流,东圃尚在溪东。子猷行舟一夜至艇湖,已近剡山戴居,却不诣返棹。雪夜访戴,清谈成趣,“乘兴而行,兴尽而返”遂为成语。其回棹处因名艇湖,山名艇湖山,塔名艇湖塔,皆因子猷而得名。旧有子猷桥,明胡淮诗曰:“百尺长虹卧碧波,依依两岸枕青莎。绝怜一夜扁舟兴,赢得芳名万古多”。莲斋诗曰:“泛棹山阴入剡溪,溯舟直上艇湖堤。鹿胎山下朱河绕,星子峰边戴士栖。”唐宋以来,访戴图、访戴诗大量涌现,大大提升了剡溪的知名度。剡人亦建招隐寺、访戴亭、子猷桥、戴颙墓、听鹂亭、艇湖塔等胜迹,纪念戴氏父子,每年三月初三,士夫文人担柑提酒,欢聚宴饮,诗歌酬唱,为嵊州历史上一桩文化盛事。今剡溪改道,从艇湖山东侧流,艇湖已成平陆,即今嵊州宾馆一带。艇湖山有森林公园,登艇湖塔可眺溪山之美。

  禹溪余粮

  《剡录》载:

  禹余粮岭在了山,山下为了溪。王铚序言:禹治水至于此,山中产药称禹余粮,盖余食所化。

  西晋张华《博物志》曰:“禹治水,弃余食于江,为禹余粮。”相传大禹治水,毕功剡溪,故剡溪旧名了溪。今剡湖街道禹溪村南有了山,产禹余粮,传为大禹余食所化。禹溪村历史悠久,乡人以余禹粮为神物,旧经曰:“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然必得,此犹有神。”游人至此,常以物贸之,禹溪人从禹余粮学会了做生意。

  禹溪的禹余粮很精致,和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述一致。状园如蛋,不小不等,外面一层薄薄的石质外壳,挺坚固,里面是一个金黄色或纯白色泥团,摇之作响,可研成粉末。地质学命名为“结核”,是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经浙江省地质研究所化验,禹溪村禹余粮的外壳为二氧化铁,内核为黄圵或硅藻土。

  里坂蒸笼岩(张武翰绘)

  剡溪是一条歌颂大禹的河。唐李群玉诗:“涧有尧时韭,山余禹代粮”。王十朋诗:“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余粮散幽谷,归去锡玄圭。”禹溪村二三百户人家,有大禹庙。邻村里坂有禹后庙,村北有蒸笼山,一寻岩壁,风化成一脱脱的蒸笼状,说是禹后蒸馒头所遗。禹溪、里坂人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从石馒头和蒸笼岩中潜移默化,得到暗示,终于灵犀相通,改革开放后,带着竹蒸笼,到全国各地去做小笼包,发展成为馒头村,走上了小康路。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嵊州人学禹溪,到全国大中城市去开小笼包店,北京就有近四千家,沈阳有近千家,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市小笼包赚回的钱多达四五十亿,如此盛况,岂不“推禹功也!”

  禹余粮

  禹溪禹余粮还引出了一个地质学值得研究的问题。近年建上三线高速公路时,了山被削平,表层嵊县组玄武岩覆盖下的黄土层中,掘出了数千计的禹余粮;在黄土层下的猪肝岩中又掘出了数百计的恐龙蛋,这些考证地质年代的实物,为这个古老大陆板块的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近年提出的“卷转虫海侵”说提出了质疑。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