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潮,回荡着历史。
离开1958年那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烽火岁月,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场轰轰烈烈、几近狂热的群众运动,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会被发动和鼓动起来?我觉得这是同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宣传活动分不开的。在这里,让我把期间的风闻和经历作点回忆吧!
那是1958年9月,我正在嵊县中学读高三,大约开学后的两个星期,一天,几位老师、工友,还有几位泥水师傅忽然来到操场边(即后来越剧艺校排练场的地方),鼓捣了一天,造起了一座土高炉。接着就到高中各班抽调了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同学,轮流到土高炉边拉风箱。我所知道的大办钢铁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据《嵊县志》大事记载:“1958年9月13日,县委成立钢铁指挥部,全县掀起大办钢铁运动。”紧接着,铺天盖地、气势凌厉的宣传活动全面展开。学校的黑板报上、标语牌上,到处都是大办钢铁的标语、口号、宣传资料。城关镇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许多横幅,上面写着“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办钢铁!”各行各业、停车让路,确保钢铁元帅升帐!”几天后,口号升级,出现了“苦战实干拼命干,为完成1070万吨钢而奋斗,以实际行动超英赶美!”等口号。小学生们也出动了,每天大清早,排成一支支的队伍,走到各条街道、各个巷子,进行晨呼,放学之后则要进行晚呼,喊的就是“大办钢铁”、“超英赶美”这些口号。当时还有一种宣传形式,叫做“夜光报”。做法是用竹或木头做一个四方形的框子,四面贴上薄薄的白纸,写上标语、口号,画上“钢水淹死美国佬”之类的漫画,中间吊一个大电灯泡,吸引人们观看。
那时候,每个店铺都有有线广播,市心街、南大街等主要街道都装有大口径的高音喇叭,嵊县人民广播站整天播送着“鼓干劲,争上游,小高炉前显身手”等为大办钢铁鼓劲的鼓动词。到处都是这种强音,你想不听都不行。光有看的,听的还不够,文艺演出也出动了。一些学校、单位纷纷成立了宣传队,上街演出,节目都是口号化的,句句都离不开“大办钢铁”。还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出别出心裁的活报剧:一群化装成钢铁工人的小学生,从一个纸糊的土高炉模型中,拉出四块也是纸糊的钢锭模型。拼起来,变成1070万吨的一个大钢锭,擎到一个贴着高鼻子、衣服上画着星条旗的“美国佬”前面,吓得这个美国佬连连后退,哇哇大叫,最后举双手投降,并说:“中国人民真了不起!”
文艺创作也随即跟进,文化馆当即发动业余作者创作出一批各种形式的标语口号化的演唱作品,供各宣传队怀着万丈豪情地去演唱。还有一些大胆想象、豪气冲天的诗歌则被《嵊县日报》等报刊采用。记得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就写过这样一首:“不见星月只闻风,战火烧得半天红。玉帝见了心惶恐,何方军队介威风?天神报与玉帝知,地上钢帅显神通。”总之,当时宣传活动的阵势是千方百计地发动千军万马,不怕千辛万苦地去大办钢铁,不达目的死不休。
宣传工作开始后,紧接着,我们就看到一支支由青壮年农民组成的战斗队、突击队,扛着红旗,背着铺盖、挑着砖块,抬着老大老大的风箱,从四面八方涌进城来,最后汇集到北门外那片树林子和坟地(今电机厂到嵊州中学的地块)安营扎寨,不过三四天时间,树林不见了,坟墓平掉了,一座座土高炉像一棵棵大笋似的拔地而起。在大风箱的拉动下,升起了熊熊的火苗,炼铁就这样开始了!很快,“出铁了,出铁了!”人们欢呼起来,敲起了锣鼓,捧着大红喜报,向县委报喜去了。与此同时,边上又搭起了一排棚棚,插着一面老大老大的红旗,上面写着“城关钢铁司令部”几个大字。在红旗的招展下,一支又一支的运送木炭、铁砂的队伍滚滚不绝地涌了进来。人越来越多,炉火越来越旺,昼夜不舍,烧红了半边蓝天,嵊县城顿时成了个不夜城,真正做到了“热火朝天”。
