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
1931年
9月 县城小学师生集会控诉日军侵华罪行 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同月,剡山小学举行师生集会,报告事变经过,控诉日军侵华罪行。二戴小学师生还捐银200元慰问黑龙江前线将士,得马占山将军谢电。
1932年
2月2日 嵊县抗日救国会成立 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2月2日,嵊县抗日救国会成立。救国会动员各界声援淞沪抗战,并在县城南门沙滩销毁日货。
是年 进步文坛活跃 进步青年张珂表等在抗战中觉醒,他们利用文艺宣传抗日,在斯浪清任《剡声日报》副刊编辑时,辟有《剡沃文艺园地》,发表嵊县、新昌两县大量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的新作。
1935年
夏 南鹿学社成立 学社是由嵊县、新昌部分知识界人士组织成立的进步文化团体,以“提倡文艺大众化,不分阶层和派别,都来写抗日救国作品,为民众呼号”为宗旨。参加者新昌有杨时俊(陈山)、嵊县斯浪清、周丹虹(伊兵)、钱叔亮、张珂表、竺曾撰等30余人。公推刑尊谋为社长,杨时俊、周丹虹等5人为理事。在药王庙《剡声日报》社址门口挂出“嵊县南鹿学社”牌子,东后街“震轮南货栈”还设有学社的书报代办部。1939年1月被勒令解散。
10月 明生读书会成立 嵊县农工银行职员、进步青年张珂表等人与上海生活书店王太雷保持联系,陆续购置进步书刊,组织流动图书室,在嵊县店员青年和知识青年中掀起一个读书运动。10月至12月,张珂表和陶秀拂组织明生读书会。读书会在《剡声日报》上刊出《明生》周刊,宣传抗日救亡的主张和传播进步思想的种子。由于该刊所发表的文章言论“新异”,引起顽固保守分子的怀疑和惊恐,被迫停刊。于是改称《我们的园地》,出到第4期又被迫停刊。当时还有周丹虹主编的《焰影》、钱伦寿编辑的《橄榄》等。读书会刊物办得很活跃,由于公开举起“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旗帜,遭到了国民党县党部的忌恨、刁难,1939年5月,被迫停刊。
1936年
春 大众书店开业 张珂表等开办,书店以出售和寄送进步书报等方式,传播进步思想,团结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国和社会主义思想。
夏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返乡 1935年冬至1936年五六月,马寅初借保长受训班讲坛分别作了《中国何以如此贫弱》《非常时期的经济问题》及《统制经济》三次激励人心的演讲,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祖国复兴而奉献赤诚之心的真挚情感。
12月 长乐、开元等地组织读书会 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嵊县各界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抗日救国热情更为高涨,长乐、开元等地相继组成读书会,学习时事,宣传抗日。
冬 募款支援前线抗日将士 1936年冬,嵊县中学师生筹募援助绥远前线保国将士义捐银219.7元,分三次汇寄,傅作义将军亲笔致谢函。
是年 上海丝绸系统团支部和嵊县进步青年建立联系 5月,上海丝绸工人嵊籍共青团员王寄松、周云青回嵊,走访张珂表并予之交谈抗日救国之道,甚为契合。回沪后向组织汇报,支部决定和张建立联系。10月王寄松再次回嵊。在进一步考察中了解到,张读过《共产党宣言》等书,对党有迫切的追求,有较强的组织和活动能力,能团结各阶层人士,是嵊县进步力量的中坚。王回沪后,向上海丝绸系统共青团支部汇报,团支部与他联系更为密切,不定期地寄给《救国时报》《向导》和宣传小册子等党的刊物。
1937年
7月 抗日后援会成立 卢沟桥事变后,南鹿学社发起成立抗日后援会,城乡相继建立抗日组织。
8月下旬 上海丝绸系统党组织派党员王寄松回嵊开展抗日活动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军民奋起抗战。下旬,王寄松(已于1937年2月转党,系上海罢工斗争的工人代表),经上海丝绸系统党组织派遣,回乡开展抗日活动。当时,张珂表等进步青年正通过编辑出版《要闻简报》等活动开展抗日宣传。王寄松与张珂表取得联系后,决定建立一支小型的流动宣传队,深入城乡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
8月 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建立 八一三事变后,县组织各界抗敌后援会,还创办了《抗日自卫》周刊,宣传抗日救国。次年2月中旬,抗敌后援会改称抗日自卫委员会。张珂表、陈午韵一直负责政宣工作,后被选为委员。
