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保护剡城古城墙的历史意义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沈湘泉 2014年12月17日16:23:16 

  古城墙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

  嵊县撤县设市为什么取名“嵊州”?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这里简要地回顾一下嵊县建制的历史。嵊县在秦朝时属会稽郡,称剡县,包括今嵊州、新昌(大部分)两县的地界。这个县名一直延续到北宋,中间也有过短时间的变动,如王莽时改名尽忠县,唐高祖时有四年设嵊州,并分设剡城县。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剡县改名赡县(赡、剡同音)。到北宋末期,公元1120年,因方腊起义,剡县仇道人起义响应,攻占县城,杀死知县,斗争声势很大。起义被镇压后,宋朝统治者犹心有余悸,说是“剡字两火一刀,是兵火的象征”,对统治不利,于1121年剡县改名嵊县。其实“剡”字的原义也好,有关“剡”字来历的历史传说也好,都没有“兵火象征之意”。“嵊”字是四面皆山、四山相合之意,从此嵊县的县名一直未变。

  由上可见,嵊县之改称嵊州,是尊重历史的。既然在市名的更改中能尊重历史,那么在嵊州城市发展中,又何尝可以忽视历史文化的承续关系呢。北京之所以闻名于世,固然在于它是我国伟大的首都,还在于它是一座历史上有名的古都。当人们来到北京时,首先要观赏的总是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名胜古迹。杭州之所以名扬世界,一在于秀丽的西湖,二在于杭州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值得注意的,杭州市不久前调整行政区划后,在研究杭州城市规划新发展的大讨论中,有一位专家提出杭州应有六大特色,其中第三个特色是“杭州景点在原西湖、吴山的基础上,应扩大到余杭良渚文化1和钱塘江,让史前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使西湖魂魄接上钱江血脉,让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2。其实,杭州市一直重视利用和发挥自己历史文化的优势。多年前已建成了宋城,接着又开发原南宋皇城所在的凤凰山风景区。其中太庙遗址公园和于谦祠墓景区已建成开放,南宋皇城公园也于不久前制订了方案,并列入杭州旅游“十五”规划之中。

  我市正在大抓城市化,但在城市发展中切切不可忽视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实,这是关系到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中,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占第一位的,但城市发展决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一个城市,如缺乏或没有历史文化的遗存终究是一大欠缺。一切对历史文化的漠视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市古城墙的保存正是我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一个铁证。在一定意义上说,比之其它历史文物有着更重要更直观的意义。从历史上说,在绍兴地区,除绍兴城外,剡城的修建是早于其他县城的,诸暨旧城创建于唐朝。上虞县治一直设在丰惠镇,直到解放后才移至百官镇。新昌县长期来是剡县的一部分,吴越国时(908年)才从剡县分出13个乡设置新昌县,治所在石牛镇,建县六百余年后(1552年)才开始营建县城。剡城始建于汉朝,原在江的东边,汉或三国时移至今嵊城,此后屡有修葺,经历了二千来年的变迁。历史上古城墙在防御和防洪两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在浙东防御中也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如志书所述:“然四郊多垒,则据建瓴之势以控姚会(余姚会稽);固维城之守以保温台(温州台州)。”

  在城市化大潮中,固然市区寸土寸金,但总不能说,我市土地比之北京、杭州等更紧吧。在北京,不仅完整地维护了紫禁城(故宫) ,还对整个北京老城及其城门和大量的古建筑凡能保护的尽可能地都被保护起来,甚至连元朝约10里多长的土城遗址也被保存下来了。整条北土城西路和北土城东路(可参看北京地图)的南面都可以看到绵延不绝的元朝土城遗址。土城的一边是河,一边是马路,都与土城间保持着相当开阔的距离,它的最东段则更加开阔,并在地图上正式标示“土城遗址”字样。在北土城西路和北土城东路相接的西路一侧,有一段土城墙专门加以修整,在城墙上立碑刻字,记载着元朝土城建筑的年代、城墙的长度、宽度等。必须附带提及,北土城路处在二环和三环之间,是相当繁华的地段,北土城西路有些地段附近的住宅大厦(称塔楼),其房价每平方高达七八千元或上万元,如果单从经济效益着眼,那么把整个元朝土城遗址全部拆毁用来开发房地产,其收益之大必定是惊人的。在杭州,前面已有记述,这里只说明一点,不论已建的宋城也好,在建的凤凰山南宋皇城公园也好,其占地面积都是相当可观的。

  古城墙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嵊州古城墙可以开辟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国情教育,并为此而保护和命名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基地。以北京市为例,从1992年开始,至2000年止,已分八批命名了63个“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其中九个基地还入选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2000年新添的12个基地中,有居庸关长城(包括八达岭、南口和关城三部分)和慕田峪长城。前者自1998年全面开放以来,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10多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占半数。后者以长城为依托,利用展览、奇石公园、鹿园和爱国将领戚继光雕像等,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长城历史、自然、科技知识的教育。

  我市已建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方面的工作还在不断加强,我建议把嵊州古城墙开辟为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很有价值的。下面先引述一段明朝中期嵊城军民据城抗倭的斗争史实。

  明朝中叶,政治日趋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日本海盗)成为严重外患,浙东受害尤烈。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在劫掠宁波、台州后,进犯绍兴。经天台、新昌侵入嵊县,盘踞在黄泥桥。夜间,倭寇派人到五里铺一带侦察县城动静。当时嵊城旧城墙已废坏多年,新任知县(一县的长官)吴三畏鉴于倭患惨烈,动员军民修筑城墙,这时正在日夜赶修,工程已进行到一半。吴三畏得知敌情后,亲率军民连夜上城防守,城头上到处火把熊熊,焰光烛天;岗哨密布,人群林立,呼声动地。倭寇知城中有备,就连夜经浦口撤离。副使谭纶〔3〕已在道路要口设置埋伏,这时便乘势追击倭寇。倭寇逃入清风祠,明军包围冲杀,大败倭兵,共俘杀170余人,倭寇残部由上馆岭〔4〕往绍兴方向逃走。

  第二年,修城已近完工,倭寇再次由天台、新昌进犯嵊县。军民守城更加严密,倭寇即离嵊他去。

  如把以上史实镌刻在城墙嵌碑上(或城上另立石碑,或建展览室)和清风祠里,实在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