当时所以能鼓动人们热情不断升温,还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评比方式,似乎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大街热闹路口和小高炉群出入要道口,设立两块非常显目的大型标识牌,上面依次画着宇宙飞船、喷气式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帆船、自行车、牛车、毛蟹(开始是乌龟,后来感到实在不雅改为毛蟹),由钢铁司令部统计,按照出铁数量的多少,对每个兵团(当时的大公社,相当于区的规模)进行排名,最好的坐宇宙飞船,最慢的背毛蟹。如果哪个兵团连续三天背毛蟹,那么这个兵团的人全都抬不起头,兵团领导则要被追究责任,视为“右倾”,轻则立即被撤职调离,重则作为“白旗”拔去,到水库工地的白旗队被监督劳动。在这样大的高压下,有的把铁渣当作生铁,即使是铁渣的斤两也不断地被掺进了水份。产量越来越高,最高的叫“放卫星”,被称为人造卫生上天。这名称倒有点名副其实,因为这高产数字本身就是人造出来的。至于表彰个人先进,也采取了形象化的方式,年纪大的被称为黄忠老将,壮年的被称为杨六郎,少年的被称为罗成,妇女则被称为穆桂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全党人民大办钢铁,学校自然要停车让路,嵊县中学24个班级全部停课,一半师生去上东洗铁砂,一半师生去南山运木炭。我因为平日里常常帮学校刻蜡纸,会在蜡纸上写方方正正的仿宋体,所以和五六个写作较好的同学,被抽调到城关钢铁司令部去办《钢铁战斗报》。这是一份八开的油印小报,开始是一版,不久扩大到两版,用发黄的油光纸印,印数由120份迅速增至260份,刊头还要套红。小报的主要内容,一是钢铁司令部活动动态;二是嘉奖先进,表彰好人好事,如带病参战,轻伤不下火线,推迟婚礼、一家三代炼铁忙等等;三是各兵团、战斗营的进度、业绩统计表。每天白天,由担任“记者”的同学到各战斗营去采访,到傍晚把写好的稿子汇总起来,由我连夜刻印。由于工地上是昼夜不停的,夜间也会有新闻事件发生,所以还要留点版面等“最新消息”,我只好打通宵。有时候等到午夜过后,实在没有“最新消息”,就在空着的版面上刻上豪言壮语式的口号或者临时编段鼓劲加油的快板诗什么的,把版面填满。刻完之后,认真地校对一番,等到天亮,立刻把两张蜡纸送到嵊县中学传达室李焕银师傅那里,让他马上印出来。焕银师傅搞过多年的油印工作,他有个小发明,可以用同一张蜡纸一次性印出红蓝两色,而且墨色均匀,速度亦快。两百多份战斗报,他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印出来了。待他印好,我挟到司令部宣传组,分发好。再由各位记者同学带下去,发到每一座小高炉边。发完了,我才可以回学校睡觉。
这样日复一日,人是非常疲劳的。终于有一天出事了。这天黄昏,我像往常一样,到钢铁司令部宣传组我刻蜡纸的棚棚里去上班,只见我的座位上挂着一张气势汹汹的大字报,上面用扫帚似的墨笔写着:“周乃光,今天白天你到哪里去了?老实交代!”
我吃了一惊,连忙向坐镇在宣传组的一位姓陈的同志说明:“我今天没有到哪里去,一直在寝室里睡觉。”
陈同志不信,他说:“今天上午要刻一张通知,我们打电话到嵊中传达室,让焕银师傅通知你。焕银师傅找了一会没有找到你。你说你去什么地方了?”
我说:“我真的没去什么地方。”
这时汇编时间到了,有人叫我去工作,我就坐在大字报下刻起钢板来。整整三天,我一言不发,只是埋头工作。后来我将此事告诉焕银师傅,他笑笑说:“是我见你劳累,让你多睡会儿,故意说你不在。”
我说你这一来让我被人贴大字报了。他说:“贴大字报有什么关系,真要处理你,我会去道明的。”三天后,挂在我头上的大字报不见了。
就这样,我们一直干到全国完成了1070万吨钢的时候,我总算得了张比手底板大些的小奖状,上面写的是“大办钢铁积极分子”,结束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对于大炼钢铁的得失,《嵊县志》记载得非常简单:“大办钢铁历时四个月,日投入劳动力5—10万人,耗费木炭3.3万(折木材26.8万立方米),山林遭受严重破坏。”
但愿这样的历史永远成为教训,不再重现!
(本文作者:原嵊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原《嵊州政协》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