是月 嵊县乡村救亡协进会成立 由张珂表、钱叔亮等人发起成立的乡村救亡协进会,开始有会员40余人,不几月发展到千余人,下设40多个分会。它“以联络救亡工作的同志,共同促进乡村救亡运动,切实参加乡村救亡工作”为宗旨,各分会积极开展办夜校、慰问募捐、抗日宣传等活动。该会会员主要是职工、学徒、学生、教师以及各界爱国人士。
同月 中共中央长江局安排张贵卿来嵊 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释放的中共党员张贵卿,由长江局派来浙江工作。经嵊籍党员张三扬介绍,以养病为由,来嵊东故江村丁友灿家。期间,张接触进步青年,开展抗日形势宣传教育,并于10月通过丁友灿、张平山等在塔头山下面的山岗上成立城东抗日农民协会(12月县抗日救亡协进会建立后改为嵊东分会)。张还介绍丁友灿、丁浪等4人去浙南平阳抗日救亡学校学习,又发展了丁友灿加入中共。张于年底离嵊,辗转至浙西南工作,后与刘英一起被杀害在方岩。
同月 嵊籍工人党团员陆续回嵊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工厂倒闭。嵊籍工人中的党、团员张欣淼(张浪)、张平山(张增焕)、钱松泉、尹仲芳(俞林)、竹柏青、钱爱珍等人陆续返嵊。同时,杭州等地的学校停课,嵊籍学生也相继回乡。他们和当地革命青年、工农群众相结合,成为嵊县抗日救亡活动的骨干力量和建党的组织基础。
9月上旬 嵊县第一流动宣传队建立 以回乡工人和当地抗日青年为骨干的第一流动宣传队在县城原钱业公所成立,分总务、组织、宣传三个大组。10月建立中共党支部,书记张欣淼,支委王寄松、尹仲芳。该队先在城区进行宣传活动,演出《血债》《察东之夜》《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独幕剧。两个月后,转入农村。到过200多个大小村庄,宣传形式生动多样,有戏剧、救亡歌曲、抗日漫画、缮写标语等。到三界时,与省农业改良场茶训班配合,深入茶区宣传。1938年3月在国民党十六师四十八旅驻地演出时,很受官兵欢迎。由于该部要求,有条件地编为该旅政治宣传队。同年4月随军西征,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江西守卫马当要塞战。1938年9月集体退出该旅回嵊。
9月底 中共嵊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上海纺织系统党组织派骆又余来嵊县等地联络和检查工作,并带来党的《关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和吴仲超同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建立党的组织”的嘱咐。王寄松向骆汇报了嵊县情况,骆考察后,同意吸收张珂表入党,尹仲芳(团员)转为党员。9月底,在农工银行宿舍成立中共嵊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王为书记,尹为组织委员,张为宣传委员。
9月 《抗敌》周刊创办 为了利用公开合法的条件宣传中共的抗日方针政策,在抗敌后援会宣传组任职的张珂表,主持创办《抗敌》周刊。第一期于9月21日出版,出至20期(1938年2月)因后援会改组而暂停。内容为当地抗日救亡活动、时评、短评、文艺等,还转载《新华日报》《群众》《全民》等报刊的报道和邹韬奋、胡愈之、胡绳、钱俊瑞等人的文章。
同月 辅仁剧团等抗日团体建立 嵊西抗日进步青年周丹虹(伊兵)、周斯明(周醉飞)和失业工人钱松泉组织了辅仁剧团,在石璜、开元、长乐等地宣传演出《布袋队》《父子兄弟》等剧。长乐剧团、敦睦剧团和石璜维经小学的业余宣传队等抗日救亡宣传团队相继先后成立。各地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也以抗敌后援会分会的名义,进行抗日宣传。
10月 第二流动宣传队建立 辅仁剧团由于经费困难,难以为继,经张珂表设法改组为“抗敌后援会流动宣传队第二队”。“二流”走遍全县各个乡镇,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8月,国民党当局勒令解散。全队18个队员中,多数参加了浙东新四军。
11月 邢子陶到嵊考察 邢子陶带着长江局介绍信离南京到杭州后,在去金华找省党组织途中,回到家乡。期间,考察了中共嵊县临时县委,同时,在嵊城联络和考察了抗日救亡组织和活动。
12月中旬 嵊县进步青年赴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 经中共党组织介绍,丁友灿、周飞、周丹虹等10人分三批去平阳县山门镇,参加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干校由粟裕兼任校长,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课程。三个月后结业,分别奔赴各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2月中旬 进步作家张璞君(骆宾基)到嵊 冬,张璞君由茅盾、胡愈之安排介绍,应进步人士、嵊县三界茶叶改良场负责人吴觉农之约,以技术员名义到嵊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张到嵊后,即与张珂表取得联系,在三界一带开展工作。不久,由邢子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县委部宣传部长。后调离嵊县去绍兴任《战旗》杂志主编。
1938年
1月初 中共浙江省临工委在县城设立办事机构 省临工委组织部部长邢子陶在嵊期间,曾在县城西后街养老堂后面的一所大屋里,设立临时联络处,联络各地党的组织和同志。
1月27日 中共嵊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经中共浙江省临工委批准,中共嵊县工作委员会由王正山(王明远)任书记,袁于田(袁庸泉)为组织部部长,张珂表为宣传部部长,黄公石(黄德钧)为委员。党的工作以中共中央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指针,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民众,组织群众。
2月初 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 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联合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编并各界抗敌后援会,撤销乡村救亡协进会。
2月上旬 嵊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 经考试录取队员30余人,另吸收若干不列编制不支薪金的义务队员。县政府设政工指导室领导政工队。
2月上旬 派党员进入政治工作队 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共嵊县工委选派王正山、袁于田、吴石民等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党员进入政工队,掌握领导权,以利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王正山、袁于田进入政工队后,分别担任了第一、第四两个区队长,团结进步力量,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打击了反动势力。当时,政工队主要工作是:1、监督乡保长,遵守战时法令,检举贪污舞弊行为,实行保长选举;2、宣传全民动员,武装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反对增征抓丁,反对摊派壮丁费和苛捐杂税;3、举办民众夜校、台门学校、妇女识字班、妇女合作社;4、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国民党地方势力对政工队工作进行限制、阻挠和公开反对,斗争激烈。
3月13日 《抗日自卫周刊》创刊 该刊系嵊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刊物,出至第16期,同年7月16日改为《抗卫》半月刊。
4月1日 《群力》半月刊创刊 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由乡村救亡协进会和嵊县农业推广站合编的《群力》半月刊创刊。《群力》以“宣传抗敌救亡”为宗旨,理论、文艺兼有。32开张,每期1000份,由7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同年夏,国民党县政府以“统一抗日救亡团体”为由,强行下令解散乡村救亡协进会,《群力》半月刊也随之停办,先后共刊出4期。
4月18日 城区业余宣传组成立 张珂表团结城区职业青年,组织成立了城区业余宣传组。同时,建立中共党支部。“业宣组”设歌咏、戏剧、演讲、文教、军训等股,宣传演出《自卫》《东北一角》《壮丁上前线》《流亡三部曲》等独幕剧、多幕剧,和临时排演的活报、街头剧。此外,还编写教材办民校;办救护训练班,培训救护人员;募集捐款,慰问伤兵、难民;成立“孩子剧团”“救亡室”等等。人员最多时有六七十人,被誉为“抗日救亡的突击力量”。
4月24日 群力书店开业 中共党组织筹组的群力书店在县城县前街15号开业。它还是上海“生活书店”“新知识书店”及“读书生活出版社”在嵊新两县的特约经售处。出售抗日、进步书刊,成为联络文化教育界人士和青年学生的纽带,被誉为“革命精神食粮供应站”。店的经理、店员均由中共党员担任,并建立党支部,是党的重要联络站。
5月间 中共宁绍特委在嵊县建立 顾玉良、邢子陶、杨思一、高子清(王文祥)在太平乡沃基村邢子陶家的小阁楼上开会,正式成立中共宁绍特委。顾玉良为书记,邢子陶为组织部部长,杨思一为宣传部部长,高子清为委员。会议决定特委机关设在邢子陶家。
6月 中共嵊县委员会成立 宁绍特委决定中共嵊县县工委改为中共嵊县委员会,书记邢子陶(省临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张珂表、王正山,组织部部长袁于田,宣传部部长张璞君,妇女部部长杜玲君,青年部部长周飞。县委下设城区、嵊西、嵊东三个区委。
夏 开元妇女战时服务团成立 由中共党员杜玲君、周斯明等人发起和组织成立,主要开展宣传、演出、募捐、慰问伤兵等抗日活动。继而东坂庄、官地、朱湖山等地的妇女,在中共嵊东区委领导下,建立抗日服务组织,开展妇女解放和抗日救亡活动。
夏 中共城区区委开办暑期文化教育训练班 为培养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干部,城区区委于七八月间举办了培训班,吸收小学教师、知识青年和抗日积极分子参加。主要进行了游击战略战术的学习和军事体育的训练。训练班还成立临时党支部。
8月13日 举行“八一三”周年纪念大会 8月13日,全县各界代表在北站前广场举行“八一三”周年纪念大会,并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日军侵嵊时碑被毁。
9月 县委介绍原“一流”队员去皖南参加新四军 随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第一流宣传员于9月17日返回原籍后,该队中共党支部与县委取得联系,不久,队员王寄松、张浪、王庄霄、沈彩虹、俞林以及钱立民、周平等由嵊县县委介绍先后去皖南新四军工作。
11月 中共嵊县中心县委成立 中共宁绍特委决定中共嵊县县委改为中共嵊县中心县委。书记王正山,组织部部长周飞,宣传部部长张璞君,农民部部长丁友灿,妇女部长杜玲君,委员袁于田。
12月3日 县城首次遭日军飞机轰炸 3枚炸弹落在城隍庙边的习艺所、仓帝寺及弓街一带民房,死3人伤4人,毁民房3间。
是年冬 江南挺进队护洋队在长乐受训 国民党陆军62师派钟灵到金山、平湖一带收编地方武装黄八妹的队伍。黄八妹的队伍受编后,与平湖抗日自卫队组成“江南挺进队”,任“护洋队队长”。是年冬,奉令赴浙江嵊县长乐受训,整编为“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江南挺进第一纵队”。民国28年春,随部队赴上柏、武康等地参加抗日活动。
是年 国民革命军陆军六十二师进驻太平乡。
1939年
3月 太平等乡成立抗日妇女队 中共党员郭雪聪等在太平乡组织抗日妇女队,有队员90余人,分村成立小队。当时城东等地,也陆续建立妇女抗日组织。
5月 城区业余宣传组被勒令解散 业宣组借国民党县党部礼堂举行成立一周年纪念茶话会,晚上举行文艺演出,引起国民党特务注目。不久,业余宣传组即被勒令解散。组内人员除去皖南参加新四军和去四明山开拓根据地外,均就地坚持继续战斗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不久,第二流动宣传队也被勒令解散。
7月 学生暑期回乡服务团成立 在中共宁绍特委和嵊县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由中共城区区委组织的“嵊县学生暑期回乡服务团”在嵊城成立。党派钱叔亮负责指导,由周陶(周柏生)、竺嘉仁(竺可羽)、裘愉申(周士标)等党员为骨干,建立党的临时支部。县设立总团,甘霖、崇仁、长乐等区设分团,吸收从各地暑期回乡度假的中学生参加。以组织歌咏、活报演出、办壁报、时事讲座、民众夜校等方式宣传抗日,至8月中旬结束。临时党支部通过开展活动,发现积极分子多人并吸收入党。
8月 群力书店被查封 国民党县政府以“群力书店出售赤色书刊,供给异常活动,密谋不轨”的罪名,经三区专员贺杨灵批准,派警察进行查封,禁止开业。群力书店查封后,县委决定在长乐创设“新城书报文具社”,继续作为党的文化阵地。
同月 县委派党员进入青年工作队 国民党嵊县县党部书记长俞美四,为与县长方志超争夺青年,在城区发起组织战时青年工作队,由县党部直接管辖。中共嵊县县委利用他们的矛盾,派党员多人参加青工队,在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建党工作。根据党的指示,该队通过排演大型话剧《江南恨》,争取和团结了部分积极抗日的青年。
9月 县委再次派党员进入政工队 正当国民党当局推行限共政策,解散抗日进步团体,控制社会团体之际。中共嵊县县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县政工队招收新队员之机,派原在业宣组、流宣队的党员王芸蓉、樊江、卢寄白、宋启伟、钱忠汝、郭韵琴等人通过考试进入该队,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和党的工作。11月,续招队员时,又派党员袁楚珩、钱秋城、竺巧英等考入政工队。并在队内建立妇女支部,书记袁梦珩。
10月10日 全县城乡散发张贴“七·七”宣言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县委于“双十节”前夜发动党员秘密散发、张贴《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对时局的宣言》(即“七·七”宣言)。宣言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我县城乡在10月10日出现大量传单,振奋和鼓舞了群众。
1940年
1月7日 女学生举办抗日宣传漫画展 嵊县女学生周梦环等,在开元乡金一祠举办抗日宣传漫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达半月之久。
1月 中共嵊县中心县委改属中共绍属特委 省委决定将宁绍特委分为宁属和绍属两个特委。嵊县中心县委改属绍属特委。绍属特委机关先后设在太平乡沃基村邢子陶家、坎流村邢传炎(佐贤)家、新明乡泥塘墩村、中爱乡贴水桥村,嵊东丁友灿家还设过工作点。
6月中旬 星峰剧团成立 经县委宣传统战部长竺曾撰的活动,星峰体育会负责人汪正铣(汪洋)同意在该会附设星峰剧团。党派党员10多名加入该剧团。“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连续三天在县城公演陈白尘所编的四幕剧《魔窟》。
7月 中共党员撤离政工队 浙江省暨各县政工队由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政当局勒令解散,改组为战时青年服务队,隶属省、县党部管辖。中共绍属特委、嵊县县委决定所有党员全部撤出政工队。在此同时,也调离面目较红的中共党员到外县去工作。
7月25日 日机再次轰炸县城 日机2架投弹6枚,轰炸汽车南站及东前街等地段,死28人,伤29人,毁民房30余间。
是月 嵊长公路中断 嵊长、东长公路因抗日战争需要被毁,公路交通中断。
1941年
4 月22日至23日 日军流窜嵊县 4月22日,日伪军500余人从诸暨窜至嵊县富润、甘霖、石璜等地,杀戮当地群众数十人,焚毁纱厂1家、街屋数百间、汽车3辆。
四五月间 中共党员打入乡保自卫队 日军流窜嵊县后,中共党组织着手组建抗日武装。派党员竹见山、竹增福(竹明山)进入丰乐乡自卫队,章文宽打入画图乡自卫队。由党员郑重组织成立竹山村自卫队。不久,党员俞林也进入该队。党员掌握了自卫队领导权,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6月11日 日机轮番轰炸县城 日军飞机16架轮番轰炸县城达2小时,投下炸弹100余枚,市心街、东前街、东后街、西前街、西后街、南大街等商业区房舍及居民住宅6200多间焚毁殆尽,财物损失难以数计,死伤数十人。
7月 顾春林到嵊传达中央指示 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条约,悍然进攻苏联。7月,省委派顾春林到嵊,在嵊西坎流小学向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嵊县特派员邵明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的指示。之后,杨思一又向全县党内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关于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指示。杨思一、邵明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帮助长乐、开元、太平等地区的领导,具体分析了社会情况、上层人士的政治态度,以及应采取的政策。认为开长太地方武装属中间力量,应取团结、争取的政策,但也要警惕。
7月 中共党员干部去部队工作 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从浦东来浙东后,杨思一决定绍属各县派出一些干部去部队工作,其中嵊县有杨子渊、竺曾撰等同志前去部队担任军政干部。
12月31日 日军夜袭仁村 盘踞上虞丰惠的日军夜袭仁村,抢杀国军官兵百余人。翌日,日军搜山,抓走躲在李家湾的14名青壮年,将其中11人活活戳死,强奸妇女多名。午饭前,又进入溪后村,到处追抓来不及逃避的妇女,不分老幼,就地奸淫。(未完待续)
|